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施氏鲟仔鱼的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时期:卵黄囊期(或称为自由胚期),即从刚出膜(0日龄,10.17±0.63 mm)到初次开口(9日龄,18.93±0.74 mm);晚期,从开口摄食至器官发育基本完全(38日龄,41.89±5.09 mm).卵黄囊期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晚期仔鱼各骨板分化并发育,在形态上逐渐完成向成鱼的转变.对施氏鲟仔鱼异速生长进行的研究表明,仔鱼许多关键器官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如眼径、口宽、尾鳍长、胸鳍长分别在2日龄、8~9日龄、10日龄、11日龄出现生长拐点,拐点之前器官快速生长,拐点之后生长速度减慢甚至近似等速生长.施氏鲟仔鱼各器官呈现出协调和快速发育的特征,随着重要的感觉、摄食、呼吸、游泳等器官的发育和完善,仔鱼快速地具备了躲避敌害和摄食的能力,其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02.
植物雄配子体发生和发育的遗传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克珍  叶德 《植物学通报》2007,24(3):293-301
植物雄配子体发生和发育是有性生殖的关键步骤之一,是高等植物通过有性生殖进行世代交替所必需的。近几年来,随着分离和鉴定配子体型突变体技术的发展,雄配子体遗传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了一些调控雄配子体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和互作的重要基因。本文着重概述和讨论植物雄性生殖细胞和雄配子体发生及其与周边细胞互作遗传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03.
为研究草莓MYB基因家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检索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 L.)基因组中MYB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基因进化及花药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莓基因组中可能含有105个R2R3-MYB、4个MYB3R、1个MYB4R基因,它们不均匀分布在7条草莓染色体上,其中5号染色体上数量最多为26个,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形成基因簇。理化分析发现这些MYB蛋白长度和大小差异较大,但均具有保守的R2和R3型结构域,R重复单元均含有特征性的氨基酸,包括最保守的有序间隔出现的色氨酸(W)残基。通过系统进化关系和基因结构信息,草莓MYB基因家族被分成了34个亚组(A1~A34),同时利用拟南芥基因功能预测草莓中对应的直系同源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草莓MYB基因家族参与调控黄酮物质合成、细胞发育、生物/非生物胁迫。花药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分析发现FvMYB2、FvMYB85、FvMYB74、FvMYB28在花药发育的5个时期中表达量逐渐升高,尤其是发育后期表达量较高,表明这些基因可能调控花药发育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草莓MYB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4.
为了观察口腔支持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长沙市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支持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体重增长、住院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指标和预后的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早产儿的开始经口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和完全经口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t=11.060, 3.324, 5.934, p<0.001);观察组早产儿的出院时体重、体重增长率均高于对照组(t=8.844, 3.577, p<0.001),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t=9.515, p<0.001);两组早产儿干预前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清白蛋白(blood albumin, ALB)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水平无差别,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RBC、ALB和PA水平高于对照组(t=1.951, 7.999, 11.724, p<0.05);观察组早产儿吐奶、吸吮吞咽无力和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91, p=0.027)。口腔支持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其喂养效率,改善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5.
尿黑酸茄尼酯转移酶(homogentisate solanesyltransferase, HST)是一种尿黑酸异戊烯基转移酶(HPT),催化尿黑酸和茄尼醇焦磷酸的聚合反应,为植物中质体醌9 (PQ_9)合成的关键酶。本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丹参中HST基因cDNA,将其命名为SmHST。SmHST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 137 bp,编码378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大小为41.75 kD,等电点(PI)为9.68。SmHST为膜结合蛋白,具有复杂的高级结构。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这和PQ_9合成部位是一致的。Real-time PCR分析SmHST基因在丹参嫩叶中表达量最高。SmHST响应PEG6000和Me JA处理,说明SmHST可能参与了丹参的抗逆过程。  相似文献   
606.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中接种液的替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市售试剂自行配制Biolog菌种鉴定接种液,代替Biolog公司的原装接种液,用以降低菌种鉴定成本。方法:用实验室自行配制的接种液和Biolog公司的接种液,对120株细菌和50株丝状真菌进行Biolog微生物系统鉴定,对比鉴定结果。结果:用2种接种液进行菌种鉴定时,鉴定板上部分孔的颜色反应不同,但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自行配制的接种液可以满足菌株鉴定的要求,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07.
西藏羊八井废弃地热热井的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研究羊八井热田两废弃地热热井沉积物及热水中的细菌多样性。【方法】采用非培养分子分析技术分别构建了热井A沉积物A样、水样A以及热井B沉积物B样总DNA的16S rRNA基因文库,并对每个文库中随机挑选的克隆子进行扩增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 ARDRA),分别选取文库中不同分类单元的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将所得到的数据与国际基因数据库GenBank 的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热井A和热井B的细菌类群大多为典型的栖热细菌,均以变形菌(Proteobacteria)为优势类群(在热井A沉积物A中为41.08% 、在水样A中为38.00%,以及在热井B的沉积物B中为42.57%,下同),以恐球菌-栖热菌(Deinococcus-Thermus)为亚优势类群(10.71%、20.00%、21.30%);此外两热井沉积物中均发现热泉中比较少见的且为亚优势类群的酸杆菌(Acidobacteria)(在热井A沉积物A中为16.07%、在热井B的沉积物B中为19.15%),热井A沉积物中第三个亚优势类群为壁厚菌门(Firmicutes)的真杆菌(Eubacterium sp.)(14.28%);水样A中则没有检测到酸杆菌,而以产水菌门(Aquificae)的产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为另一亚优势类群(16.00%)。此外两热井中均检测到绿弯菌(Chloroflexi)、蓝藻(Cyanobacteria)以及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群 (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CFB group)等类群的细菌。【结论】通过与文献比较分析,发现羊八井热田中细菌类群大多为典型的栖热细菌,如恐球菌-栖热菌、产水菌、绿弯菌、蓝藻以及candidate division OP类群的微生物等;但是尚有一些不常见的细菌类群如弧菌(Vibrio sp.)、Bacteriovorax sp.、未培养的酸杆菌和Holophaga(uncultured Holophaga/Acidobacterium)和未确定的疣微菌(Unidentified Verrucomicrobium)等,羊八井热田地热的开发变迁和地下冷热水交融可能与细菌类群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608.
弧菌三联融合毒素基因表达及ELISA检测方法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柔性Linker(GGGGS)和重叠延伸PCR方法将三个毒素基因, 即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型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创伤弧菌的溶细胞毒素基因vvhA和拟态弧菌的热不稳定型溶血素基因vmhA的成熟蛋白基因片段进行串联, 得到三联融合毒素基因tdh-vvhA-vmhA(命名为FT)。一致性比对分析与预计融合的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9.6%。FT的开放阅读框架全长3225 bp, 编码1074个氨基酸残基, 预测分子量为120.4 kDa。将FT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中, 再转化至E. coli BL21 (DE3)中进行表达, 经SDS-PAEG分析, 融合蛋白分子量与预测的相符。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 37 ℃诱导4 h, 融合毒素蛋白表达量最高, 经薄层扫描分析, 此时融合毒素蛋白占全菌体蛋白的11.49%。融合毒素蛋白包涵体经纯化, 免疫豚鼠制备血清抗体, 确定间接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 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模拟样品检测试验, 建立了食物中毒性弧菌广谱、快速、特异的同步免疫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09.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定量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B单克隆抗体建立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口蹄疫病毒培养液中的非结构蛋白含量。方法:首先将工作浓度的3B单抗与待测病毒培养液过夜结合反应,然后取结合液转移至用3B蛋白包被好的酶标板上,用标准3B蛋白做12个梯度做对照,同时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通过回归分析算出口蹄疫病毒培养液中的非结构蛋白3B含量。结果: 回归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4参数logit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 =0.99,检测范围为5~1500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0ng/ml。结论:该方法能特异、敏感的检测到病毒培养液中的非结构蛋白3B成分,并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610.
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摄食不同饵料的转化效率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蚯蚓与人工饲料分别投喂7月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研究不同饵料对中华鲟幼鱼转化效率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0 d生长,水蚯蚓组、人工饲料组中华鲟幼鱼的平均体长分别从177.0、191.6 mm增至216.6、332.5 mm,体质量分别从32.73、44.39 g增至58.27、264.71 g;水蚯蚓组、人工饲料组中华鲟幼鱼的饵料转化率分别为6.67~39.33、0.89~1.26,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2.33%、1.38%~3.94%.生长效率分别为2.54%~14.99%、79.56%~204.44%;人工饲料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速度快于水蚯蚓组,肥满度大于水蚯蚓组;2个试验组中华鲟幼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各阶段幂指数b值均小于3,表明中华鲟幼鱼为异速生长;水蚯蚓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水分湿质量含量为82.23%±0.79%,蛋白干质量含量为62.79%±1.34%,均略比人工饲料组高;综合饵料转化效率与各项生长指标,表明人工饲料比水蚯蚓更适宜作为中华鲟幼鱼阶段的人工养殖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