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44篇
  1977年   54篇
  1976年   52篇
  1975年   48篇
  1974年   37篇
  1973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8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前言生物技术可以用于开发更耐旱与更有营养的作物品种,从而保护自然资源与人类健康。根据具体情况对每种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进行具体评估,获准上市的商业化产品已经通过严格的科学审查。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应视为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工具,其在食品安全方面无不良记录,为粮食产量得不到保证的农民带来更多收入。通过应用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获得的这些经济效益、健康改善和社会效益应向全球社区公布,使农民和消费者能够  相似文献   
32.
抗褐稻虱的水稻品种筛选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稻虱是我省的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在防治上,仍以药剂防治为主。“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药剂防治见效快,使用方便,但是长期连续施用农药,带来诸如残毒、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杀伤大量天敌和提高成本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必须寻求其他有效的防治途径。为此,近年来我们征集了一些国内外水稻品种,进行对褐稻虱抗性的鉴定。供鉴定的水稻品种,国外以印度系统的秈稻为主,国内以群众反映田间虫量较少的品种为主。现将鉴定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3.
对一些农作物的“三系”的选育成功是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现象和配制杂种种子的先决条件,而对“三系”生物学特征的了解,有助于“三系”选育工作的开展。 为了配合群众性“三系”选育科学实验工作的开展,我们对高梁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的小孢子、小配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发育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从细胞学水平来看,胞质、胞核雄性不育遗传因子(或基因)所控制的花粉败育性状的发生的途径是复杂的。它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孢原细胞分裂的异常;花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反常;花母细胞初生壁  相似文献   
34.
我国劳动人民培育了众多的水稻品种。为着了解和掌握稻种演变的有关规律,我们从1963—1967年,用典型的晚季稻品种“短种”,在其种子植株及其分蘖个体发育的第二阶段,适当用短日(9小时/日)光照处理若干天,但不满足其遗传性的要求,然后将其从暗室移至早造自然长日照(14—15小时/日)综合条件下,让其结实。其后四年连续将这些种子后代在早造条件下加以培育,并每年选择其抽穗成熟提早植株,经过连续四年的选育,终于获得了具有适应早造季节条件的早季稻品种。揭露了早季稻起源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5.
36.
37.
淡水硅藻是水生动物的营养丰富的食料。经过一年的筛选培养,我们获得了四种适于大量培养的种类,即:泉生偏缝硅藻(Nitzschia fonticola Grun.),椿状偏缝硅藻(Nitzschia palea Smith.),双尖菱板硅藻(Hantzschia amphioxys Grun.)和梅尼小环硅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ütz.)。我们选择泉生偏缝硅藻进行较为系统的培养试验,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所含的15种氨基酸进行了定量。同时配制了两个新的适于硅藻生长繁殖的培养基“水生硅1”和“水生硅2”。泉生偏缝硅藻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光强为2,000—5,000米烛光。观察了泉生偏缝硅藻在中型培养和大量培养中氮、磷、硅的吸收消耗规律,发现在培养条件下,硅是主要限制因子。在中型培养中,连续培养15天,适时补充营养元素,硅藻细胞数可高达23×106个/毫升,产量为2.7克干藻/升。在30升大量培养中获得每两天收获一次,每次收获1/6(相当于硅藻干重7克)的连续生产性培养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推算,若两天半收获一次,每次收获1/6,可获得持续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38.
1999年第一批农业生物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共收到申报项目72个,其中植物类59项,植物用微生物8项,兽用微生物4项,水生动植物1项。植物类申请中涉及的物种为:棉花、玉米、水稻、甘薯、马铃薯、甜椒、番茄、杨。植物类中申请商品化生产22项,批...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