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4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31.
目的:调查北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842例3~5岁健康查体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向儿童主要养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母亲孕期、儿童早期喂养、身体活动和行为习惯、家庭情况和膳食情况等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信息。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23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10.69%、肥胖率为11.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增重、出生6月内喂养方式、屏幕暴露时长、谷薯类食物食用频率4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过多、出生6月内人工喂养、每日屏幕暴露时长≥1 h、每周食用谷薯类食物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2.
中国主要花生品种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自全国的136个花生主要育成品种及育种骨干亲本作为供试群体,测定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及油酸含量等性状。选用64个均匀分布在复合遗传图谱不同遗传连锁群上多态性较好的SSR标记进行多位点扫描。通过标记的基因型值,利用Structure软件对群体进行结构划分并得到结构划分的矫正Q值,采用Tassel 软件中GLM(Q)方法将供试花生品种连续3年的品质性状与SSR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①依据基因型数据对材料群的结构划分,供试群体最终可被划分为5个亚群,依据群体特点和结构分析可以表明供试的花生材料是适合关联分析的;②通过关联分析,共发掘与2010年、2011年、2012年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分别有18个、31个、26个;③通过综合分析,能够连续3年重复检测出与品质性状关联的SSR位点4个,共计等位变异位点40个。 相似文献
133.
黑腹果蝇抗真菌肽基因Drs和Drs-lC 的原核可溶性表达及抗真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rosomycin (Drs)是第1个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体内鉴定发现的昆
虫抗真菌肽因子。它对细菌无明显的抗性,但对丝状真菌具有高效广谱的抑杀作用。此外, 在黑腹果蝇基因组还存在着Drs的另外6个同系物的基因序列,其中同系物Drosomycin-lC(Drs-lC)的抗真菌谱仅次于Drs。将Drs抗真菌肽基因(Drs)和同系物Drs-lC基因(Drs-lC)进行可溶性表达,对果蔬等农产品防腐保鲜的研究有应用前景。本实验将Drs和Drs-lC分别克隆到硫氧还蛋白(Trx)融合表达载体pThiohis A中,转化宿主菌TOP10,进行可溶性表达,并从诱导表达的菌液起始浓度、IPTG的诱导浓度及诱导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表达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2种融合蛋白Trx-Drs和Trx-Drs-lC大部分以可溶形式表达,可溶性表达的Trx-Drs在上清液中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2%。2种融合蛋白的表达产物经 Ni-NTA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生测结果表明, 2种融合蛋白分别对8种供试真菌中的5种真菌显示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4.
我国25省市自治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应用本室先后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打点杂交法,检测我国25省布自治区、16个不同民族共9 75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和核酸。其中乙型肝炎病人4 714例,HBsAg慢性携带者5 044例。病人和携带者中丁型肝炎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25%和3.0%,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6%和1.18%,丁型肝炎病毒核酸阳住率分别为3.70%和2.2%。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丁型肝炎的这些指标有一定差异。在16个民族中,维吾尔族、蒙族和藏族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黎族丁型肝炎核酸阳性率高于其他民族。但在1136例不同临床型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感染率无明显区别。丁型肝炎感染与暴发性肝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5.
哺乳动物的精卵融合是一个多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只鉴定出几种影响精卵融合的蛋白因子,对其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其中位于精子上的Pdja3具有二硫键异构酶活性,可能催化其他精卵融合相关蛋白的二硫键变化而参与精卵膜融合.克隆了Wistar大鼠的Pdia3 cDNA片段,长度为1 620 bp,其中编码区为1 518 bp.测序结果显示,编码区内有两个碱基与GenBank公布的大鼠Pdia3cDNA不同,分别为第147个密码子GAG(Glu)的第1位碱基和第410个密码子AAG(Lys)的第3位碱基,前者造成氨基酸替换,后者仅为多态性.此外,还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并纯化了GST-Pdia3融合蛋白,为下一步研究大鼠Pdia3在体外影响精卵融合和与其它蛋白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6.
利用HER2/neu胞外配体结合区2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体及其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HER2/neu胞外配体结合区2(RLD2)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相应抗体,并进行初步检测。方法:设计合成引物,利用PCR方法克隆出RLD2基因后,将其连接到pET-24a( )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效表达。对包涵体蛋白经纯化、透析复性后得到目的蛋白。以得到的目的蛋白为靶标,从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进行4轮筛选得到抗体,经ELISA法初步鉴定,并用MTT法检测阳性克隆。结果与结论:初步得到6株亲和力较高的抗HER2/neu抗体,选取其中2株进行了MTT法检测,表明对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7.
脆弱性是指物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开展脆弱性评估工作有助于人类认识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为制定野生动物适应气候变化的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最大熵模型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地区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生境脆弱性。结果表明:(1)当前秦岭地区羚牛适宜生境总面积为6473 km2,到2050s年,预测秦岭地区羚牛适宜生境总面积为4217 km2,减少34.85%,羚牛适宜生境将向更高海拔地区转移,转移约210 m;(2)已建保护区覆盖49.82%当前羚牛适宜生境,尚有3248 km2的适宜生境处于保护区之外;到2050s年,保护区覆盖了43.87%适宜生境,尚有2367 km2的适宜生境未被保护;(3)到2050s年,当前分布在太白县、佛坪县、洋县和宁陕县等地区的3490 km2羚牛适宜生境将会成为生境脆弱区域,丧失53.92%;(4)分布在秦岭核心区域的2983 km2当前和2050s年保持不变适宜生境,将成为羚... 相似文献
138.
摘要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患者血浆miR-2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2月到2019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黑色素瘤患者121作为黑色素瘤组,另选取同期良性皮肤肿瘤患者121例作为良性组。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并提取血浆,采用qRT-PCR 技术检测血浆miR-21表达。调查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黑色素瘤组的血浆miR-2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在黑色素瘤组中,血浆miR-21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肿瘤部位等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溃疡、吸烟等有显著相关性(P<0.05)。取miR-21诊断黑色素瘤的临界值(4.71),其诊断黑色素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6 %、87.0 %和81.7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溃疡、miR-21表达水平都为影响黑色素瘤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miR-21变化在黑色素瘤中呈现高表达,且与临床特征显著相关性,早期鉴别诊断黑色素瘤的预后效果比较好,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9.
140.
摘要 目的:探讨香草醛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参考Rice-Vannucci方法建立HIBI大鼠模型。HIBI大鼠建模后立即腹腔注射20 mg/kg(HIBI+20Van组)或40 mg/kg(HIBI+40Van组)的香草醛,每隔12 h给药,连续7 d。然后评估大鼠的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对BV2小胶质细胞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并用20 μM香草醛培养。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HMGB1、NF-κB p65、SIRT1、MyD88和TLR4的表达水平。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试剂盒测定用不同BV2细胞培养基处理的原代神经元的LDH释放。结果:与HIBI组比较,HIBI+20Van组和HIBI+50Van组新生大鼠的前肢悬吊时间和旷场得分均升高,脑组织中的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降低。香草醛均升高了HIBI大鼠和OGD/R处理的BV2细胞质中的SIRT1的表达水平,降低了TLR4、MyD88和HMGB1的表达水平及细胞核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0.05)。香草醛降低了原代神经元的LDH释放量(P<0.05)。结论:香草醛通过调节SIRT1/HMGB1/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抑制HIBI引起的神经炎症,从而提高HIBI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