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应用人工掩蔽物法监测两栖动物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掩蔽物法是一种取法自然而加以人工改造的两栖动物监测方法。该法利用两栖动物昼伏夜出的习性,在其栖息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方式布设人工掩蔽物来吸引两栖动物栖居,从而达到白昼监测其种类和种群数量的目的。该方法主要用于监测草地、湿地、灌丛、滩涂、松林等自然掩蔽物较少的生境,作者的监测实践和有关报道的监测工作证实,此方法对于习居于这类生境中的陆生有尾类和无尾类两栖动物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2.
近年来随着遗传改良工作的实施,人工选择大大提高了肉牛的生产性能并使其遗传基础发生巨大改变。文章基于Illumina BovineSNP50(54K)和BovineHD(770K)两款芯片数据,采用FST检验方法分析牛群的遗传分化,并筛查人工选择在牛的基因组留下的印记。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扫描,共发现47 104个"离群"位点和3064个群体特异的人工选择"候选基因",如CLIC5、TG、CACNA2D1、FSHR等。通过基因注释对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进行富集分析。文章构建了我国肉牛的全基因组的选择信号图谱,为深入研究人工选择和理解生物进化提供线索,且研究结果也显示人工选择对基因组的影响在牛品种遗传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随着牛全基因组高密度SNP芯片的出现,基于牛全基因组信息的研究迅速成为了热点。200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研究室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建立资源群体,截止2012年已收集  相似文献   
114.
动物为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在其形态和生理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内脏器官重量变化是其在器官水平上的主要表现之一.为探讨生境变化对小型哺乳动物内脏器官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原始林、次生林、薪材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s人工林和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人工林5种林型,调查生境变化下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内脏器官重量的变化.结果显示,5种林型社鼠间心、肺和肝重量差异显著,心和肺值均以人工林中最高,肝值以次生林中最高,而肾和脾重量在不同林型间无显著差异.社鼠内脏器官的变化,是其对环境变化作出的积极响应,对其生存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喀斯特峰丛洼地原生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剖面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的伊桐、侧柏和菜豆树3个原生林植物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有机碳及其剖面分布.结果表明:3个植物群落的土壤分布均以>2 mm大粒径团聚体为主,约占土壤团聚体总量的76%.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介于12.73 ~ 68.66 g·kg-1之间,群落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1 mm小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比>2 mm团聚体稍高,但大部分土壤有机碳储存在大粒径团聚体中,>2 mm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约70%.2 ~5和5~8 mm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土壤中2~8 mm团聚体的含量能有效增强喀斯特地区土壤固碳能力.伊桐群落2~8 mm土壤团聚体的含量及其全土有机碳含量分别达46%和37.62 g· kg-1,伊桐更适合作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树种.  相似文献   
116.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军科  江长胜  郝庆菊  吴艳  谢德体 《生态学报》2012,32(14):4379-4387
以位于西南大学实验农场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0—60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及垄作翻耕(LF)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有机碳是土壤总有机碳的主体,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69.56%—95.66%,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分配比例逐渐升高;其次是自由轻组有机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5.03%—26.43%,从土壤表层向下,其分配比例迅速下降;闭合轻组有机碳最低,仅占土壤总有机碳的1.37%—4.93%,其分配比例随土壤深度的变化不明显。在0—60 cm土壤深度内,不同耕作方式下自由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LM(4.36 g/kg)>DP(2.11 g/kg)>LF(1.74 g/kg)>SH(1.46 g/kg),相应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17.1%、14.0%、12.2%和11.3%;闭合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LM(0.82 g/kg)>DP(0.51 g/kg)>LF(0.36 g/kg)>SH(0.34g/kg),相应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3.36%、3.45%、2.71%和3.00%。因此,在西南地区紫色水稻土上实行垄作免耕能提高轻组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分配比例,从而改善土壤有机碳质量。另外,与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及闭合轻组有机碳相比,自由轻组有机碳对耕作方式的变化最敏感,是指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玉米蛋白及其水解产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方法 6~8周龄雄性SHR大鼠60只随机分为A组(玉米蛋白组)、B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组)、C组(胰蛋白酶水解产物组)、D组(复合酶水解产物组)和E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动物,均以1 g/kg体重剂量灌胃,测定灌胃0、1、2、4、6、8h后SHR血压值。结果胃蛋白酶水解产物、胰蛋白酶水解产物和复合酶水解产物在0~6 h内对SHR的血压升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0~2 h内降血压效果明显;各组水解产物中,以复合酶水解产物在0~6 h内降压效果最佳,SBP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组和胰蛋白酶水解产物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玉米蛋白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复合酶水解产物能有效地降低SHR大鼠的血压,为其在保健食品领域及医药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8.
1260例阴道分泌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海宁地区女性阴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白带常规镜检联合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对126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在1260例就诊患者中,清洁度I~II度526例(41.75%),清洁度III~IV度734例(58.25%),检出阴道感染患者912例,单一性感染487例(占患病人数的53.4%),混合感染患者425例(占患病人数的46.6%)。在487例单一性感染患者中,需氧菌阴道炎(AV)患者123例,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178例,胞溶性阴道病(CV)患者8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146例,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32例;在425例混合感染患者中,AV+BV患者136例,AV+VVC患者56例,AV+TV患者62例,BV+VVC患者103例,BV+TV患者48例,AV+BV+VVC患者13例,AV+BV+TV患者7例。结论阴道混合感染及AV发病率较高,值得临床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观察和评价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商品名:爽舒宝)治疗妊娠期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妊娠期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首次2.1g,以后1.05g/次,3次/d,温水送服.观察治疗前后大便次数、粪便性状,有无排便不尽及排便费力感、腹部不适、腹胀、腹痛.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便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无腹部不适、腹胀、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等新症状出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辅助治疗妊娠期便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0.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共表达系统常要求质粒具有不同抗生素抗性以及不同的复制子。利用粘性末端PCR技术,以含有大肠杆菌分子伴侣基因GroEL、GroES和唧E的pR—GESP质粒为模板,设计两对引物,通过两次独立的PCR反应扩增3个基因的多顺反子,将形成粘性末端的PCR产物插入NcoI和Xho1酶切的pACY.CDuet-1质粒,构建的pA—GESP质粒具有p15A复制子及氯霉素抗性,和具有ColE1复制子及卡那霉素抗性表达载体pET28b相容。SDS—PAGE显示含有pA—GESP质粒的大肠杆菌细胞中3个分子伴侣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含有pR—GESP质粒的大肠杆菌细胞没有明显差异,它们对玉米丝氨酸消旋酶的可溶性表达有部分促进作用,但对N端含有组氨酸标签的玉米铁氧还蛋白还原酶的表达没有作用,在三个含有不同抗生素基因的质粒中共表达分子伴侣、5-氨基乙酰丙酸合酶和尿卟啉原III甲基化酶,两个酶连续催化的荧光产物在细胞内积累量为562.13±3.17/OD600,而没有分子伴侣的积累量为457.66±4.98/OD600,表明分子伴侣改善部分蛋白在大肠杆菌的可溶性表达和催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