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模拟氮沉降下去除凋落物对太岳山油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落物是土壤呼吸的重要碳源,氮沉降将改变其输入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土壤呼吸。为揭示氮沉降和去除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太岳山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分别作2种凋落物处理:去除凋落物(LR)、对照(CK1),设计4个施氮水平:不施氮(CK2,0 kg N·hm-2·a-1),低氮(LN,50 kg N·hm-2·a-1),中氮(MN,100 kg N·hm-2·a-1)和高氮(HN,150 kg N·hm-2·a-1),于2010—2012年生长季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观测年限的推移,模拟氮沉降对对照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去凋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凋落物层呼吸速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呼吸速率降低了29.0%,施氮减小了去除凋落物后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指数相关(P0.05),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37.3%~62.2%,去除凋落物降低了模型决定系数R2;以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构建的复合关系方程拟合效果均好于单因子模型,土壤温度和水分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67.6%~85.6%,并且施氮降低了去凋处理的复合模型决定系数R2,而对对照处理没有显著影响。施氮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并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氮沉降、凋落物是影响油松林土壤CO2通量的两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42.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是具有生物粘附性且能结合和传递大分子药物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且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药物载体。它具有生物黏附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对人体无毒性且能够结合和传递大分子药物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作为载药微球具有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等优点。国内外近些年已将其应用于药剂学领域,以及将其作为药物载体经微球化与药物结合形成给药系统的研究也在逐步开展并取得了较多成果。本文主要阐述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的主要生物特性、作用特点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43.
中国广东水螅属一新种(水螅纲,无鞘螅目,水螅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自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的淡水水螅新种,即珠江水螅Hydra zhujiangensis sp.nov.,研究标本均来自1只水螅的单系繁殖群体,测量数据经生物统计学处理。新种名以水螅生境所属珠江水系命名。所有研究标本保存于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644.
首次报道中国角苔类植物的2科、5属和7种的孢子和假弹丝的形态。附分科和分属的检索表。从形态上观察,短角苔科植物为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645.
遮荫对雪茄外包皮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采用全光照(Lck)与遮荫处理———透光率为71%(L1)、63%(L2)和22%(L3),对雪茄外包皮烟生长发育及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透光率的降低,烟株茎变细,叶片变薄;株高和叶面积各处理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L2遮荫条件下株高和叶面积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达最大值(32.5 cm,47 620 cm2);根系干重显著降低,总干重先增加至透光率为63%时达最大值,当透光率降至22%时又显著降低;净光合效率(Pn)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透光率为71%的遮荫条件下达最大值;(2)遮荫处理可显著提高雪茄外包皮烟叶绿素含量和Fv/F0值,使ΦpsⅡ、Fv/Fm和QP值增大、QN和Chl a/b的值降低.研究表明,透光率为63%的遮荫处理下雪茄外包皮烟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646.
首次报道了中国淡水固着滤食的多毛类动物根管虫(Ficopomatus cf.rnocrodon).标本采自深圳市郊人工淡水河底的石块上(113°46′07.52″ E;22°43′41.91″N),石块用自来水浸泡后带有盐味.虫管顶部中线有一纵脊,环纹不明显.虫体长6.4~8.0mm.鳃冠具16根鳃丝.壳盖呈橄榄形.虫体具7个胸刚节,第一刚节具9~11根领刚毛,呈毛状.胸区齿片腹刚毛具单排9个齿,长47~52μm.腹区背齿片刚毛具11~13齿,齿片宽50~55μm.膝状腹刚毛长506~525μm.组织学观察显示,鳃丝、壳盖和领部表面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鳃丝表面有一层胶质层.壳盖顶部布满微型沙粒.胸区表层有大量钙质分泌细胞.雌雄异体,无真正的生殖腺,成熟个体的腹区每个体节充满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消化道由口、食道、肠和肛门构成.胸区的背纵肌束发达.刚毛上附有刚毛肌,背血管位于食道背部,两侧膨大,上下较窄.排泄系统呈2个U形肾管,仅分布于前胸区,排泄孔位于鳃丝丛中央.脑位于食道的背上方,横切面呈蝶形,2背角和2腹角具密集胶质细胞,内部为胶原纤维,内有零星的细胞.最后,比较和讨论了中国标本与根管虫属现有物种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647.
敦煌莫高窟干旱地区水分凝聚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戈壁地质结构的调查和洞窟检测,结合气象资料对戈壁土壤水分凝聚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形成机理在野外进行了水分凝结的覆膜实验.结果表明,在莫高窟戈壁区的上层砾砂中,由于强烈的温度日较差变化,形成了凝结水分;另外源于地下深处的水分通过土壤盐分的吸湿吸附作用在地下10~40cm范围内相对富集,并由于剧烈的波动呈现时空异质性变化.将凝结、吸湿吸附等方式形成的土壤水分统称为凝聚水分.凝聚是水分存储于一定土壤的结构过程,与太阳辐射、温度、湿度等气候因子密切相关.变温层土壤的温度、盐分、湿度、结构、密闭程度、地热等对水分的凝聚有重要影响.水分的凝聚机理对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8.
拱棚法监测表明极干旱区存在潜水蒸发,而土壤温湿度监测表明,土壤水分具备向下运转的条件,这意味着拱棚所监测的水分可能来自降水,极干旱区并不存在深埋潜水蒸发。因此,研究降水的最终去向非常重要。为此笔者应用拱棚-空调法进行对极干旱区降雨模拟回收。结果表明,在极干旱条件下占该区85%以上频次的5 mm的降水经90 d可完全蒸发和回收。回收过程中,棚内地上50 cm的相对湿度(RH)和绝对湿度(AH)分别较棚外增高12.10%和3.50 g/m3,这使降水的回收时间大为延长;另外,土壤内部的温湿度监测表明,洒水后30 cm土壤的温度、RH、AH分别高于棚外对照1.46℃、4.17%和2.50 g/m3,说明有一定数量的降水通过膜下土壤侧向流向了外部,增加了收集时间。回收实验证明极干旱区降水可完全蒸发,该区存在潜水蒸发与GSPAC(Groundwater-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水分的向上运转。  相似文献   
649.
模拟N沉降对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草本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化山  汪金松  刘星  王娜  赵博  张春雨  赵秀海 《生态学报》2015,35(11):3710-3721
由于人类活动氮沉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进而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氮的输入,从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组成和功能。为揭示氮沉降增加对油松林草本群落的影响,于2009年7月在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设计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 kg N hm-2a-1),低氮(LN,50 kg N hm-2a-1),中氮(MN,100 kg N hm-2a-1)和高氮(HN,150 kg N hm-2a-1),研究草本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以及草本元素含量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模拟N沉降未能显著影响人工林草本群落的生物多样性(P0.05),而中氮、高氮显著降低了天然林草本群落的生物多样性(P0.05);从Jaccard指数和Sorensen指数分析得出人工林不同氮水平之间草本群落差异性较小,而天然林不同氮水平之间草本群落差异性较大。模拟N沉降没有显著改变人工林草本群落生物量(P0.05),而高氮明显促进天然林草本群落生物量的增加(P0.05)。与对照相比,模拟N沉降提高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羊胡子苔草叶根中的全N含量(P0.05),而降低了全Mg的含量(P0.05),并且根部元素含量变化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较为一致。施氮提高了N/K、N/Ca、N/Mg(P0.05)的比值。说明油松林下草本群落对氮沉降的响应因林分土壤N饱和程度以及林地利用历史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其中天然林响应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650.
模拟氮沉降对太岳山油松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星  汪金松  赵秀海 《生态学报》2015,35(14):4613-4624
为研究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以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8月开始实施模拟氮沉实验,试验设置对照(CK,0 kg N hm-2a-1);低氮(LN,50 kg N hm-2a-1);中氮(MN,100 kg N hm-2a-1);高氮(HN,150 kg N hm-2a-1)4种氮处理,自2012年起每年5、7、9月在各处理样方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测定土壤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的脲酶与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所提高,而低氮处理下天然林中的多酚氧化酶与人工林中的蔗糖酶显著低于对照,中氮、高氮处理下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天然林中的纤维素酶以及人工林中的蔗糖酶显著降低。总的来说,人工模拟氮沉降促进了土壤中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了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并降低了天然林土壤中的纤维素酶活性和人工林中的蔗糖酶活性,但对天然林中蔗糖酶和人工林中的纤维素酶无影响。主导木质素降解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显著相关,纤维素酶与蔗糖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由木质素降解受到抑制,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碳源减少所引起。另外,受到天然林土壤含氮量较高的影响,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更敏感。由于被抑制的酶均与土壤有机质降解密切相关,氮沉降增加将减缓山西油松林土壤有机质的降解,有利于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