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2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人卵巢上皮性肿瘤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人类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对卵巢上皮性肿瘤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卵巢肿瘤进展的关系,为揭示nm23H1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中,卵巢上皮性癌D17S396位点遗传不稳定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的9.52%,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未见该位点遗传不稳定的发生。其中,LOH的发生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淋巴转移组的LOH发生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1)。FIGO Ⅲ Ⅳ期的LOH发生率高于Ⅰ Ⅱ期(P<0.05)。MSI发生率与卵巢上皮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FIGO分期均无关。nm23H1 蛋白阳性率在卵巢上皮性癌和交界性肿瘤组织中分别为56.00%和57.14%,高于良性肿瘤的13.64%和正常卵巢组织的8.33%(P<0.01)。卵巢上皮性癌中,淋巴转移组nm23H1蛋白阳性率低于无淋巴转移组;FIGO Ⅲ Ⅳ期nm23H1蛋白阳性率低于Ⅰ Ⅱ期(P<0.05)。此外,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nm23H1蛋白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在卵巢上皮性癌中,LOH阳性组中nm23H1蛋白阳性率为0.00%,显著低于LOH阴性组的73.68%(P<0.01)。实验结果提示, nm23H1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是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LOH的发生可作为卵巢组织恶变的判断指标。nm23H1基因的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和转移,后者可抑制卵巢上皮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并赋予卵巢上皮癌高淋巴结转移、低预后的特性。提高卵巢上皮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可减缓肿瘤的淋巴转移并提高预后率。 相似文献
42.
本文节译自苏联鲁布卓夫奢L柑橘害虫及其天敌一书。该书1954年由苏联科学院出版。为了使本文完整起见,原文略有改动,题目也是由译者附加的。应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是生物方法防治害虫获得成效的卓越典范,自1888年以後澳洲瓢虫远涉重洋,输送遍及全世界柑橘栽培区。然而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何以获得这样大的成效?二者的消长关系如何?本文意旨正是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同样情形,我国在1933年自台湾输入黑腹红瓢虫及繁殖自温州采得的大红瓢虫防治黄岩柑橘区吹绵介壳虫,20年来成效虽著,但其间亦有涨落起伏的情况,本文也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从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重组体2U一84经紫外线处理得到A3-32突变株,产量比2U一84提高10.6%以上。A3—32突变株又经紫外线处理,得到一株分泌金黄色色素的突变株5一43,产量为A3-32的60—70%。而5一43突变株经不同诱变因素:紫外线、乙烯亚胺及氮芥处理,均得到色素形成能力消失的突变株,这些菌株的产量均比5—43高,提高的幅度也较大。其中紫外线处理得到的u一42突变株比5—43突变株提高78%,比重组体2u 8{提高21.5%。色素形成能力愈小者,其产量愈高,这说明产量与色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由弱孢子型6—15突变株经乙烯亚胺与紫外线复合处理,得到孢子丰富,产量明显提高的EU-63突变株,比重组体2U一84提高49.6%。 相似文献
44.
摘要: 文中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寡核苷酸芯片, 用于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MELAS)和肌阵挛性癫痫伴发不规整红纤维(Myoclonic epilepsy with ragged red fibers, MERRF)线粒体DNA所有已知突变位点的集成检测。将31对allele位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探针包被在醛基修饰的载玻片表面, 以多重不对称PCR方法制备Cy5荧光标记靶基因。利用此芯片对5例MELAS患者、5例MERRF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进行筛查, 结果发现, MELAS患者均为MT-T1基因A3243G突变; 在MERRF患者组, MT-TK基因A8344G突变4例, T8356C突变1例; 健康对照组均未发现31种相关mtDNA突变。芯片检测与DNA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表明, 这种寡核苷酸芯片可以对MELAS和MERRF综合征已知突变位点进行同步快速检测,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这一模式的基因芯片经过适当改装后也可用于其他人类线粒体疾病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45.
46.
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男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及其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提供合理用药的参考依据。采用海泰生物的史原体分离鉴定试剂盒,取前列腺液或尿道分泌物,对1116份疑为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男性患者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1116份男性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274株支原体,242株Uu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环雨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阿齐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壮观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5.1%、94.6%、17%、70.3%、31.1%、76%、77.7%、92.6%、83.5%、43.8%。30椿Uu+Mh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阿齐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壮观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0%、66.7%、20%、40.1%、26.8%、23.4%、23.4%、50%、23.3%、20%。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