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61.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VitD3)水平情况,并探讨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2月来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PCOS的患者共135例作为PCOS组,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健康妇女共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25-OH-VitD3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TNF-α及TGF-β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OS组患者血清中25-OH-VitD3水平为31.87±6.29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8±13.76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0,P0.05)。PCOS组患者血清IL-6、TNF-α、TGF-β、MCP-1及CRP水平分别为23.71±11.23 ng/L、20.54±3.16 ng/L、76.54±8.03 ng/L、375.92±40.15 ng/L及13.48±3.10 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65,8.091,10.178,13.052,7.059,Ps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VitD3水平与IL-6、TNF-α、TGF-β、MCP-1及CRP水平均呈明显的负相关(r=-0.562,-0.628,-0.780,-0.850,-0.505,Ps0.05)。结论 25-OH-VitD3低表达水平可能通过其免疫调节及抑制炎症因子生成能力下降,引起各种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导致PCOS的发病。因此,维生素D可能与PCOS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2.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 Los.)是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环境的特有种,其果实为不开裂而周围有椭圆形刺毛的瘦果,以果实为单元进行扩散和萌发。本文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拐枣刺毛在果实扩散、吸水、脱水及萌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果实颜色、大小、重量及刺毛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完整果实在水面漂浮时间及水媒扩散能力比去除刺毛的果实更强。完整果实在1 m/s和4 m/s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比无刺毛果实的扩散距离长。10 mmol/L赤霉素(AG3)及不同干藏时间处理的完整果实与无刺毛果实在20℃/30℃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要高于完整果实的萌发率。室外盆栽实验显示,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比完整果实高,说明果实刺毛对果实萌发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刺毛对塔里木沙拐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环境中的扩散、萌发及种群更新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不同行为表现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脑部多巴胺及其受体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从蜜蜂观察箱中采集不同行为表现的工蜂,解剖其脑部,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和实时荧光PCR仪分别检测多巴胺含量和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建立了不同行为表现的蜜蜂脑部多巴胺及受体基因的研究方法。意大利蜜蜂哺育蜂脑部的多巴胺含量与新出房工蜂、采集蜂、休息状态下的工蜂存在显著差异。多巴胺受体1基因及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在哺育蜂脑部处于高表达状态,4种不同分工的意大利蜜蜂脑部多巴胺受体2基因、受体3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多巴胺与蜜蜂不同行为表现密切相关,多巴胺受体1基因与转运体基因可能参与蜜蜂哺育行为。  相似文献   
64.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中国西北地区极端环境中分布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该物种在新疆南部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同型花柱类型(同位花)和柱头探出式雌雄异位类型(异位花)个体, 并且遭遇沙尘暴频繁的种群中异位花个体出现频率减少。该研究对喀什市自然种群中黑果枸杞两种不同花型植株的花部综合征和传粉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以期探讨该物种不同花型植株在南疆早春极端环境中的花部特征的可塑性及其适应性机制。结果表明: 同位花雌雄蕊高度间无显著差异, 而异位花雌蕊高度显著高于雄蕊; 同位花花冠直径、花冠筒长、胚珠数均高于异位花, 而异位花雌雄蕊空间距离、花粉数及花粉胚珠比均比同位花高。黑果枸杞同位花个体比例(68%)高于异位花个体(32%), 种群水平及个体水平同位花花期((117.00 ± 2.25) d, (101.65 ± 1.98) d)比异位花((26.00 ± 1.00) d, (18.75 ± 1.00) d)长, 而单花水平上异位花单花寿命((4.50 ± 0.14) d)比同位花((3.13 ± 0.11) d)长。两种类型花在花早期(紫色)分泌的花蜜量均高于花后期(白色)。在紫色花阶段(花开放早期), 同位花上的主要传粉者意大利蜜蜂、熊蜂和食蚜蝇的访花频率和停留时间均高于异位花; 而白色花阶段(花开放后期)意大利蜜蜂、熊蜂在异位花上的访花频率比同位花高。在不同花色阶段, 同位花柱头花粉落置数、花粉移出率、花粉传递效率均比异位花高, 并且同位花自然坐果率及结籽率均比异位花高。在新疆南部的沙尘暴极端环境下, 同位花通过较高的自交亲和性保障繁殖, 而异交为主的异位花提高了异交率。异位花与同位花在花部综合征和花报酬上的差异, 是影响其繁殖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为构建一种非复制型mRNA平台并探究电穿孔介导的mRNA对小鼠健康状况的影响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以荧光素酶作为靶标基因,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及酶法加帽加尾的策略制备mRNA,用活体基因导入仪通过电穿孔的方式体内递送mRNA,借助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测荧光素酶蛋白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强度和持续时间。结果表明,使用该非复制型mRNA平台得到的mRNA成功在体内外表达,电穿孔介导的mRNA对小鼠健康体征无明显影响,所有的小鼠均成功表达了荧光素酶蛋白,蛋白表达在电穿孔后第1天达到峰值,在第4天迅速下降,但蛋白表达强度和持续时间存在较大的小鼠个体间差异。研究对非复制型mRNA的构建及其应用于疫苗或肿瘤药物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每年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其致病机制、对其进行快速的检测鉴定是其病害防治的前提和基础。核酸适配体因其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等多种优点,在微生物的靶标分析、检测鉴定以及致病机制等多个领域都呈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因此,筛选鳗弧菌的核酸适配体,利用核酸适配体对鳗弧菌相关位点进行分析鉴定,不仅能为鳗弧菌的检测鉴定提供一个新的手段,对于探索鳗弧菌相关位点在其病害防治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鳗弧菌为靶目标,采用每轮测序的SELEX筛选方法,从高频序列中筛选鳗弧菌的核酸适配体;采用单链DNA浓度法测定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力,研究核酸适配体对鳗弧菌的亲和特异性;采用Origin软件、选择反比例函数(Hyperbola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常数(Kd)和最大亲和力(Am);采用磁分离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出核酸适配体H5的结合蛋白,通过质谱对该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Prabi、Phyre2、Psortb 3.0等在线网站分析该结合蛋白的...  相似文献   
67.
江淀淀  王自秀  农荧  李雪  罗健娅 《蛇志》2022,(4):528-530+534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对老年哮喘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随访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12周的运动康复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值,并采用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估表(AQLQ)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值、AQLQ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FEV1、FEV1/FVC值、AQLQ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运动康复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哮喘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85例AIDS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41.2%,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44.4%,致病菌以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为主,占57.4%,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占71.8%。35例患者中27例治愈,8例死亡。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临床上以消化道真菌感染多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有效控制福寿螺产生的危害,为实现中草药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草、陈皮为植物源灭螺剂,进行不同浓度梯度(0、0.5、1.5、3.0、4.5、6.0 g·L-1)提取液浸泡下的灭螺活性探究。【结果】甘草组、陈皮组处理下福寿螺死亡率随时间的增长在不同浓度下毒杀效果明显。对48 h时福寿螺死亡率数据进行概率单位法回归分析,发现甘草组(LC25、LC50、LC75)<陈皮组(LC25、LC50、LC75),说明福寿螺对甘草更敏感。为进一步探究福寿螺死亡原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甘草、陈皮提取液对福寿螺的肝脏的影响,在亚致死浓度甘草0.511 g·L-1(LC25)、0.940 g·L-1(LC50)、1.727 g·L-1(LC75)和陈皮3.892 g·L-1...  相似文献   
70.
福寿螺原分布于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水生经济生物引入我国,后因食味不佳被弃于水生环境,因其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杂等特点,在我国多个区域迅速扩散入侵,已给农业生产、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文章对福寿螺入侵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系统总结,介绍了现有福寿螺防控技术手段,重点阐述环境友好型福寿螺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