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武昌六前鞭虫胞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R鞭毛复合体的内下方有分散的微管,两根R鞭毛复合体之间和外方具少量的粗面内质网,而虫体周边分布较多.粗面内质同外周被发达的微管.生毛体与胞核之间有胞咽和小盾结构.胞质中有较多的食物泡,未见到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表膜下微管结构.另外对粗面内质网的结构、功能以及种的鉴定等方面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隶属于气单胞菌科(Aermonadaceae)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人、畜及水生动物共患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是多种水产动物的主要致病菌。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许多研究,现普遍认为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毒素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有许多学者从分子水平上对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研究,为阐明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并建立起针对几种主要毒力因子的检测手段。本文将嗜水气单胞菌目前的研究策略、部分主要毒力因子及其检测手段作一综述,以期为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及嗜水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在呼吸科病房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的效果。方法:100例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呼吸科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结果:观察组很满意率34.00%(17/50)高于对照组12.00%(12/5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观察组总满意率82.00%(41/50)优于对照组62.00%(31/5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结论:呼吸科病房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4.
粘抱子虫和球虫在发育过程中都是以单个的变形虫状的滋养体侵人寄主的组织细胞,各自发育成熟的,在同一包囊内发育的不同时期及发生变异的个体是常见的,但两种不同亚纲的种类在同一营养体内发育成熟的情况,从未有过报道。作者于1986年11月和1991年8月先后两次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下花园水产良种试验站进行鱼病调查时,在鲤(CyprinuscarpioLinnaeus)肠道内发现异型碘泡虫和文荣球虫共栖在同一个营养体内发育,现报道于后。】.材料与方法解剖10尾鲤,鱼体全长9.0一门.scm,高2.5—3.ocm,重65—110g。病原体的检查按文献进行[‘]…  相似文献   
35.
鱼类微孢子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孢子虫(Microspora)是一类古老的细胞内专性寄生微生物,寄主范围涉及从原生动物到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广泛宿主,是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昆虫、甲壳类、鱼类、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的病原体。自1857年Nageli首次发现家蚕微粒子病病原生物Nosema bombycis后,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免疫缺陷患者体内微孢子虫的发现,更加引起了生物学界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主要生物学特征概括如下:营细胞内专性寄生;具单细胞孢子,孢子内含1-2个核,或简或繁的挤出器,不含线粒体,原始的高尔基 体,似原核生物的核糖体。    相似文献   
36.
对洪泽湖地区鱼杯体虫(Apiosoma piscicola)的活体、固定染色标本形态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观察、描述,发现虫体大小在南北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南北地区在气候条件、水体生境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很大不同,相同祖先种在进行地域辐射时,对各自生存环境长期适应所产生的结果。在超微结构中对虫体表膜、口围纤毛、口围唇、漏斗、横纤毛带及内部胞器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杯体虫体内尤其是口区具有很多细菌和有机颗粒,这就证明了其营养是来自于外界水环境而并非宿主,并从杯体虫食物来源的角度论证了杯体虫是一种体外共生体(ectocommensal)而非体外寄生体(ectoparasite)。另外,还观察到虫体尤其是口围唇部的表膜具有非常明显的褶皱,显示了其口区表膜极强的伸缩能力,这也是虫体在受到刺激或形成游泳体(telotroch或swarmer)时能将整个口围盘缩进体内的原因。    相似文献   
37.
寄生蛙类肠道的肠肾虫)Nyctotheran),国外报道较多,特别是印度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研究较多 ,记述了近 100种1-5.    相似文献   
38.
棘腹蛙血液内利川锥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川锥虫(TrypanosomalichuanensisLi)寄生在棘腹蛙血液内。虫体波动膜明显。鞭毛较粗,一般不伸出体外形成游离的鞭毛。感染试验表明其中间宿主是绿蛙蛭(BatracobdellapaludosaCarena)。虫体在绿蛙蛭嗉囊的上皮细胞内进行裂配生殖或假包囊,产生许多无鞭体、前鞭体和锥虫体等不同发育时期。前鞭体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虫体表膜较厚,表膜下微管管壁较厚,线粒体较多,卵圆或长椭圆形,隆嵴不明显。未见高尔基体,内质网很少,不易观察到。胞质中有3—5颗或更多、多角形至圆形,较大的色素体。  相似文献   
39.
圆形碘泡虫孢子的分离纯化与裂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粘孢子虫的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逐步发展[1 ,2 ] ,在很多研究中都需以纯净的孢子为材料 ,因此如何从鱼体分离出纯净的孢子就显得格外重要。另一方面 ,粘孢子虫的孢子具坚韧的壳瓣 ,在提取虫体基因组DNA时 ,必须先使其裂解 ,方法主要有常规裂解液裂解法、热裂解法、超声破碎法、液氮冷冻研磨法等几种方法 ,本文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后认为 :液氮冷冻研磨法既可使多数虫体裂解 ,对DNA的破坏又比较小 ,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病鱼系武汉市鄂州收集的冻存标本 ,其体表具有大量圆形碘泡虫 (Myxobol…  相似文献   
40.
水霉菌总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EP管反复冻融和研磨的破壁方式,利用溶菌酶法、CTAB法、改良CTAB法、尿素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等5种方法,分别对5种鱼类致病性水霉菌(寄生水霉、多子水霉、异株水霉及两未定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ITS区基因(包括5.8S rDNA)PCR扩增对DNA进行了评价.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可提取到水霉菌DNA,其中改良CTAB法提取的5种水霉菌的DNA产量和质量最高,A260/A280在1.79-1.82之间,浓度为45μg/mL;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全部扩增到明亮、整齐、无拖尾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几种方法均存在暗带或无带现象.因此,改良CTAB法可以作为水霉菌DNA提取以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