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使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S58代谢木糖产乙醇,采用PCR方法克隆得到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2,并将该基因和克隆得到的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缺终止子的木糖还原酶基因xyt1一起连接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的强启动子GAL下,得到融合表达载体pYES2-P12。通过醋酸锂转化的方法将pY- ES2-P12转入S.Cerevisiae YS5  相似文献   
162.
谭乾开  黎华寿 《生态学报》2006,26(8):2749-2756
分别就形态、生态和病理学性状对处于脆化终极阶段(LD50≥6.67kg/kgbw)的草鱼与普通草鱼进行比较分析。高度脆化的草鱼在生态学上出现明显变化,体长和体重的指数方程W=aln显著不同于普通草鱼,DO阈值由平均值0.54mg/L上升到平均值1.68mg/L,CO2麻醉浓度(呼吸抑制值)由194mg/L高浓度下降到52.42~65.36mg/L, Root效应及Broh效应显著改变。解剖分析表明,草鱼脆化过程是渐进性组织病变的生理过程,包括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性病变,最终使过度脆化的草鱼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直接导致死亡。草鱼脆化死亡具有明显的饲料(蚕豆)累积剂量——效应反应的毒理学规律,脆化草鱼的体长与体重的指数方程W =18.1719L2.4360可作为华南地区商品脆肉鲩标准的参考。研究结果将为脆化草鱼规模化集约养殖和提高脆化草鱼长途运输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3.
谭乾开  黎华寿 《生态学报》2006,26(7):2409-2415
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普通鲩鱼向脆肉鲩转变的过程和实质,提出用"断裂应力δρ"作为脆肉鲩脆化程度的划分标准,并实验研究了不同水温、水流速度、水化学因子和蚕豆饲料投喂量等因素对脆肉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脆肉鲩不同部位组织热变性蛋白质的断裂应力δρ为指标的脆化程度主要由蚕豆饲料摄食量所决定,脆肉鲩养殖的良好条件为放养规格1.50~2.00kg/尾,放养密度150~170尾/666.7 m2,,水温在18℃以上;摄食量达到3.962~5.263 kg/kgbw时,可实现饲料系数约为6,脆化程度指标δρ为0.422~0.611 kg/cm2的合格商品脆肉鲩.水体水化学因子等环境条件只对草鱼脆化起间接辅助作用,它们通过改变草鱼的摄食量和营养(能量)转化率,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导致草鱼肌肉蛋白合成与积累不同等表达出来,良好的水环境质量利于脆肉鲩养殖.普通鲩鱼脆化养殖的最佳养殖条件为适当的饲料投喂剂量(4.3kg/kgbw),适宜的水环境因子条件(水温(30±2)℃、DO≥5mg/L、pH在5.8~6.2之间).为进一步完善脆肉鲩养殖生产操作流程,提高脆肉鲩养殖技术,合理调控投饲量和养殖水环境因子,从而提高脆肉鲩品质和养殖效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4.
脆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et V)的病理生理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乾开  黎华寿 《生态学报》2006,26(8):2749-2756
分别就形态、生态和病理学性状对处于脆化终极阶段(LD50≥6.67kg/kgbw)的草鱼与普通草鱼进行比较分析。高度脆化的草鱼在生态学上出现明显变化,体长和体重的指数方程W=al^n显著不同于普通草鱼,DO阈值由平均值O.54mg/L上升到平均值1.68mg/L,CO2麻醉浓度(呼吸抑制值)由194mg/L高浓度下降到52.42~65.36mg/L,Root效应及Broh效应显著改变。解剖分析表明,草鱼脆化过程是渐进性组织病变的生理过程,包括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性病变,最终使过度脆化的草鱼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直接导致死亡。草鱼脆化死亡具有明显的饲料(蚕豆)累积剂量——效应反应的毒理学规律,脆化草鱼的体长与体重的指数方程W=18.1719L^2.4360可作为华南地区商品脆肉鲩标准的参考。研究结果将为脆化草鱼规模化集约养殖和提高脆化草鱼长途运输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5.
可宝净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可宝净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5月-2005年4月在朝阳市二医院确诊为VVC的患者分为2组。单纯使用达克宁栓者(A组)60例,单纯使用可宝净者(B组)70例进行对照。对2组的临床症状及真菌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停药7—10d时与停药28-35d时,A、B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A组治愈后3个月复发人数为5例,B组复发人数为0例(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单纯使用可宝净与单纯使用抗真菌药物,均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VVC的疗效。但可宝净治疗念珠菌病的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6.
吴跃开  余金勇  李晓虹  朱秀娥 《昆虫知识》2010,47(4):806-808,F0004
本文首次报道了发生于贵阳地区女贞属植物上的一种新害虫——女贞粗腿象甲Ochyromera ligustri Warner,简要介绍其分布、寄主植物、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体外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MRSA为研究对象,采用涂布法检测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的杀菌作用,同时分析体外不同作用时间、剂量及因素对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杀菌效果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对MRSA菌体形态的影响。结果 0.05μg/mL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对MRSA具有明显杀菌作用(抑菌率97.0%)。5μg/mL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对MRSA作用5、15、30、60 min时均有明显杀菌作用(抑菌率均≥98.0%)。血清白蛋白对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体外杀菌效果影响显著。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能有效抑制MRSA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对MRSA菌体形态破坏明显。结论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体外对MRSA具有高效、多靶位抑制作用,可作为抗耐药菌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8.
对黄山与其它11个山区藓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从12个山区藓类植物共有属的分析结果来看,黄山是一些典型具有热带性质的属分布北界,同时又是一些典型温带属的分布南界,显示了黄山是热带亚热带向温带、寒温带过渡的典型区域.从极点排序的二维图形分析结果看,黄山与江西的马头山,广西的九万山,浙江的金华山、西天目山关系更为密...  相似文献   
169.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6例患者血清Hcy、hs-CRP、Cys-C水平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血清Hcy、hs-CRP、Cys-C两两之间均呈正性显著相关。结论:检测AMI患者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0.
从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ides)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的醉茄内酯类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将其结构鉴定为nicandrenone methyl ether (1) 和26S-nicandrenone methyl ether (2);已知化合物为三个醉茄内酯,nicandrenone (3),Nic-7 (4),nicaphysalin E (5),以及pinosylvin monomethyl ether (6),2S-pinocembrin (7),(1S, 2R)-1, 2-bis (4-hydroxy-3-methoxyphenyl)-1, 3-propanediol (8),vanillin (9),indole-3-carboxylic acid (10),vanillic acid (11) 和drummondol (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