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记述了中国涡虫单肠目1新纪录科背睾涡虫属1新种,即中国背睾涡虫Phaenocor asinensis sp.nov.。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外轮廓呈长子弹形,后缘呈刀切状;精巢长度占体长的2/3,位于卵黄腺的背部。阴茎表面小刺呈犬牙状,其内折部中段具4个矩形的粗刺。子宫有2个开口,一端连接卵巢,另一端连接生殖腔。卵黄腺呈条形,具短分支,左右卵黄腺无衔接。生活于淡水。标本保存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形态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552.
真核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机制,参与细胞生理功能调控,因此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机制和功能研究备受关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发现放线菌中存在原核蛋白酶体,但是对于原核蛋白酶体的功能和作用机理长期以来了解甚少.2008年,Pearce等在结核分枝杆菌中发现了原核类泛素蛋白(prokaryotic ubiquitin-like protein,Pup).在Dop、PafA、Mpa等辅助因子的作用下,Pup可以共价标记多种功能蛋白,并介导被标记蛋白质通过蛋白酶体降解,Pup-蛋白酶体系统的发现揭示了原核生物中一个崭新的蛋白质降解机制.Pup-蛋白酶体系统的靶蛋白涉及物质中间代谢、信号通路、毒性和抗毒性因子、细胞壁和细胞膜组分等多个方面,并且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相关,被认为是新的结核病治疗药物靶点.本文就原核Pup-蛋白酶体系统的作用机理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3.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基因过表达对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DCN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基因克隆入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中,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rAAV-GFP和rAAV-DCN病毒。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8),手术组(operation,n=8),手术+rAAV-GFP病毒尾静脉注射组(GFP组),手术+rAAV-DCN基因尾静脉注射组(DCN组)。携带相应基因的病毒注射后3周行5/6肾切除术构建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术后第12周处死动物,肾组织切片行HE染色,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和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和α-SMA。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α-SMA、E-cadherin、p-smad2、smad2、samd7和p-P38 MAPK表达水平。结果DCN基因过表达显著抑制了5/6肾切除术所致血压升高和肾功能下降(P<0.05),明显减轻了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萎缩与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及管型形成。Sirius red和Masson染色表明DCN过表达明显抑制了5/6肾切除大鼠肾脏胶原沉积(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CN过表达明显减少了肾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CN过表达明显下调了TGFβ1、α-SMA、p-smad2、p-P38 MAPK的表达,显著上调了E-cadherin and samd7的表达(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的DCN基因过表达显著抑制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而保护肾功能,其机制与下调TGFβ1、α-SMA、p-smad2、p-P38 MAPK表达和上调E-cadherin和samd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4.
林揆斌  李智  汪剑锋  洪惠敏  沈阳 《生物磁学》2011,(14):2740-2743
目的:评价射血分数(EF)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3年预后,并与EF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5-1至2006-12二所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61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入院时左室EF分为EF正常组(EF〉=50%)和EF降低组(EF〈50%),进行为期3年的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结果:慢性心衰患者中EF正常234例(50.7%),与EF下降患者比较,这类患者中较为高龄、多为女性;病因多为瓣膜病、高血压病及房颤;随访结果显示二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578),Cox回归分析对其它因素校正后发现,房颤(RR=1.301,95%CI:0.995-1.701,P〈0.05)、年龄(RR=1.012,95%CI:1.003-1.022,P〈0.05)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3年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慢性心衰中,EF正常的患者预后与EF下降者相似,对这类病人同样应加强监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555.
杰氏涡虫属一新种(扁形动物门,单肠目,达氏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单肠目达氏科杰氏涡虫属1新种,武夷山杰氏涡虫Gieysztoria wuyishanensis Wang et Lai,sp.nov.,隶属于杰氏涡虫属异刺群钩刺亚群,该亚群涡虫在中国属首次报道.标本由张宇于2005年5月6日采自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九曲溪(27°45′N,118°1′E)的溪边水草间,水温18℃,pH7.8.详细描述了新种形态特征,所有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56.
三肠目Tricladida海栖亚目Maricola宫孔科Uteriporidae涡虫在中国尚无记录,其科内的米罗涡虫属Miroplana全球仅记录2种,对其生境与属征,乃存争议.本文报道米罗涡虫属1新种,深圳米罗涡虫M.shenzhensis Wang et Yu,sp.nov..此新种生境位于广东珠江支流-东江惠州市上游江边沉水植物间,离珠江220 km,江水是深圳与香港的生活供水水源.研究对采自广东多处淡水与微咸水生境的深圳米罗涡虫新种个体,进行形态学、繁殖、个体发育、食性、习性、组织学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鉴别特征:生活标本前端圆钝,尾部“V”形,眼1对,呈横向“V”形,黑色,位于头端2侧.背部有3条粗的黑色横纹.雌性同体,阴茎位于雌性生殖管左侧,其表面分布有密集的骨质三角形小刺,远端部分顺射精管内翻.游泳敏捷,喜捕猎水溞.交配后产卵1枚,1枚卵平均孵化7只幼虫.刚孵化幼体背部无横纹,之后分别增加.尾部横纹发生数天后性成熟.最后对其生境及生态学意义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57.
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膨胀和快速城市化的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是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基本美学观和价值观.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使得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也限制了生态景观的进一步推广和实践.基于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的方式,归纳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原则,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170余份有效问卷,据此分析公众对城市生态景观的理解和需求.可以依据该结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定量评价提供初步的权重值,为进一步完善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58.
本研究利用已公布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对其基因组中的微卫星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二斑叶螨基因组中共找到微卫星7934个,出现频率为1/11.45kb,占全基因组碱基总数的0.16%,其中三碱基重复微卫星最多,占总数的72.83%;在肩突硬蜱基因组中共找到550629个微卫星,出现频率为1/3.21kb,占全基因组碱基总数的0.57%,其中单碱基重复微卫星最多,占总数的73.74%。另外,肩突硬蜱基因组中微卫星的重复次数普遍高于二斑叶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重复次数,二斑叶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GC含量(34.10%)明显高于肩突硬蜱(24.35%)。微卫星家族方面,二斑叶螨基因组倾向拥有更多的唯一序列(P<0.0001)。A、T、AG、TC、TG、GAT、ATTT、AATA是两个物种共有的常见核心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559.
2011年、2012年的5~7月每月定期8天,每天00:00~24:00采用行为取样法在米亚罗养麝场观察记录54只林麝(15只成体雌麝,9只成体雄麝,10只亚成体雌麝,5只亚成体雄麝,15只幼麝)的行为。夏季共记录林麝83种行为,分成5种行为类型,即摄食、运动、休息、反刍及其他行为。夏季林麝具有明显的昼夜活动节律性,晨昏出现2个活动高峰期,分别为5:30~8:00和18:00~21:00,白昼活动率低于夜间。根据夏季林麝各行为累计时间和频率比较,表明圈养林麝的休息行为较高,尤其是幼体(65.38%±5.39%vs16.41h/d±1.29h/d),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行为。成体雌麝摄食行为比率高于成体雄麝、亚成体和幼体,这与夏季成体雌麝哺乳所需的能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560.
本文研究了分别从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urceolate)和条斑紫菜(Porphyrayezoensis)中提取的两种不同光谱类型的R-藻红蛋白R-phycoerythrin激发强度相关的皮秒(10-12秒)荧光衰减动力学过程。结果发现:随激发光强增大,单重态-单重态激子湮灭发生(其衰减过程约为60~80皮秒),并引起荧光量子产率下降。这两种B-藻红蛋白在相同光强激发下,表现出不同的单重态一单重态激子湮灭过程,主要因它们处于激发态的发色团数目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