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本文研究胆固醇是否通过氧化应激机制损伤人内皮细胞DNA.实验用125 mg/L, 25 mg/L, 50 mg/L胆固醇作用于人内皮细胞12 h,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到不同浓度的胆固醇均可诱导细胞内γH2AX形成焦点,随着胆固醇浓度的增加,γH2AX焦点的荧光强度也逐渐增强.利用Western印迹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内γH2AX的量和ROS水平也随胆固醇浓度增大而增加.彗星电泳实验检测到细胞内拖尾DNA量随胆固醇浓度逐渐增加,DNA损伤加重.用抗氧化剂10 mmol/L N 乙酰半胱氨酸(NAC)预作用细胞1 h后,再用50 mg/L胆固醇作用细胞12 h,细胞内γH2AX焦点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γH2AX量减少,ROS的水平下降.结果表明,胆固醇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ROS升高,导致DNA损伤.  相似文献   
632.
为了探索氧化应激活性中间产物丙二醛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经丙二醛处理后,在第4、7、14、21 d分别提取等份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第7 d时提取RNA通过实时定量RT-PCR测定ALP和Runx2/Cbfal mRNA表达,并在第21 d进行von 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研究发现:丙二醛通过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ALP和Runx2/Cbfal mRNA的表达,抑制矿化骨节形成.这些结果表明:丙二醛可通过抑制ALP和Runx2/Cbfal通路,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63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取自浙江富阳、贵州毕节和织金、湖南永州、福建永安和建瓯、云南景东、四川长宁、江西安远和分宜10个居群的山苍子[ Litsea cubeba (Lour.) Pers.]果实精油含量和柠檬醛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果实精油含量和柠檬醛含量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供试居群进行了聚类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居群的果实精油含量和柠檬醛含量差异显著,精油含量均值为3.60%,变异系数(CV)为1.54%~10.46%;柠檬醛含量均值为3.52%,CV为24.78% ~40.54%;云南景东居群精油含量最高(4.56%)、江西分宜居群最低(3.14%);福建永安居群柠檬醛含量最高(7.01%)、贵州毕节居群最低(1.85%),且柠檬醛含量的表型分化系数为57.87%,说明居群间柠檬醛含量的变异幅度大于精油含量,且居群间柠檬醛含量的变异程度大于居群内.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山苍子果实精油含量与经度和7月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醛含量与经度和年降雨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精油含量随经度增大而降低,且受环境水分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而柠檬醛含量随经度增大而提高,并明显受生境中水分条件的调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5处,供试的10个山苍子居群主要分成3类,根据地理位置大体可划分为西南部和东南部2个种质类型,其中福建永安居群较为特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居群山苍子果实精油含量和柠檬醛含量差异与遗传特性、地理分布和生境气候条件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34.
低温胁迫下西番莲叶片的生理反应及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番莲扦插苗为实验材料,比较预冷处理和常温处理(对照)情况下,西番莲叶片对-6℃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及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以探讨预冷处理对西番莲的抗寒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1)常温处理组在-6℃低温胁迫处理后,西番莲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预冷处理组这两个指标在处理期间都比常温处理组低;(2)常温处理组叶片H2O2含量在48h时达到峰值后出现下降,而预冷处理组的H2O2含量都低于对照,在48h时对照的H2O2含量比预冷锻炼的高1.14倍;(3)常温处理组的脯氨酸含量在24h内增加以后出现下降,而预冷处理组在处理期间逐渐增加且高于对照;(4)常温处理组的POD活性在12h时最高,CAT、SOD活性在24h时最高,以后出现下降。预冷处理组提高了3个酶的活性,其中POD在12h时是对照的2.73倍,CAT、SOD活性在24h时比对照分别提高18.7%和42.7%。(5)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预冷处理组在低温胁迫72h时虽出现叶绿体片层肿胀、核膜消失、质膜内陷等症状,但叶绿体伤害症状轻于常温处理。研究表明,低温预冷处理能够提高西番莲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3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TLR7)介导的My D88/NF-κB信号通路在1型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糖尿病假手术组(DS),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IR),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氯喹预处理组(DIR+CQ)。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TLR7抑制剂氯喹预处理于糖尿病模型成功后第3周0.5%氯喹40 mg/kg进行腹腔注射,连续给药7天。于第四周采用双侧肾蒂夹闭25 min,再灌注48 h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取大鼠肾脏HE染色观察大鼠病理学结果,血标本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TLR7,My D88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DS组相比,DIR组肾小管肿胀,间质水肿,刷状缘丢失,空泡变性坏死,Paller评分升高(P0.01)。与DIR组相比,氯喹预处理可以改善肾损伤(P=0.017);与DS组相比,DIR组BUN,Scr,IL-6,TNF-α,细胞调亡指数(Apoptosis%),TLR7,My D88,NF-κB增高(P0.05);与DIR组相比,DIR+CQ组BUN,Scr,IL-6,TNF-α,Apoptosis%,TLR7,My D88,NF-κB降低(P0.05)。结论:TLR7介导的My D88/NF-κB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氯喹通过抑制TLR7表达,阻断My D88/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1型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36.
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不同时机开展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效果,并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院于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aSAH患者171例,将其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持续腰大池引流时机不同分为A组(<24 h)50例、B组(24~72h)84例以及C组(>72 h)37例。观察三组头痛持续时间,双侧大脑中动脉(MAC)血流流速以及SDHC发生率,对aSAH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并发SDHC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组头痛持续时间长于A组和B组,MAC血流流速快于A组和B组,SDHC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而A组和B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不明显(均P>0.05),但是A组SDHC发生率更低。经单因素分析可得:aSAH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并发SDHC和年龄、病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改良Fisher分级及Hunt-Hess评分有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60岁、病变部位后循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Hunt-Hess评分Ⅲ~Ⅳ级及持续腰大池引流≥24 h均是aSAH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并发SDHC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以aSAH后<24 h为时机开展持续腰大池引流术的效果较佳,SDHC发生率更低,其中年龄、病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评分、持续腰大池引流时机与aSAH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并发SDHC的风险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相关措施,以期达到降低SDHC发生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7.
摘要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IBD患者137例。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价患者希望水平;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估患者面对疾病时所选取的应对方式;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患者心理韧性进行评估;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患者社会支持情况。将上述评分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BD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IBD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的态度关系、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IBD患者面对评分低于国内常模,回避、屈服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IBD患者力量、乐观和坚韧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IBD患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HI总分与面对、力量、乐观、坚韧、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而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P<0.05)。结论:大多数IBD患者处于中等希望水平,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患者希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38.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莫沙必利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肠道菌群及脑肠肽的影响,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门诊治疗的92例IBS-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n=46例)和单用组(n=46例)。单用组患者予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饭前30 min口服。联合组患者在单用组基础上加耳穴贴压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血清脑肠肽[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P物质(substance P,SP)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上升,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下降或上升幅度大于单用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和S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P水平显著上升,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下降或上升幅度大于单用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单用组(95.65%vs 80.43%,χ~2=5.06,P=0.024 9)。结论耳穴贴压联合莫沙必利治疗IBS-C患者的效果较确切,不仅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肠道菌群平衡,而且能调节脑肠肽的分泌,加快肠道传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39.
【背景】珠穆朗玛峰地区具有寒冷低温、强辐射等极端环境条件,珠穆朗玛峰北坡石生微生物研究未见报道。【目的】针对珠穆朗玛峰北坡石生微生物开展研究,阐明珠穆朗玛峰北坡石生生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开发珠穆朗玛峰北坡抗紫外辐射菌株资源。【方法】通过可培养法、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以及紫外辐射筛选对珠穆朗玛峰北坡可培养石生细菌多样性以及抗紫外辐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石生生境中共分离获得52株石生细菌,归类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鞘脂单胞菌属、节杆菌属、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有2株菌为潜在新种。从已分离鉴定菌株中筛选出了2株抗紫外辐射能力较高的菌株,分别是芽孢杆菌属菌株ZFBP4009和链霉菌属菌株ZFBP1009。【结论】珠穆朗玛峰北坡石生环境蕴含多样性丰富的石生细菌,所分离菌株抗紫外辐射能力突出,为揭示相关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及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640.
以183份甜、糯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在2种Cd污染水平下对甜、糯玉米开花期(DA,days to anthesis)、吐丝期(DS,days to silking)和开花吐丝间隔(ASI,anthesis silking interval)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揭示重金属Cd胁迫对甜、糯玉米开花期的影响及调控基因。结果表明:不同Cd污染水平对甜、糯玉米DA和DS均产生影响,其中对DS的延长更为明显,从而导致ASI的增大。同时,甜玉米ASI平均值高于糯玉米ASI,由此表明甜玉米ASI对重金属Cd胁迫更为敏感。结合群体基因型和开花期相关性状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筛选到3个开花期相关的SNP位点和6个吐丝期相关的SNP位点。根据其所对应的物理位置与Maize GDB和NCBI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预测获得8个已知功能基因,其中包括在前人研究中与玉米开花期有关的候选基因。以上研究解析甜、糯玉米在重金属Cd污染水平下开花期及吐丝期的遗传规律,为今后开展甜、糯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Cd安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