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以变藻蓝蛋白的晶体结构和光谱性质为基础,利用密度矩阵理论对变藻蓝蛋白六聚体内的激发能传递物理机制进行分析,并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对其能量传递途径进行实时探测。结果表明:在变藻蓝蛋白六聚体内,色素对(毗邻单体上的色素αi84βj84,其中j=i±1,和β*LCM42)内的能量传递服从激子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机制;而色素对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则为Frster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机制,并且其能量传递途径分为两类:(1).两个变藻蓝蛋白三聚体之间色素对的能量传递,其时间常数大约为15ps左右;(2).同一变藻蓝蛋白三聚体内色素对间的能量传递,在APII三聚体内,其能量传递时间大约为45ps左右,而在API三聚体内,其能量传递时间常数为45ps和65ps。  相似文献   
522.
研究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与分化的ES细胞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S细胞即胚胎干细胞,它是由哺乳动物附植前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细胞体分离培养而建立的。其特点是只生长,不分化,并保持发育的多能性。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型系统与有用的工具,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发育与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23.
汪东友 《生物学通报》1999,34(12):26-28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包括开展危机感教育,因为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危机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刺激环境,展示事物的危机,促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1 危机感教育的重要性第一,我国的生物资源由于盲目开发,利用不科学,加上原本人口数量大,对生物资源需求量也很大的实情,生物资源实际上并不丰富,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生物资源亟待大家保护和发展。其二,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工业生产排出大量的“三废”没有处理,直接进入人类…  相似文献   
524.
澳洲异尾涡虫(无肠目,盘旋科)新纪录及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婷  汪安泰 《动物学杂志》2014,49(3):415-422
本文对分布于广东省深圳市深圳湾体育中心海边(22°30'58″N,113°56'1″E)的一种褐绿色涡虫的形态、发育、行为等做了详细观测,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学与动物地理方面的讨论。结果表明,此涡虫表皮内具共生的虫黄藻(Zooxanthella microadriatica),另具菌丝状分布的棕色颗粒。头部钝圆,具1对米粒状棕色眼点和1个平衡囊。尾后两侧具2条并列的尾垂,其形状和大小与涡虫尾部的舒展状态相关。雌雄同体,生殖孔2个,位于口后,雌孔在前,雄孔在后。卵巢、精巢成双,分别位于腹侧与背侧。受精囊呈哑铃型,囊内具2~12根囊管。阴道呈倒"T"形,其表皮由柱状细胞构成。精巢内精子集聚成束,向体后两侧延伸成假储精囊,汇入储精囊。储精囊环抱阴茎球。涡虫利用纤毛的摆动在水底滑动,或利用两侧身体的摆动呈蝶状游泳。喜捕食微型涡虫与轮虫,人工饲养可摄食水蚤或水溞。经比较,鉴定为无肠目盘旋科(Convolutidae)异尾属(Heterochaerus)澳洲异尾涡虫(H.australis Haswell,1905),属中国涡虫1新纪录目1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525.
近年来研究表明,天然抗氧化剂因其结构、剂量以及存在环境不同可能会发生对人体不利的促氧化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与促氧化用的研究进展,为正确使用天然抗氧化剂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6.
核转录因子NK-kB是一类具有多向性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它能与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启动子部位的kB位点发生结合,增强这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已有报道NF-kB的激活将导致TNF、IL-1、IL-6、IL-8、ICAM-1、P-selectin等基因的过度表达,而后者在急性肺损伤发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综述核因子-kB蛋白家族成员的情况及其相互作用,NF-kB可能的激活途径及其在  相似文献   
527.
为了研究骨髓内皮细胞的造血调控功能,采用串联超波技术脞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mBMEC-CM)中制血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gt)范围的超滤组分,进行细胞集落形成实难,检测了mBMEC-CM及其超滤组分对骨髓成纤维祖细胞(CFU-F)、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CFU-GM)和小鼠业单系白现细胞系WEHI-3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显示:mBMEC-CM抑制CFU-F的生长,对CFU-GM和WEH  相似文献   
528.
凋落物是土壤呼吸的主要碳源,日益增加的大气氮沉降通过改变森林凋落物的输入与分解影响土壤呼吸。为揭示氮沉降及凋落物管理对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以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15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添加处理:对照(CK,0 gN m-2 a-1)、低氮(LN,15 gN m-2 a-1)、中氮(MN,30 gN m-2 a-1)和高氮(HN,60 gN m-2 a-1),并在每种氮添加处理下设置去除凋落物和保留凋落物两种处理,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利用LI-8100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分析氮添加及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确定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氮添加和去除凋落物处理没有改变土壤呼吸速率的时间变化,土壤呼吸速率月均最大值出现在7月,月均最小值出现在2月。氮添加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P > 0.05),除CK外,去除凋落物处理会显著降低土壤呼吸速率(P < 0.05)。凋落物对土壤总呼吸速率的贡献率为8.6%-28.5%,且LN处理下凋落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贡献率最大。土壤呼吸速率与5 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P < 0.01),与5 cm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线性相关(P < 0.01)。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58.5%-79.5%,土壤湿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26.4%-39.5%,以土壤温度和湿度构建的双变量模型拟合效果均好于单因子模型,土壤温湿度共同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59.1%-85.8%。结论表明在大气氮沉降增加的背景下,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凋落物管理是调控土壤呼吸的关键过程。  相似文献   
529.
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是发酵法生产虾青素的优良菌株。采用低能氩离子注入、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高产虾青素的红法夫酵母突变株G993。在优化条件下,该菌株摇瓶发酵的生物量、虾青素产量和虾青素含量分别为17.15 g/L、13 206μg/L和770.0μg/g干菌体,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45.34%、271.5%和155.6%。在1吨发酵罐放大实验中,该菌株生物量为26.04 g/L,虾青素产量达到20 041μg/L。菌株经过八次传代培养,虾青素产量下降率小于等于1.35%,是一株性状较稳定、可深入开发研究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530.
【背景】微生物侵蚀是古代壁画常见生物病害,影响壁画的长久保存和安全陈展。空气微生物作为壁画病害菌的主要来源,近年在文物赋存环境监测和预防性保护中引起广泛重视。【目的】对天梯山石窟壁画的2处保存地,即天梯山原址和武威西夏博物馆壁画保存环境中的空气细菌浓度、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在2016年春、夏、秋、冬4季分别采集各位点空气样品;基于传统培养方法获得空气中细菌浓度及纯培养菌株;通过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扩增其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等技术研究不同位点细菌群落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影响文化遗产地空气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空气可培养细菌的总浓度在16.7-1 451.8 CFU/m3范围内变动。原址第18窟和第13窟,各季节细菌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且呈明显季节性变动规律,总体特征为夏秋季低,冬春季高。西夏博物馆外空气细菌浓度在各季节均高于库房内,冬季最高。本研究共鉴定出19个细菌属,隶属于4个门;其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考克氏菌属(Kocuria)、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 Pseudoclavibacter和薄层菌属(Hymenobacter)为优势属。【结论】天梯山石窟空气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相对湿度、温度及季节性降水均会影响其变化;鉴定得到部分种属具备引起壁画生物腐蚀的潜势;本研究可为当地开展遗址和馆藏环境中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