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两性异形是指在同一种群内,雌雄间的形态特征产生分化,如在个体大小、局部形态构造、体色等方面呈现出差异的现象。为了解西藏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雌雄间是否也存在两性异形,在其繁殖期对性成熟个体进行了形态学测量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黑斑原繁殖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雌雄异形,一是雄性个体的体长、体重及特定体长下的尾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二是在特定体长下,雌性个体眼径、体高、躯干长以及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长度均显著大于雄性。16个形态参数的主成分分析表明,雌雄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体型特征(包括身体各部分长度、各鳍长度等)及头部形态特征引起的,贡献率达76.7%。对全长-体重方程中异速生长指数b的t检验表明,繁殖期黑斑原雌性个体呈等速生长而雄性个体呈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02.
两个跨多属感染的放线菌噬菌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秀芬  邓子新 《病毒学报》1992,8(4):342-348
  相似文献   
103.
Kronvall氏等报告:溶血性链球菌的ARI株和AW_(43)株分别能牢固地结合血清中的IgG和IgA。我们发现,AW_(43)株能同时将风疹的非特异红血球凝集抑制因子吸收。因此,用上述菌株,依据血抑试验法,探讨了风疹的早期诊断。材料与方法发病1~5天的风疹患者35名,血清66份,无风疹病史者(而且风疹抗体阴性者)血清115份。  相似文献   
104.
105.
摘要目的:探讨GDNF的生物学效应对胞膜蛋白在脂筏的定位的影响。方法:首先以PBS 或GDNF 预处理体外培养的真核细 胞,提取脂筏,以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三种胞膜蛋白(RET,NCAM140 及integrinβ1)在脂筏的含量变化。结果:GDNF预处理组RET 和NCAM140蛋白在脂筏的含量增加,而integrinβ1 蛋白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在脂筏中也可检测到integrinβ1 蛋白。结论: GDNF 可影响某些胞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定位,使其招募到脂筏,这可能是GDNF的一种重要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6.
nsdA基因是在天蓝色链霉菌中发现的抗生素合成负调控基因。以nsdA基因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发现nsdA存在于多种链霉菌中。根据天蓝色链霉菌和阿维链霉菌的nsdA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多种链霉菌中nsdA基因并测序。发现在不同链霉菌中nsdA基因的相似性高达77%~100%。其中变铅青链霉菌与天蓝色链霉菌A3(2)的nsdA序列100%一致。变铅青链霉菌通常不合成放线紫红素,中断nsdA获得的突变菌株WQ2能够合成放线紫红素;在WQ2中重新引入野生型nsdA,又失去产抗生素能力。表明nsdA的中断可以激活变铅青链霉菌中沉默的放线紫红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nsdA的广泛存在及其序列高度保守则提示可以尝试用于这些菌种的抗生素高产育种。  相似文献   
107.
构建重组质粒PHIL-D2/PreS2S以研究乙肝病毒PreS2(120-146)S基因编码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通过PCR扩增获得PreS2S片段,插入含AOX1启动子的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HIL-D2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HIL-D2/PreS2S,转化酵母宿主菌GS115。挑取阳性克隆摇床培养,甲醇诱导表达。通过ELISA、RPHA鉴定表达产物。成功构建了PHIL-D2/PreS2S真核表达载体,经过序列分析,插入的基因为在中国流行的adr亚型。在毕赤酵母中重组载体表达了S蛋白,S蛋白的表达量为34.9 mg/L,PreS2抗原检测为强阳性。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能够有效地表达乙型肝炎病毒的PreS2S蛋白,PreS2S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8.
梁启超十岁那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子里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但又不好当面开口,便匆匆走进客厅安然落座。  相似文献   
109.
认识和理解组织液在凝胶样组织间隙中的流动规律和力学机制是近百年来的重大医学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生理学中关于组织液流动的若干代表性研究、颅内血管周围间隙中的液体流动研究及经络示踪成像研究等,并介绍了已有的系列研究结果,即通过追踪人体和动物体内不同部位组织间隙中的示踪剂流动,发现组织液沿动脉和静脉血管外膜、神经和皮肤等至少四种解剖结构进行长程而有序的流动;其中的皮肤组织液长程流动通路与人体四肢远端穴位区相连接;组织液长程流动通路的内部结构是由有序纤维集合而成的纵向纤维束,组织液以纤维等固相结构为轨道而流动,形成贯穿全身的"组织液界面流动网络",具有重要的医学科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潘瑛子 《水生生物学报》2021,45(5):1034-1044
为了解西藏特有鱼类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和感染情况, 于2019年5—8月对383尾黑斑原鮡进行了调查。在黑斑原鮡消化道中共发现7种寄生蠕虫, 分别为深槽绦虫未定种(Bothriocephalus sp.)、原头绦虫未定种(Proteocephalus sp.)、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Contracaecum eudyptulae和杆咽线虫未定种(Rhabdochona sp.), 并对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将黑斑原鮡按整个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全长群体进行划分, 分别对其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多样性和优势虫种进行分析, 并对各寄生蠕虫物种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 在黑斑原鮡群体中, 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53, Berger-Parker指数为0.37,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 其感染数量、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均为最高; 在黑斑原鮡不同性别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6—1.57,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3,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 雄性群体中新棘吻虫未定种也为优势虫种, 两者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均较高; 在黑斑原鮡不同全长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2—1.59,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4,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或新棘吻虫未定种, 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基本以二者为最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西藏鱼类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和寄生特点, 为研究体内寄生蠕虫的环境适应性及与宿主的协同进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