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江红  蔡永立  李恺  王红  王亮 《生态学杂志》2005,24(9):989-993
在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随机选择10株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大树,每株选择冠层向阳枝条2枝,取其所有成熟叶片(2332片)对昆虫取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栎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多样,计有15种,但出现频度有很大不同;顶食状和缘食状的频度分别在30%以上;切叶状、连续小孔状和大孔状的频度在10%~30%:小孔状、阴面食状、叶中脉、泡状的频度在6.4%~1.5%;其余6种类型的频度〈1%。对叶片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取食面积和频度,顶食状等3种类型频度高、取食面积大,对叶片的危害重;而阴面食状等11种类型取食面积较小,频度低,对叶片的危害较小;连续小孔状尽管取食频度高,但取食面积小,对叶片的危害也小。连续小孔状和切叶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连续小孔食状与阴面食状之间,切叶状、连续小孔食状与小孔食状之间则存显著负相关,其它取食状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反映出不同昆虫类型的取食生态位关系。石栎叶片昆虫取食率为13.6%,介于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之间;但石栎叶片的昆虫取食频率64%,小于辽东栎,可能是由于防御机制上的差异所至;此外,石栎叶片昆虫取食强度还受到植株本身因素和小生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端粒结合蛋白TRF1的克隆、表达和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从HeLa细胞的cDNA文库中扩增到人端粒结合蛋白1(hTRF1)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至pUCm-T载体,测序正确后,构建带His6-tag原核表达载体pET-28c-TRF1,经IPTG诱导表达的His6-TRF1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65kD,Western-blot证实表达产物可特异地与TRF1抗体sc-6165结合。用Ni2+NTA胶亲和层析纯化可得到电泳均一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纯种大白兔,获得特异性好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哺乳动物细胞内源性的TRF1分子。  相似文献   
13.
一株来源于海洋的抗肿瘤放线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红  林如  张慧  谢阳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3):0393-0397
从福建东海海滩土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海洋放线菌FIM02-523, 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抗肿瘤活性。菌株FIM02-523在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橙色-暗棕色, 无气生菌丝, 不产生可溶性色素。系统发育、化学分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分析表明菌株FIM02-523是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可能是模式菌种青铜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chalcea)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分离自海洋样品具有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的放线菌FIM09-1157进行初步的分类研究,其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 sp.)。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层析以及高效制备液相对链孢囊菌FIM 09-1157发酵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T1。理化性质和UV、MS以及1D和2D-NMR波谱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T1与链霉菌产生的硫内酯类化合物Thiotetromycin同质。本文首次报道了化合物T1体外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92μmol/L。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及HPLC等方法对链霉菌FIM-080014发酵液及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核苷类化合物。通过NMR及MS等方法鉴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尿嘧啶(1)、尿嘧啶核苷(2)、2'-脱氧尿嘧啶核苷(3)、5'-C-甲基尿嘧啶核苷(4)、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5)、2'-脱氧鸟嘌呤核苷(6)和次黄嘌呤(7),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1~7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7、2.1、4.4、1.4、3.6、2.5和2.4 mM。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小分子前体物对巴弗洛霉素A1生物合成的影响,寻找提高巴弗洛霉素A1发酵产量的有效方法。主要考察了不同前体物对巴弗洛霉素A1生物合成的影响,以及有效前体物的最佳添加浓度和添加时间点。结果显示,缬氨酸是巴弗洛霉素A1合成的最佳前体,36 h时添加0.2%缬氨酸,巴弗洛霉素A1产量高达285.5 mg/L,比对照组提高了78.4%。前体物的供给能显著影响巴弗洛霉素A1的生物合成,补加缬氨酸能有效提高巴弗洛霉素A1的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17.
软体分物凝集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红  孙册 《生命的化学》1996,16(5):28-31
  相似文献   
18.
生物对河流流量的适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楠  夏自强  江红  陆志华  黄峰 《生态学报》2010,30(20):5695-5701
从流量、频率、历时、发生时间、变化率5个方面选取水文指标,将描述生态流量的多个特征量转化成一个单一的综合指标,利用综合指标值描述生物对河流流量适宜性程度,并对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大通水文控制站近50a来中华鲟、四大家鱼对河流流量适宜性程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以综合指标的方法反映了生物对河流流量适宜性程度是可行的,体现了河流流量偏离河流适宜生态流量过程的程度,这对于保证满足水生生物正常生活规律所需要的河道内流量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Dextran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大鼠胰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Dextran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大鼠胰岛的效果。方法采用V型胶原酶分离出大鼠胰岛,并应用Dextran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在体视镜下计数双硫腙染色的胰岛并测量染色胰岛的直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含量。AO-PI双染色确定胰岛的活力。结果平均每只成年Wistar大鼠的胰腺可分离950±24个胰岛,经Dextran纯化后平均每只成年Wistar大鼠的胰腺可获得784±10个胰岛,纯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采用Dextran不连续密度梯度纯化得到的Wistar大鼠胰岛结构完整、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已造成4.9亿多人感染,617万多人死亡。由于新冠肺炎患者免疫力低下以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机会性真菌感染明显增加,患者并发/继发真菌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的真菌感染主要由曲霉、念珠菌和毛霉引起。鉴于新冠病毒高度适应人类、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以及目前市场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和真菌的合并感染将是临床医学和科学界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