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2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是一种优化的突变型GFP,DFL是从甘菊中分离出的LFY基因的同源序列。为了研究DFL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模式,研究利用小片段克隆法将linker序列插入到EGFP基因5′端启始密码子前面,在pBI121载体的CaMV35S启动子的3′端后面插入一段多克隆位点,成功地构建了pBI-DFL-EGFP表达载体。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得了到拟南芥LFY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用粘性末端PCR技术将pBI-DFL-EGFP表达载体中CaMV35S启动子替换成LFY基因启动子,构建成了pLFY-DFL-EGFP表达载体。用含有pBI-DFL-EGFP和pLFY-DFL-EGFP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洋葱表皮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用蓝光激发,均观测到了荧光。这一结果表明,融合蛋白DFL∷EGFP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同时还证明了通过PCR技术克隆到的LFY启动子序列具有启动子功能。  相似文献   
122.
旨在建立适合葡萄的葡萄病毒B的RT-PCR检测技术。从感染葡萄病毒B的葡萄皮层中提取总RNA,以其为模板合成cDNA第一链,并利用两对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回收PCR特异扩增产物,与pUCm-T载体连接,并进行转化、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两对引物均能获得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长约460 bp和470 bp的扩增产物扩增片段序列与已报道GVB序列(序列号:X75448)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81%,经反复多次试验证实,利用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并进行PCR扩增检测GVB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3.
目的:从苦瓜中克隆MAP30全长基因,并将该基因连接至表达载体pPIC9中,建立酵母菌落PCR筛选方法。方法采用改良SDS法从苦瓜表皮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的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出全长861bp的MAP30基因。该基因经XhoⅠ和EcoRⅠ双酶切,连接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中。重组载体转化GS115菌株,运用菌落PCR鉴定重组菌株。结果:基因测序表明,该基因已成功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9α-factor分泌信号下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GeneBank(AF284811)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9.9%,氨基酸同源性达100%。菌落PCR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入酵母GS115菌株中。结论:成功地克隆了MAP30全长基因,并构建了含MAP30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并获得了整合菌株,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分离、培养与鉴定钙化胎盘中的纳米细菌,为进一步探讨纳米细菌致胎盘钙化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剖腹产手术收集25份钙化胎盘组织标本,通过脱矿、过滤、离心处理,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纳米细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运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培养物形态。结果 (1)培养3~4周后,对钙化组织培养标本进行观察,发现部分培养管底部出现紧贴管壁生长的白色沉淀物。(2)扫描电镜见纳米细菌为大颗粒成簇分布。(3)透射电镜可见纳米细菌为针状物的聚集体,大小不一。结论首次从钙化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鉴定出纳米细菌,表明其感染与胎盘钙化有关,需进一步研究其矿化机制以及所致钙化对后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儿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HPS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初诊HPS患者(初诊组)、11例经诱导治疗后临床缓解者(缓解组)及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HPS患者初诊组及缓解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均升高(P0.05)。与初诊组相比较,缓解组CD4+CD25+Treg细胞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Treg细胞增多可能是HPS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变化对于HPS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6.
阐述了人眼波前像差的概念及其Zernike多项式表示方法,着重讨论了Hartmann—Shack传感器测量人眼像差的机理和人眼波前像差重建的方法,并对人眼波前像差重建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该技术给人眼像差的校正以及角膜“个体化切削”的实现带来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27.
1教学建议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该实验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以往的实验在设计思路上只是对方案进行设计或只停留于书面材料上,并不十分要求学生在野外做实地考察,有关知识的应用也只是服务于书面练习。其实让学生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是本节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制定,即  相似文献   
128.
性反转     
性反转(sex reversal)是指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相反的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性反转只有雌雄异体的生物才会出现的现象,雌雄同体的生物并没有此类现象发生。性反转有2种类型:1)获得性性反转:此类性反  相似文献   
129.
首次通过构建海水-底泥-生物体体系,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室内模拟了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Cu、Pb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文蛤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和对富集与排出过程监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文蛤和缢蛏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富集平衡浓度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拟合结果得到的Cu、Pb各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文蛤K1为4.63—69.41,K2为0.05—0.08,CAmax为9.83—40.57,BCF为60.77—1444.56,B1/2为9.09—14.43;缢蛏K1为4.27—122.92。K2为0.05—0.07。CAmax为5.12—32.84。BCF为65.68—2112.02。B1/2为9.81—14.15。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和缢蛏对重金属Cu、Pb的生物富集数据符合双箱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比较结果得出:吸收速率常数K1及生物富集因子BCF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Amax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文蛤和缢蛏对Cu富集能力大于Pb;Cu在文蛤和缢蛏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1/2大于Pb;理论平衡状态下文蛤和缢蛏体内Cu、Pb的含量CAmax随着外部水体中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双箱动力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应用于文蛤和缢蛏的富集动力学研究的,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在不同条件下实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0.
用分离纯化复壮、淘汰法复壮及虫体复壮三种复壮方法对一株多杀菌素生产能力已经衰退的刺糖多孢菌进行复壮研究。结果显示:淘汰法复壮可显著提高菌株的杀虫毒力及多杀菌素的产量。通过红霉素抗性复壮筛选得到菌株杀虫死亡率达到100%,多杀菌素相对效价达1058.83%;通过NaCl抗性复壮筛选得到一菌株杀虫死亡率达到95%,多杀菌素相对效价达825.80%,因此淘汰法可作为有效的复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