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黑曲霉产生的酶类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曲霉是应用和工业酶学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菌种之一,它能产生丰富的酶类。本文主要对黑曲霉所产的一部分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2.
从长期受RDX污染的土壤中和污水中分离筛选到六株棒状杆菌,这些菌既能好氧降解RDX,又具有转化TNT的能力。首次应用该选育菌种在处理装置中接种挂膜,采用兼性好氧——好氧两步生化法处理TNT-RDX混合弹药废水取得成功。混合废水在静置生化反应器中可去除90%以上的TNT及少部分RDX,再经接触氧化反应器可去除85%以上的RDX,90%以上的CODcr和BOD205。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各项水质主要指标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再经活性炭过滤脱色后,出水清亮无鱼、无臭。经鱼类急性毒性试验证明,生化处理后的出水毒性极低或基本无毒,并能循环使用,为处理该类废水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制定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其中43例患者采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并设为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排尿症状和尿动力学参数变化、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和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平均24 h尿急次数、平均24 h排尿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Qmax)、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压容量(MCB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OABSS评分和IP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是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3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口干症状患者比例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4.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的冠层结构特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的苗穗粒结构及干物重在冠层不同层次、不同器官的分布,叶面积配置及光强分布等冠层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冠层总干物重及40cm以下、40~60cm、60~80cm和80cm以上4个层次的干物重分别比常规粳稻高32.29%及29.12%、13.95%、16.45%和100.17%.杂交粳稻叶片(同化器官)与穗(库器官)干重分别占总干物重的248%与12.8%.高于常规稻;而叶鞘与茎(贮藏器官)的干重分别占总干物重的33.6%和28.9%,低于常规粳稻.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冠层叶面积配置比较合理,齐穗期40cm以上冠层LAI达5.44.冠层光强上下分布比较均匀,60cm以下冠层光强比常规稻高13.1%~37.0%,而60cm以上冠层光强比常规稻低5.9%~12.2%;20cm、20~40cm、40~60cm和60~80cm各层消光系数分别比常规粳稻低35.1%、13.5%、29.1%和17.2%.  相似文献   
75.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湖区沟渠保护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沟渠作为一种典型的廊道景观,是湖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武汉市汉阳湖区沟渠廊道功能退化,导致其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恶化.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廊道理论、尺度效应、景观异质性、边缘效应和生态修复等原理,在汉阳湖区沟渠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沟渠景观格局进行优化设计来实现对沟渠的保护:从大尺度上对整个汉阳湖区水质进行调控,以提高沟渠水体质量;对湖区沟渠进行拓宽、重建以改善沟渠的廊道功能;对沟渠岸线进行景观保护设计,以提高沟渠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恢复沟渠的景观生态功能,改善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表明,在湖区沟渠的保护过程中,可以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比较合理地运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3例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对其中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麻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有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3 h)、麻醉时间长(3 h)等(P0.05)。而与患者插管途径、插管方式、拔管延迟(3 h)无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较大,临床上要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钝锉伤性低眼压的临床观察及手术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应用UBM观察55例钝锉伤所致的低眼压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手术效果并根据UBM检查决定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的范围。结果:55例应用UBM检查的患者,16例行药物治疗治愈;15例行睫状体脉络膜上腔放液术后,14例治愈,1例未复住;21例行睫状体离断缝合术后,1次手术复位的14例,经UBM检查证实另7例缝合位置靠后或者缝合范围不够,手术失败,再次检查UBM定位重新缝合后,全部治愈。3例放弃手术。结论:UBM检查对于钝锉伤性低眼压可以定性、定量地做出诊断,明确鉴别睫状体脉络膜上腔脱离和睫状体离断,并且可以确定离断的范围及其与相关组织的关系,评价手术的效果及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F-PSA、T-PSA及F-PSA/T-PSA(F/T)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78例前列腺癌患者(PCa)以及18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血清中F-PSA、T-PSA及F/T比值,并对各组数值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显示PCa组血清F-PSA、T-PSA高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P<0.01);而F/T值低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P<0.01).T-PSA处于4-10ng/ml时,PCa组T-PSA水平与BP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Ca组F/T值显著低于BPH组,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F-PSA、T-PSA及F/T比值对PCa的鉴别诊断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利用三种不同方法检查尿液有形成分的符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X-428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IQ2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人工镜检法联合检测尿液,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尿液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测结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人工镜检法与AX-4280的符合率为:红细胞71.1%;白细胞76.4%.人工镜检法与IQ2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人工修饰前和人工修饰后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红细胞81.3%、91.5%;白细胞85.9%、93.8%;透明管型81.4%、89.7%,未分类管型52.6%、77.4%:结晶84.1%、92.4%;细菌65.1%、88.2%;精子72.0%、91.5%.以人工镜检为标准,IQ2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人工修饰前和人工修饰后各检测项目的假阳性率分别为:红细胞23.0%、9.3%,白细胞16.4%、6.6%,透明管型22.9%、11.4%,未分类管型90.2%、29.2%.结晶19.004、8.2%,细菌53.7%、11.0%,精子38.9%、9.3%.结论:三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更能提高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戎彦宇  王春意  邓雯  彭栓  毛国柱  莫训强 《生态学报》2021,41(22):8939-8952
鸟击事件是全球范围的航空难题。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航班量的增多,近年来鸟击事件逐年增加。科学快速的识别机场周围高危鸟类防治的关键区域,合理使用景观生态学途径来布局与规划鸟击防治手段是机场鸟击研究的空白点。对华北地区某机场的鸟情和生态环境开展调研,得到该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3种高危鸟类分布规律。通过构建高危鸟类的生态安全格局,并结合分区域防治的思路,最终得到该机场高危鸟类防治生态安全格局。从而识别出需要驱赶、防范与引诱的斑块、廊道与战略点,进而采取排斥力与吸引力结合的双向驱鸟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该机场8 km范围内鹭科类分布较多,廊道密集;雁鸭类与鸥科类栖息地较少但仍有廊道穿场。应对该范围内林地、水域等环境进行整修与清理,减少鹭科类的栖息地,切断高危鸟类飞行廊道。(2)该机场8-15 km范围内应重点做好雁鸭类的防护,及时切断雁鸭类向8 km范围内飞行的廊道。加强保护和改造连接15 km范围外的鸟类飞行廊道。(3)该机场15-20 km范围内应增加鸟类吸引力,打造连续的保护战略点,从而形成环状飞行廊道,将高危鸟类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