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利用厚形游仆虫大核在细胞周期各期都具有明显的形态学特征这一特点,采用一种简易的细胞周期分析法对厚形游仆虫衰老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游仆虫分裂年龄的增加,至衰老期细胞周期中的G_1期和S期均相应延长,并讨论了G_1期和S期延长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72.
为了研究无齿稻蝗和黄翅踵蝗在蝗总科的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采用基于长PCR的二次PCR方法对这两种蝗虫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构显示:无齿稻蝗和黄翅踵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分别是15 447 bp和15 598 bp,均含有典型的37个基因以及一个控制区,基因排序和数量与其他已知近缘昆虫相同;线粒体基因组A+T含量分别是75.4%、75.4%。两种蝗虫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中均是除了COX1的起始密码子是ACC,其他都是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终止密码子都是典型的TAA或TAG;两种蝗虫t RNA基因中,21个能形成三叶草结构,只有trn~(SAGN)缺少DHU臂;黄翅踵蝗控制区的N链出现一个tRNA-like的结构。由两个外群和24个蝗总科物种构建的系统树结果显示无齿稻蝗与小稻蝗为姐妹群,黄翅踵蝗与飞蝗属和车蝗属与小车蝗属组成的分支为姐妹群。  相似文献   
473.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多种分离/纯化方法,利用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法,对小花清风藤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从小花清风藤茎叶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出4个化合物,包括2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和2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24-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8-酸(化合物1),β-谷甾醇(化合物2),豆甾醇(化合物3)和齐墩果酸(化合物4)。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四唑盐(MTT)法测试石油醚萃取物和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对CCl4损伤的LO2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均显示出良好的肝细胞保护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和化合物4肝细胞保护作用最明显,能够显著提高CCl4损伤LO2肝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74.
本文对郑州晚更新世老奶奶庙遗址从动物考古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埋藏学观察显示动物遗存的堆积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动物遗存主要由马科和原始牛构成,还包含羚羊、鹿类、野猪、犀牛等。对马科动物的分析表明:人类很可能把猎物整体搬运到遗址上进行屠宰。动物骨骼中的骨髓与油脂被充分提取,成为人类饮食的重要构成,反映了狩猎采集者最大化地获得食物的生计策略。马科动物和原始牛的死亡年龄结构显示:人类以获取成年个体为主,暗示了人类狩猎能力和集体协作行为的发展。本研究试图为进一步认识中原地区晚更新世人类生计方式与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5.
以江西万安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进行4次季节性采样,对该区域9处采样点的溶解无机碳(DIC)及其同位素(δ13CDI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秋季DIC含量较春、冬低;δ13CDIC也较冬、春季偏负。DIC含量从上游到下游呈下降趋势,碳同位素值则趋于偏正。光合作用与有机质分解是影响库区表层水体δ13CDIC值变化的主要因素。垂直剖面上,表、底层水温等参数差异不显著,上下水体混合较为均匀。DIC含量基本上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δ13CDIC值趋于偏负。利用质量平衡计算得出:入库水体中DIC约57%来自于土壤CO2,而坝下水体中DIC约49%来自土壤CO2,万安水库拦截对河流地球化学过程信息有一定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476.
本文系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着重观察甜菊叶片细胞不同发育时期内,液泡系的形态及内含物的变化。观察到幼叶细胞内,液泡小而数目多,呈半透亮状的圆形或椭圆形;在生长旺盛的叶片细胞内,有许多形态特化的液泡,内含物丰富,呈大小不一的颗粒状或囊泡状;至老叶细胞内,液泡内含物又逐渐分解乃至消失。这一形态特点与我们对叶绿体亚微结构观察,PAS 反应测定以及不同叶龄“甜菊糖苷”含量相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推测:“甜菊糖苷”主要贮存在液泡内,并与液泡的酿造机能有关。  相似文献   
477.
在新生大鼠胸腰段脊髓薄片,对经腹根逆行刺激鉴定的交感节前神经元(SPNs)进行细胞内记录.发现部分SPNs有长时程后超极化电位(11-SHP),其达峰时间为0.2-0.7s.时程1-10s,幅度7-20mV。11-AHP前部常为6—30ms达峰、短于400ms时程的快AHP成分。11-AHP除伴有膜输入电阻降低外,还呈膜电位依赖性,翻转电位为-90至-100mV。结果证明11-AHP能起着控制SPN的放电频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8.
汪萌芽 《生理学报》1994,46(1):95-99
在新生大鼠胸段脊髓薄片,对经腹根逆行刺激鉴定的交感节前神经元(SPNs)进行细胞内记录,发现部分SPNs有长时程后超极电位(11-AHP),其达峰时间0.2-0.7s,时程1-10S,幅度7-20mV。11-AHP前部常为6-30ms达峰、短于400ms时程的快AHP成分。11-AHP除伴有膜输入电阻降低外,还呈膜电位依赖性,翻转电位为-90至-100mV。结果证明11-AHP能起着控制SPN的放  相似文献   
479.
(一)研究技术的改进上面讲过,細胞学的研究已經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由于科学研究方法日渐改进,细胞学的研究技术也日益进展:由簡陋、粗糙、片面、死的細胞组织的研究方法,改进为多样性、精細的、较全面的、活的细胞的研究方法;这样,更促进細胞学的向前发展。細胞学的研究方法必須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弥补存在于各种方法上的缺点,使所研究的細胞构造能够符合于自然的状态,才能了解細胞真正生活的状态。近代研究細胞学的显微技术的基本方法很多,现在只重点地,简单地介紹下列数种:  相似文献   
480.
为了进一步探索早稻移植期迟早与螟害的关系,1963年我们进行了早稻早插治螟作用的研究。 一、方法 试验地前作是过冬茨地,品种是陆才稻,分4期插植,即4月7、17、27日及5月7日。秧龄期分别为39、44、27、25天。基肥每亩施粪水25担、硫酸铵10斤,分别在插植前一天施下,追肥二次,第一次施硫酸铵15斤,分别在4月21、27日,5月7、13日进行。第二次施硫酸铵15斤,分别在5月1、8、17、24日进行。中耕除草一次,小区面积0.201亩,插秧规格6×6寸,在每一期插植后,即在该小区的二头第三行,固定10棵,在水稻回青后开始检查分蘖数,并测量植株高度,直到分蘖停止时为止。在第二代三化螟蛾盛发期间,调查各小区当时水稻生长发育阶段及蛾卵密度。在幼虫为害停止时,进行螟害情况调查。水稻成熟时分别单打单晒,计算各小区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