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 地形复杂, 森林群落类型丰富。我们在保护区内10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中网格化布置并调查了79个20 m × 20 m样地, 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内及相互间的α (Shannon-Wiener指数)、β (Horn-Morisita相异性指数)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α多样性主要受到群落类型、海拔和坡向的影响。α多样性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差异显著, 并且随海拔升高、坡向从南到北, α多样性增大。(2) β多样性主要受到群落类型和海拔的影响, 受空间距离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群落类型间的β多样性显著大于同一群落类型内部, 并且随海拔升高β多样性增大。总体而言, 群落类型和海拔是古田山森林群落α和β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表明生境过滤等机制对该区域的森林物种多样性格局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2.
动脉粥样硬化(AS)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关AS 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和 药物研发的关键环节。在众多动物模型中豚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对象存在众多优势,主要体现在血浆脂蛋白的构成比例、 胆固醇的转运形式、肝脏中胆固醇的存在形式与比例、对外源性胆固醇的敏感性、胆固醇与脂蛋白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变化 等方面。本综述基于脂代谢特点,对比分析这几个方面内容来阐述豚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3.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和重要阶段,与临床教学阶段相比,基础教育阶段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开展素质教育。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实现要靠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施行,积极探讨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途径和方法。我们课题组根据多年从事医学生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经验,针对医学生早期教育阶段的心理、生理、环境、知识结构特点,围绕综合能力培养这个核心课题,强化创新性人才培养,系统有序地按学生学习时间和课程进行各种能力的逐一培养,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判断是非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开拓能力等,探索医学生早期教育阶段综合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4.
测定了崇明东滩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内芦苇和互花米草各器官及土壤中的N、P含量和N∶P,揭示了它们的季节性动态,并对其N、P利用对策进行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N、P含量差异显著且芦苇>互花米草;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N、P含量随生长节律发生明显变化;N、P含量的器官分配模式对于芦苇和互花米草均是叶>茎>根;两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N、P含量5月>9月>7月;芦苇N、P积累量>互花米草;2种植物地上部分N、P含量差异显著;互花米草生境土壤各月份N含量均高于芦苇生境土壤;P含量仅在5月份高于芦苇生境土壤,其它月份均低于芦苇生境土壤.芦苇叶片N含量与生境土壤N含量相关不显著,叶片P含量与土壤P含量显著正相关;互花米草叶片N含量与土壤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P含量与土壤P含量相关不显著.芦苇和互花米草叶片N∶P与土壤N、P含量及N∶P间相关均不显著.芦苇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的N∶P<14,表明其生长受到N限制;处于生长旺季时,14<N∶P<16,表明其受到N、P共同限制.互花米草在各月份的N∶P<14,说明其主要受到N限制.总体而言,N素是芦苇和互花米草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而经常性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5.
自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到一株嗜热放线菌Zm60,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代谢特征鉴定、化学成分分析以及细胞代谢酶活性测定,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归属于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 sp.),并且可鉴定为普通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55℃,细胞壁肽聚糖及氨基酸分别为meso-DAP及Ala、Glu,醌为MK-7,主要脂肪酸组成分别为iso-C15∶0(44.01%)、anteiso-C15∶0(22.23%)、iso-C17∶0(14.16%)、anteiso-C17∶0(7.56%)和iso-C16∶0(6.18%),具有碱性磷酸盐酶、酯酶、类脂酯酶及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的活性.该菌株是首次从我国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并鉴定得到的高温放线菌.  相似文献   
116.
应用GIS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崇明东滩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Steud.〕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种群斑块的分布格局和沿潮位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部分环境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 500 m×100 m尺度内共有42个斑块;其中,互花米草种群斑块数量较少(13个)但面积和周长均较大,呈集中化分布特征;芦苇种群斑块数量最多(25个)但面积和周长均较小,呈现破碎化特征;芦苇种群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均大于互花米草种群,但二者的聚集度指数及连通度指数均较高。沿潮位降低,芦苇种群数量减少,互花米草种群数量增多;中、低潮位以互花米草种群为主,中、高潮位以芦苇种群为主。不同潮位二者活体与立枯体株数有明显差异且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互花米草总株数与芦苇活体株数、互花米草立枯体株数与芦苇立枯体株数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该区域内各景观和斑块类型格局指数数值均较高,Shannon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较大。不同潮位的环境参数差异明显且与距堤坝的距离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中潮位相对高程最高(9.2 m),低潮位土壤盐度最高(37.17 ng.L-1);随潮位降低土壤总氮和总磷含量总体上下降,但中高潮位土壤总磷含量最高、高潮位土壤总氮含量最高。芦苇活体株数与距堤坝的距离及土壤盐度、互花米草活体株数与相对高程及土壤总磷含量、互花米草总株数与相对高程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揭示:该区域景观已出现破碎化现象;互花米草种群规模逐年增大,与芦苇种群有明显的竞争,二者呈明显的镶嵌分布格局。高潮位的相对高程低而土壤盐度高,这种微生境有利于互花米草生长却能抑制芦苇生长,对二者的扩散和分布格局产生复杂的局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7.
植物有性繁殖与资源分配的关系研究对于揭示植物生活史特征及繁育系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s)是新疆天山北坡荒漠带特有的一种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在自然生境中,该物种仅以有性繁殖产生后代,每株能产生1-8朵花,且不同植株上的花数及果实数以及花序不同位置上的花与果实大小明显不同。本文通过对新疆郁金香有性繁殖与营养生长及植株大小的关系以及花序中不同位置花及果实间的资源分配研究,旨在揭示营养生长、个体大小及开花次序对其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和果实成熟阶段,新疆郁金香植株分配给营养器官(鳞茎和地上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的资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其植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间存在权衡关系。多花是新疆郁金香的一个稳定性状,其植株上花数目、花生物量、果实生物量和种子数量与植株生物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新疆郁金香植株的繁殖分配存在大小依赖性。在具2-5朵花的新疆郁金香植株中,花序内各花的生物量、花粉数和胚珠数、结实率、果实生物量、结籽数、结籽率及种子百粒重按其开花顺序依次递减,说明花序内各花和果实的资源分配符合资源竞争假说。植株通过减少晚发育的花或果实获得的资源来保障早发育的花或果实获得较多的资源,从而达到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118.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10例。从唾液标本中直接提取RNA,进行RT-PCR。白色念珠菌携带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的不同表达,携带白色念珠菌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SAP8、SAP9的不同表达,所有携带者中均未表现SAP1、SAP3和SAP10的阳性扩增。白色念珠菌患病者及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1-10的不同表达。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均无SAP1-10的阳性扩增。SAP9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9.
120.
朊病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是一类传染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中,细胞正常朊蛋白PrP。转化为异常构象的PrP是至关重要的,但是PrP‘的正常生理功能仍不清楚。国外学者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发现了-个新的朊蛋白相关蛋白-shadoo(Sho)。Sho与PrP。在氨基酸序列和细胞定位的相似性及主要在脑组织表达,使它成为-个非常值得研究的PrP相关蛋白。对Sho可能存在的与PrP。重叠的功能甚至直接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将对今后揭示PrPc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揭示Pfion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