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5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4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在红霉素生产过程中,曾多次出现噬菌体的感染。我们从被感染的发酵自溶液中分离出7株噬菌体,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1、P3、P6的形态。以不同类型的噬菌体选育出抗噬菌体菌株,其中一些抗性菌株的抗菌素产量,比敏感的出发菌株高,曾先后用于生产。用噬菌体处理得到的抗性菌株的产量,比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因素处理得到的菌株提高幅度大。 相似文献
502.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研究微管微丝交联因子(MACF1)与成骨样细胞(MD63及MC3T3)微丝/微管骨架、黏着斑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MACF1不连续地分布于微管纤维上,与微丝骨架部分共定位于胞质中,在很多的成骨细胞中可见MACF1分布于骨架相关的粘着斑处:细胞松弛素B影响了MACF1在成骨细胞中的分布,并有使其向细胞核周围及核内转位的趋势.秋水仙素对MACF1的分布无明显的影响.转染了siRNA—MACFl的MG.63细胞微丝骨架纤维分布不连续、微管骨架纤维分布紊乱.这些结果提示MACF1不仅起交联微丝及微管细胞骨架的作用.而且还可稳定细胞骨架:成骨细胞MACF1的分布更依赖于微丝骨架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03.
504.
ω-7脂肪酸(C16:1Δ9, C18:1Δ11, C20:1Δ13), 特别是棕榈油酸(C16:1Δ9)具有重要的工业、营养和医药价值。这些珍稀脂肪酸大多在一些野生植物的种子中合成, 不能商业化生产。对普通油料作物的油脂代谢途径进行遗传修饰, 使其种子大量合成并积累ω-7脂肪酸, 已成为生物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基因操作的主要靶标包括: 不同来源的Δ9脱氢酶的应用、提高底物(C16:0)的浓度、共表达质体型和内质网型Δ9脱氢酶以及代谢物流的优化等。该文在解析ω-7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网络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ω-7脂肪酸代谢工程的技术策略、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并进一步讨论了油脂物组学和转基因组学等组学技术在鉴定参与ω-7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的特异基因和优化油脂代谢工程设计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5.
506.
随着社会和现代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脊柱损伤的病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道路交通事故为其损伤的首要原因。脊柱损伤的现场急救、临床诊断与治疗为人们所关注。然而,伴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处理,对病人的损伤进行法医学鉴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关脊柱损伤的鉴定标准仅仅是确定的标准,没有规定标准的适用条件。同时,也易导致鉴定人对标准的理解与应用存在差异,由此导致了鉴定结论的争议。本文对脊柱损伤的法医临床学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7.
摘要:【目的】研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群特异性抗原P30与囊膜糖蛋白gp90体外共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为研发新型REV 抗体诊断试剂盒提供基础。【方法】根据REV脾脏坏死病毒(spleen necrosis virus,SNV)株的前病毒基因组cDNA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以pPB101质粒为模板,分别扩增REV p30基因和gp90基因片段。将PCR产物依次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中,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筛选阳性重组克隆pET-p30-gp90。重组菌经异丙基硫代D-半乳糖苷( 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表达蛋白与特异性血清之间的反应性。制备表达蛋白的抗血清,以该抗血清与RE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验证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经SDS-PAGE电泳后能观察到预期大小的表达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与REV抗血清反应。将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p30-gp90抗血清,该抗血清与REV感染CEF在IFA中呈现特异性荧光反应。【结论】体外串联表达REV p30-gp90蛋白,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08.
研究了CO2加富对丹尼斯凤梨(Guzmania`Denise’)和吉利凤梨(Guzmania `Cherry’)叶片光合速率、植株生长、开花和光合相关酶活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0 d期间,处理(600±40)、(900±40) μmol CO2&;#8226;mol-1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同期对照增加了6.24%~31.91%和11.92%~ 41.48%;CO2加富下促进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 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Rubisco活性增加,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则明显下降。(600 ±40)μmol CO2&;#8226;mol-1处理下的株高、叶面积分别比同期对照下增加了6.94%~14.63%和1.66%~7. 06%,而处理(900±40) μmol CO2&;#8226;mol-1下 分别增加了9.71%~20.85%和2.87%~11.62%;CO2加富下促进了干重和鲜重的积累。此外,CO2加富提前了吉利凤梨的花期。 相似文献
509.
红景天经生物酶处理后,其总物质及有效成分的溶出比直接醇提增加25%以上。其中,酶解前热蒸处理的作用和酶水解的作用效果大约各占一半。热膨化和超声波也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