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3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简要回顾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群的研究历史和以杨钟健为代表的老一代地质古生物学者对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研究发现的杰出贡献,并介绍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的最新发现和若干研究进展.在近年来对莱阳周边地层进行的大规模考察中,发现了一系列发育在平原上的恐龙峡谷群,以及其中蕴含的十几个恐龙和恐龙蛋新地点和新层位.2010年开始,在对莱阳金岗口村附近的2个化石地点的发掘中,发现了以鸭嘴龙科为主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蛋化石,包括一类新的栉龙亚科成员,一些大型兽脚类恐龙化石,以及一新的龟鳖类蛋化石等.2号地点化石富集层具有典型的泥石流沉积特征和骨骼埋藏特征.对棘鼻青岛龙的特殊头饰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发现其头饰是实心结构,但其他骨骼特征证明棘鼻青岛龙属于具有头饰的赖氏龙亚科是确定无疑的,所以目前发现的头饰应不是其真实状态或根本不属于其头部骨骼.此外,对谭氏龙1属3种的重新观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谭氏龙和金刚口谭氏龙应是有效属种,但部分骨骼还有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莱阳谭氏龙为无效属种.  相似文献   
12.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手盗龙类(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化石 ,已知兽脚类恐龙包括 8属 1 0种 ,其中 6属 8种保存有原始羽毛或者羽毛结构。已经报道的属种均产自朝阳地区。 2 0 0 1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野外考察队在邻近朝阳的锦州地区义县头台乡王家沟义县组下部采集到一件恐龙标本。这一标本保存了较为完整的肩带和前肢 ,在骨骼化石附近还保存了皮肤结构。通过研究对比 ,我们建立了手盗龙类的一个新属种 :长掌义县龙 (Yixianosauruslongimanusgen .etsp .nov .)。依据以下特征将长掌义县龙归入手盗龙类 :肩胛骨明显短于肱骨、肩臼窝的乌喙骨部分小、乌喙骨近四方形、尺骨向后弯曲以及挠骨细。长掌义县龙手部的相对长度以及手指各指节的相对比例不同于已知手盗龙类。原始兽脚类恐龙的手部一般短于肱骨 ;手盗龙手部加长 ,长于肱骨 ;原始鸟类的手部相对更长 ,但进步鸟类出现反转 ,手部次生变短。长掌义县龙手部的相对长度在非鸟兽脚类恐龙当中仅比原始祖鸟 (Protarchaeopteryx) (Jietal.,1 998)和树息龙 (Epidendrosaurus) (Zhangetal.,2 0 0 2 )短。次末端指节加长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进步特征 ,长掌义县龙具有这一特征。比如 ,长掌义县龙的手指指节Ⅱ 2长于掌骨Ⅱ ,在已知兽?  相似文献   
13.
天山哈密翼龙化石围岩风化机理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翼龙及其3D蛋与胚胎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这些化石在离开原始埋藏环境之后,就会出现粉化剥落等严重自然风化现象。本文拟利用XRF等多种方法对代表性化石的赋存围岩样品进行分析检测,以探讨其风化破碎机理。分析表明,化石围岩为含泥砾的砂岩,含有蒙脱石等黏土类矿物,胶结物为钙质和盐类,且围岩中含有大量的Cl-、NO3-、Na+和Mg2+等可溶盐。因此,本文指出围岩产生风化的主要机制是当湿度发生变化时,盐胶结溶解,同时围岩中的可溶盐溶解重结晶产生的巨大结晶压力,以及蒙脱石等矿物吸水膨胀产生巨大的挤压力,促使围岩在巨大内部应力等综合作用下逐渐粉化脱落,最终导致围岩彻底破碎。基于以上认识,也给出了化石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古盗鸟”是一件从中国走私到美国的人为拼接的化石标本 ,被拼接的化石材料均来自于辽西朝阳近郊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 1 999年 1 1月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Sloan ,NationalGeographic ,1 999,1 96:98~ 1 0 7)将其命名为“辽宁古盗鸟” (“Archaeoraptorliaoningensis”) ,作为一种特征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新类型而进行了报道。 1 999年 1 2月 ,徐星博士在研究采自辽西的兽脚类恐龙化石时 ,发现确凿证据表明“辽宁古盗鸟”标本是由不同动物骨骼拼凑而成 ,是一个人为的“物种”。 2 …  相似文献   
15.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驰龙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 ,其中包括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伤齿龙类和窃蛋龙类 (Xu ,2 0 0 2 )。本文报道该层位产出的一件驰龙类化石标本。通过对比研究 ,我们确认这一标本不同于热河群已知的其他 3种驰龙类 ,并建立了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 :陆家屯纤细盗龙 (Graciliraptor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 .)。驰龙类最初发现于北美晚白垩世地层中 (MatthewandBrown ,1 92 2 ) ,随后在蒙古晚白垩世地层中也有发现 (Osborn ,1 92 4 ) ;现在已知驰龙类的化石记录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亚地区的白垩纪地层中 (Xu ,2 0 0 2 )。千禧中国鸟龙 (Sinornithosaurusmillenii)曾代表最早的确定无疑的驰龙属种 (Xuetal.,1 999) ,其生存时代大约为 1 2 5Ma (Swisheretal.,1 999)。陆家屯纤细盗龙正型标本产于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 ,其上覆和下伏岩层的同位素年代分别为 1 2 8Ma和 1 39Ma (Swisheretal.,2 0 0 1 )。因此 ,陆家屯纤细盗龙代表已知最早的驰龙属种。陆家屯纤细盗龙和其他驰龙类共享以下近裔特征 :尾椎前关节突和脉弧极度加长、上颌齿后缘锯齿明显大于前缘锯齿和指节III- 2明显缩短。陆家屯纤细盗龙的以下近裔特征区别于其他驰龙类 :中部尾椎有一板状结构连接左右后关节  相似文献   
16.
正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真正飞行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由于飞行的需要,翼龙演化出了纤细中空的骨骼,因此翼龙化石十分稀少,而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更是罕见。经过十余年连续的野外科考工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等人在新疆哈密戈壁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维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17.
依据采自江西省萍乡地区上白垩统周田组的恐龙蛋化石,记述了蜂窝蛋科(Faveoloolithidae)副蜂窝蛋属(Parafaveoloolithus)一新蛋种。材料包括一枚较完整的蛋和若干破碎蛋壳。根据蛋壳弦切面呈蜂窝状结构,径切面蛋壳中、上部蛋壳局部呈现由6~10个以上壳单元成群聚集一起等特征,将其订为一新蛋种——萍乡副蜂窝蛋(Parafaveoloolithus pingxiangensis oosp.nov.)。  相似文献   
18.
辽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一长颈双弓类爬行动物(英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凌源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化石材料,并确立其为、新属新种──凌源潜龙(Hyphalosaurus lingyuanensisgen.et sp.nov.)。化石产于凌源大王杖子乡范杖子村义县组合火山灰的灰白色湖相页岩中,与狼鳍鱼(Lycoptera)共生。 凌源潜龙的正模是一具几乎完整、保存完好的化石骨架,包括近乎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和头后骨骼,仅尾椎有少量丢失,标本上主要显露腹面骨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11705)。其与水生爬行类Choristoderes共有特征包括平凹型脊椎,3个荐椎,背肋肿大,肢骨下节远短于上节,腕骨和跗骨弱骨化。凌源潜龙主要鉴别特征为:相对身体比例,头骨较小;颈部大大加长,颈椎19个;显著肿大的背肋呈S型;超过20组腹肋,每组由3段组成,而对应每一椎体有2~3组腹肋;第Ⅲ、Ⅳ 骨长度基本相等,第V 骨不为钩状。 凌源潜龙所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长颈与三叠纪海相幻龙类(Nothosaurs)有相似的特征。其所具有的相对小的头骨,尖的吻部,似针状的牙,特殊的长颈及其埋藏特征反映该动物为适应湖泊环境的食鱼性动物。 凌源潜龙是迄?  相似文献   
19.
辽西白垩纪庞贝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临海水湛蓝的那不勒斯海湾,北靠巍峨峻峭的维苏威火山,肥沃的土地盛产葡萄和橄榄,生活富足而悠闲,民风佻达而奢靡,这是1900多年前的庞贝城。庞贝城位于罗马东南,由于风景秀丽而吸引当时众多罗马上流人士来此修建别墅,当时城内居民约为20000人,是一个富足而繁华的城市。然而,公元79年8月24日,离庞贝城约10公里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火山灰与有毒的气体弥漫城内,来不及逃出的居民悉数遇难,  相似文献   
20.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原始鸟脚类恐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新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材料,并依此建立一新属新种上园热河龙(Jeholosaurus shangyuanensis gen. et sp. nov.)。化石产于北票市上园镇陆家屯义县组下部第一段灰白色凝灰质砂岩中,同一层位产出过大量鹦鹉嘴龙化石。上园热河龙的主要鉴定特征包括6个前上颌齿,鼻骨背面发育小孔,前齿骨约为前上颌骨主体长度的1.5倍、未发育股骨前髁间沟、骨不在一平面上,第三趾趾节中第四节最长。上园热河龙具有一些真鸟脚类恐龙的近裔性状,比如眶前孔小,方骨孔大,位于方颧骨侧面,外下颌孔缺失。另外,上园热河龙的股骨近端形态非常接近进步的鸟脚类恐龙。但是上园热河龙发育有6个前上颌齿,上下颌关节处与齿列位于同一水平线,前上颌齿列与上颌齿列位于同一水平线,这些原始特征未见于已知鸟脚类恐龙。上园热河龙确切系统分类位置需要进一步确定。 上园热河龙是义县组中发现的第二种鸟臀类恐龙,增加了这类恐龙在热河生物群中的分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