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华重楼内生菌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目的】华重楼内生菌PCE45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本文将对PCE45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性质分析报道。【方法】PCE45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丙酮沉淀、SephadexG75柱、D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G25凝胶柱纯化分离得到抗菌肽PCP-1。【结果】稳定性测试表明该抗菌肽对蛋白酶不敏感,对高温、强酸、强碱有较好的耐受性,可造成稻瘟病菌菌丝畸形并抑制孢子萌发。抑菌谱表明该抗菌肽对玉米弯胞病菌等真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质谱测得其分子量为1058.3D。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该  相似文献   
172.
采用2个BAU-9403剂量,4种处理方式对4个基因型小麦的主茎叶片进行处理,通过检测各处理分蘖穗的雄性不育性及其叶片的光合特性,探讨BAU-9403的吸收和转运效果.结果表明:(1)小麦主茎叶涂施BAU-9403后,不仅诱导主茎穗雄性不育,且可吸收转运到分蘖穗产生雄性不育;(2)分蘖叶叶色变淡,叶绿素含量较CK低,较主茎叶高,差异均显著;(3)主茎叶和分蘖叶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7.89和8.87μmol CO2·m-2·s-1,均比CK(10.45μmol CO2·m-2·s-1)低,主茎叶与CK差异显著(T=2.447);(4)分蘖穗不育度因基因型敏感性、处理方式和剂量的不同而异.说明BAU-9403处理小麦后可吸收转运到未处理部位产生效果.对反应敏感的基因型,使用较大剂量和增大处理面积利于BAU-9403的吸收转运,但对植株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对光合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3.
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出孔径为75nm的多孔阳极氧化铝(PAA75),并使用交流电沉积技术在PAA75孔道内装载纳米Cu。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样品微观形貌,进一步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材料化学组成及晶型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选用大肠杆菌(E.coli ATCC 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ATCC6538)测试Cu/PAA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备的Cu/PAA中Cu主要以Cu0存在,并且Al和Cu所占原子比为17.77∶0.71。体外抗菌测试表明,Cu(10s)/PAA对E.coli的1d、2d和3d抑菌率分别为82%±11%、78%±7%和45%±4%,对S.aureus的1d、2d和3d抑菌率分别为89%±4%、75%±8%和56%±11%。  相似文献   
174.
测定了崇明东滩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内芦苇和互花米草各器官及土壤中的N、P含量和N∶P,揭示了它们的季节性动态,并对其N、P利用对策进行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N、P含量差异显著且芦苇>互花米草;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N、P含量随生长节律发生明显变化;N、P含量的器官分配模式对于芦苇和互花米草均是叶>茎>根;两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N、P含量5月>9月>7月;芦苇N、P积累量>互花米草;2种植物地上部分N、P含量差异显著;互花米草生境土壤各月份N含量均高于芦苇生境土壤;P含量仅在5月份高于芦苇生境土壤,其它月份均低于芦苇生境土壤.芦苇叶片N含量与生境土壤N含量相关不显著,叶片P含量与土壤P含量显著正相关;互花米草叶片N含量与土壤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P含量与土壤P含量相关不显著.芦苇和互花米草叶片N∶P与土壤N、P含量及N∶P间相关均不显著.芦苇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的N∶P<14,表明其生长受到N限制;处于生长旺季时,14<N∶P<16,表明其受到N、P共同限制.互花米草在各月份的N∶P<14,说明其主要受到N限制.总体而言,N素是芦苇和互花米草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而经常性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5.
【背景】 1,2,4-丁三醇属于手性多羟基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的化学中间体,以木糖为原料经四步酶反应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生物合成路线。然而大肠杆菌的鲁棒性较弱,对发酵液中一些抑制剂的耐受性不是很好,同时存在严重的碳代谢抑制。近年来,鲁棒性较好的酵母菌成为更有吸引力的宿主,其中热带假丝酵母具有天然的木糖代谢途径,可以更好地利用木糖。【目的】在热带假丝酵母中构建从木糖到1,2,4-丁三醇的代谢途径。【方法】在热带假丝酵母中敲除木糖还原酶基因GRE3,从而阻断自身的木糖代谢途径。将来源于Caulobacter crescentus的木糖脱氢酶基因(xylB)和木糖酸脱水酶基因(xylD)及来源于Lactococcus lactis的酮酸脱羧酶基因(kdcA)克隆至C. tropicalis 207中,得到重组菌C. tropicalis BT,在此基础上考察重组菌代谢木糖合成1,2,4-丁三醇的能力,确定限速步骤,并通过增加关键基因xylDkdcA的拷贝数提高1,2,4-丁三醇产量。【结果】在30℃、200 r/min、接种量1%、以30 g/L木糖为底物的情况下,重组菌的1,2,4-丁三醇的产量达到了1.2 g/L,在5 L发酵罐中的产量达到了3.7 g/L。【结论】在热带假丝酵母中实现以木糖为底物的1,2,4-丁三醇代谢途径,并通过在基因组上增加关键基因xylDkdcA的拷贝数,获得了一株高产1,2,4-丁三醇的重组酵母菌株,这为后续在热带假丝酵母中进一步提高1,2,4-丁三醇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6.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有机碳-微生物耦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土壤水分、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发生了非同步性演变。土壤微生物是各种生命活动的载体,在土壤水-碳耦合过程中参与了一系列的氧化与还原反应,因此,土壤微生物在水-碳耦合关键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三者存在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尽管关于植被恢复后土壤水分和有机碳变化的研究已开展较多,但是由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群落结构复杂性和易变性,这给土壤微生物介导的水-碳耦合研究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迄今为止,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土壤水、碳、微生物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缺乏总体性的融合,大多数研究只能假设各个生物化学过程是相对独立的,对土壤水、碳、微生物耦合的认知仍存在局限性。由此,首先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进程、土壤水分过程和有机碳变化分别进行了综述,结合已有的理论和证据进一步概括了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群落对降水格局的响应。最后整合植被、土壤和微生物界面等关键生态过程,总结了黄土高原土壤水-碳-微生物耦合界面过程,采用HYDRUS-2D模型(水文过程模型)和ORCHIDEE模型(生态系统碳模型),并融入土壤微生物种群生长动态,基于稳定碳、水同位素技术和DNA探针技术,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土壤水-碳-微...  相似文献   
177.
郝媛媛  赵向前  黄福灯  李春寿 《遗传》2021,(11):1050-1065
PPR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s)蛋白是陆生植物中最大的蛋白家族之一,是一类RNA结合蛋白,参与细胞器基因的转录后加工过程,对细胞器的生物合成和功能具有深远影响。PPR突变后造成叶绿体光合电子传递链和线粒体呼吸链等进程受损,最终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或者呼吸作用,造成植株生长发育异常,影响产量、育性、籽粒品质等。近年来,关于该蛋白家族成员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由于该家族庞大,大部分成员的功能还未被解析。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PPR蛋白调控细胞器基因转录后加工的分子机理及对细胞器和植株发育的影响,提出PPR家族还未解决的问题,为深入解析该基因家族的功能及育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8.
【背景】近年来,纳米碲(tellurium nanoparticles,TeNPs)在光电、能源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增加。微生物合成TeNPs具有绿色低毒和条件温和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真菌合成TeNPs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真菌Mariannaea sp. HJ合成TeNPs的能力及其抗菌、抗氧化性能。【方法】利用真菌Mariannaea sp. HJ合成TeNPs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分析及X射线衍射仪对TeNPs进行表征。此外,通过抗菌和抗氧化实验探究TeNPs的应用。【结果】菌株HJ在菌体湿重为1.5 g及TeO32-浓度为5 mmol/L的条件下还原率最高,合成的TeNPs主要为球形;X射线衍射仪表明TeNPs的结构为六方晶系;FTIR表明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官能团可能参与了TeNPs的合成。抗菌实验表明,TeN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抗氧化实验表明,TeNPs对DPPH自由基具有抑制作用,当TeNPs浓度为500mg/L时抑制率可达80%。【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TeN...  相似文献   
179.
通过形态结构和早期发育过程的观察,结合分子分析,对采自青岛(模式标本产地)的缢基蜈蚣藻(Grateloupia constricata Li et Ding)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1)藻体直立,单生或丛生,呈红褐色或紫红色,质地黏滑,软骨质,高10—30 cm,主枝扁平; 1—3回羽状分枝,小枝对生、互生或偏生,基部缢缩;藻体由皮层及髓部构成,皮层由7—10层细胞组成,厚80—120μm,髓部由不规则排列的髓丝组成,雌配子体的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分别由6个和5个细胞构成,为典型的Grateloupia(6cpb—5auxb)型;四分孢子囊经十字分裂形成。上述特征均与亚洲蜈蚣藻(G. asiatica Kawaguchi et Wang)一致。(2)缢基蜈蚣藻孢子的早期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型,其早期发育过程与亚洲蜈蚣藻一致。(3)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8个缢基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与青岛和大连的亚洲蜈蚣藻均无碱基差异,形成独立的进化支,与韩国和日本的亚洲蜈蚣藻碱基差异分别为2 bp(0.17%)和3 bp(0.25%),均属于种内差异;...  相似文献   
180.
海龙是三叠纪起源不明的一类海生爬行动物,与鳍龙和鱼龙共同构成了当时海洋生态系统的三大主要捕食者类群。海龙的研究对从高级捕食者的角度理解二叠–三叠生物大绝灭之后生态系统的复苏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海龙的研究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近些年来由于分支系统学等新方法的应用而得到了新的认识。本文从海龙的起源,物种多样性,谱系发育重建,生物地理分布四个方面概述了学界的研究进展。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在时代更早的地层中进行更深入的野外工作,对华南海龙属种的系统厘定,以及海龙骨组织学研究的开展,是未来海龙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