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选择597 nm作为激发波长,探测范围为600~900 nm的荧光特性,分析了天然反应中心和两种去镁叶绿素置换的紫细菌反应中心的荧光发射光谱.借助细菌叶绿素、细菌去镁叶绿素和植物去镁叶绿素的荧光光谱,对相关组分进行了归类.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性地置换细菌去镁叶绿素影响了荧光光谱的组成.在天然反应中心、BpheB置换的反应中心和BpheA,B置换的反应中心中可分别解析到4、3和2个荧光发射组分.研究肯定荧光发射组分与去镁叶绿素的结合存在对应关系.实验还分别在686.4、674.1和681.1 nm处测定了不同反应中心内的原初电子供体P的激发态通过荧光衰减的过程,观测到衰减动力学上的差异.说明去镁叶绿素置换影响了细菌反应中心内激发光能传递和原初光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12.
物种多样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层次。为适应资源与环境可发展的要求,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章阐述了物种多样性的概念、研究方法等,分析了当今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13.
遮荫对雪茄外包皮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采用全光照(Lck)与遮荫处理———透光率为71%(L1)、63%(L2)和22%(L3),对雪茄外包皮烟生长发育及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透光率的降低,烟株茎变细,叶片变薄;株高和叶面积各处理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L2遮荫条件下株高和叶面积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达最大值(32.5 cm,47 620 cm2);根系干重显著降低,总干重先增加至透光率为63%时达最大值,当透光率降至22%时又显著降低;净光合效率(Pn)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透光率为71%的遮荫条件下达最大值;(2)遮荫处理可显著提高雪茄外包皮烟叶绿素含量和Fv/F0值,使ΦpsⅡ、Fv/Fm和QP值增大、QN和Chl a/b的值降低.研究表明,透光率为63%的遮荫处理下雪茄外包皮烟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614.
最近10多年来,经过系统调查,已有300多处旧石器遗址或地点发现在嵩山东麓。其中在属于淮河水系的贾鲁河、潩水河、洧水河等河流上游河谷地带的发现尤为丰富。在系统调查工作基础上,已有多个遗址经过正式发掘,如新郑赵庄与黄帝口、登封西施及郑州西南郊二七区老奶奶庙等。调查与发掘资料显示,在距今50000年前后至20000多年的嵩山东麓地区,经历了一个古人类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些新发现初步揭示了MIS3阶段以来,区内古人类栖居形态与发展情况,以及这些发现所展现的现代人类及其行为的出现与发展特点。新发现也显示嵩山东麓MIS3阶段旧石器经历了从石片石器、石叶到细石器技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15.
本文介绍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的石制品, 并进行简要讨论。该遗址包含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新石器时代多个文化阶段的遗存。石器工业在不同文化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除了旧石器晚期较早阶段的石片石器组合和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的细石器组合之外, 还在新石器早期文化乃至裴李岗文化阶段的文化遗存中发现数量较多的打制石器。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与典型细石器共存的磨刃石锛与陶片。通过对石制品的初步观察可知, 打制石器并不只存在于旧石器时代, 而是延续到新石器早期甚至可能裴李岗文化时期, 打制石器仍然在继续使用。这种情况说明, 李家沟以及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的变化过渡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16.
中国水螅属一新种(水螅纲,水螅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自广东省肇庆市的淡水水螅1新种,多形水螅Hydra polymorphus sp.nov.,研究标本均来自1只水螅的单系繁殖群体,测量数据经生物统计学处理。新种的钩刺丝囊外形及内部刺丝盘旋均有多种形态,故新种名以此命名。所有研究标本保存于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617.
草鱼和鲢鱼肌球蛋白Ca2+-ATPase热力学活化参数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球蛋白构成了鱼肌肉肌原纤维蛋白的50%以上,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了肌原纤维蛋白的性质,进而影响了鱼肌肉蛋白质的加工适性.本文对来自春季(4月份)、夏季(8月份)、秋季(11月份)和冬季(1月份)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Valenciennes)和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骨骼肌肌球蛋白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测定不同季节的两种淡水鱼肌球蛋白Ca2 -ATPase的热力学活化参数,从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理论上证明了淡水鱼肌球蛋白的热稳定性与季节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鱼和鲢鱼肌球蛋白Ca2 -ATPase的热力学活化参数活化能Ea、活化焓ΔH 和活化熵ΔS 伴随栖息环境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活化自由能ΔG 的变化幅度很小,证明了肌球蛋白的热稳定性夏季鱼明显优于冬季鱼,而春季鱼和秋季鱼分别与夏季鱼和冬季鱼的相似.另一方面,ΔH 与ΔS 之间显示了良好的线性相关,证明了淡水鱼能够通过其肌肉蛋白质反应的活化焓与活化熵之间的互补效应,以应对自然界季节环境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18.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水平 ,为胃癌及其发生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 :应用PCR ELISA技术 ,把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技术与微孔液相杂交酶联呈色技术有机结合 ,检测胃肠癌组织和腹水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 :1 7例晚期胃癌组织标本中检出 1 3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76 47% ;2 3例中期胃肠癌组织标本中检出 1 9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78 2 6% ;66例早期胃癌组织标本中检出5 7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86 36% ;36例癌旁近端组织标本中检出 1 1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30 5 6% ;36例癌旁远端组织标本中检出 4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1 1 1 1 % ;2 6例胃肠癌腹水标本检出 1 9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73 0 8% ;5 4例正常人胸腹水标本中没有检出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 :胃癌组织标本中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端粒酶活性表达可以作为胃癌发生的有效指标 ,而PCR ELISA技术可以定量评价作为端粒酶活性表达从而作为诊断胃癌发生的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19.
以往的研究表明,甲状腺中分布有肽能神经,包括神经肽Y(NPY)能神经、P物质(SP)能神经和脑肠肽(VIP)能神经.这些神经纤维的终末与血管和甲状腺的滤泡接触.一般认为,甲状腺的功能活动主要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有关神经肽的调节,尤其是在甲亢状态下的调节尚不清楚.本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通过T4注射建立甲亢动物模型.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对NPY、CGRP和SP 在实验与对照动物的分布进行形态学研究,使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对模型动物与对照动物甲状腺中的NPY、CGRP和SP进行定量研究.免疫组化技术发现NPY阳性神经纤维密集环绕小血管,其末端与血管内皮紧密联系,一些NPY阳性神经走行于滤泡间的结缔组织中,其末端与滤泡上皮接触;有SP阳性神经纤维走行于滤泡间的结缔组织中,其末端与滤泡上皮接触;CGRP阳性细胞分布于滤泡间的结缔组织中,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放射免疫测定表明甲亢大鼠NPY、SP水平高于对照大鼠,CGRP水平低于对照大鼠.结果表明,在甲亢状态下,机体通过血管收缩介质NPY、SP的增多与血管舒张介质CGRP的减少,控制甲状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这是机体在病理过程中的自稳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0.
目的:探讨叶黄素持续补充对机体血浆叶黄素浓度、血浆氧化应激水平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2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叶黄素组和正常对照组,叶黄素组每天补充叶黄素20mg,连续补充20d,正常对照组未给予任何补充。试验前及首次口服后的12、24、72、144、240、480、720h分别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mL,分离血浆。HPLC检测血浆叶黄素浓度,测定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Ox-LDL浓度。结果:叶黄素组血浆叶黄素浓度呈稳定上升趋势,GSH-Px及T-SOD活性呈持续性上升趋势,MDA含量呈持续性下降趋势。叶黄素组血浆叶黄素浓度在口服72、144、240、480h后分别升高59%、115%、164%、214%(P均<0.05),且女性血浆叶黄素浓度在口服240h后显著高于男性(P<0.05);血浆GSH-Px活性在补充20d后升高42%(P<0.05),MDA含量下降23%(P<0.05)。结论:每天补充叶黄素20mg,持续补充20d能有效提高机体血浆叶黄素浓度及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