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马鸡生理常数及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地了解褐马鸡的生理特点,本研究对褐马鸡的主要生理常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血沉值和血清磷、血糖、电泳白蛋白及α-球蛋白的含量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地差异(P<0.05—0.01),其它各项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正>微小病毒科(PV)是迄今所知最小的一类含DNA病毒。该科中的微小病毒能自身复制并有众多脊椎动物宿主,能引起小哺乳动物的各种疾病。最近又发现它们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本文重点论述PVB19。 PVB19的发现 1975年,Cossart等在常规筛选乙型肝炎抗原(HBAg)时发现几份血清免疫电泳阳性但血凝和放射免疫分析结果阴性。在11份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病毒,命名为B19。电子显微镜(EM)可观察到直径20—25nm的圆形病毒颗粒及其碎片,空壳。该抗原的血清学反应不同于HBAg。他们推测这种新的病毒为一传染性病原体,并注意到30%成人血清B19IgG抗体阳性。遗传学和生化学分析证实B19属于PV科。几年以后,二位士兵出现一种短暂发热性疾病,通过EM观察到血清中的PV样颗粒。血清人类微小病毒(HPV)B19抗原阳性。这是症状性HPV感染的首例报告。  相似文献   
3.
GA_3、6-BA、IBA与活性炭对李胚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李胚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佳培养基是含有10mg/L的GA_3、5mg/L的6-BA、0.5mg/L的IBA和200mg/L的AC(活性炭),仅培养10d即获得全部萌发且根、茎生长均正常的试管苗。对胚萌发的影响大小依次为GA_3(?)6-BA、AC、IBA,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大小依次为AC、GA_3、6-BA、IBA。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使用皮下自控阵痛泵给药,对照组口服吗啡片剂,5 d为一疗程,共计观察3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改善情况;每疗程吗啡日均用量;疼痛起效时间、最佳缓解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剂量稳定天数、爆发痛情况;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程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在治疗后均较镇痛前显著降低(P<0.05);在吗啡用量比较方面,试验组吗啡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用量;试验组在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最佳缓解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试验组平均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分析标准(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试验组便秘、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每疗程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结论: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给药方式控制难治性癌痛临床疗效确切,止痛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疼痛起效时间短,疗程较吗啡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剂对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入院的行ERCP手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0例,观察患者ERCP术后立即应用吲哚美辛栓剂直肠给药,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栓剂,术后3 h,24 h检测血清淀粉酶,观察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清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24 h两组血清淀粉酶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794、10.816,P均0.05)。观察组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27;2.160,P0.05)。结论:直肠给药吲哚美辛栓剂可明显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量,降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针刀联合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疼痛科就诊肩周炎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治疗组40例(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臭氧治疗),针刀治疗组40例,综合治疗组40例(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臭氧+针刀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组内比较,3组治疗后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治疗前3组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药物及针刀治疗组,综合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高于药物及针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刀治疗联合曲安奈德、正清风痛宁、利多卡因及臭氧在关节腔及关节周围注射治疗肩周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甾体皂苷是百合科山麦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襄麦冬Liriope spicata var.prolifera Y.T.Ma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重药理学活性。为了探究不同生育期襄麦冬内生细菌的分布情况,挖掘其产甾体皂苷内生细菌菌株资源,本研究对其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和功能研究。利用纯培技术从不同生育期的块根和须根中分离获得50株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这些内生细菌分属15个属22个种。利用16S rDNA-PCR-DGGE技术分析襄麦冬块根始见期、迅速膨大期、成熟采收期的块根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三个生育期的块根样品内生菌群结构基本相同,细菌类群差异很小,获得的21个序列中包含分属14属21种的细菌类群。利用颜色反应、TLC、HPLC等方法,从纯培细菌中初步筛选出墨西哥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mexicana、山羊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prae、砖红色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estaceum 3株细菌具有明显产甾体皂苷特征。上述结果表明襄麦冬内生细菌具有“工厂化”制备生产甾体皂苷的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点击化学又称“链接化学”或“速配结合式组合化学”。其可通过碳-杂原子键(C-X-C)连接产生出诸多功能强大、高度可靠且具较强特异性的反应,是一种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的新方法。近几年,点击化学在药物开发、新材料合成、材料表面功能化修饰和生物大分子标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22年,点击化学的开拓者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该文简要介绍点击化学的原理和反应类型,重点总结其在标记生物大分子上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植物细胞壁聚糖标记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解析植物细胞壁结构、合成和动态转运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检测标准分子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构建了该两种真菌分子检测的标准分子。前者包括线粒体2297 bp的DNA序列以及rDNA710 bp的ITS序列,后者包括线粒体2.3kb的DNA序列以及rDNA710 bp的ITS序列。分别对该两个标准分子进行了性能评估试验,测试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标准分子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均匀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分子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0.
云南疣粒野生稻幼穗一步成苗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云南类型。2材料类别幼穗(0.3~4.0 cm)。3培养条件云南疣粒野生稻的幼穗培养采用一次成苗分化培养基(1)为MS 6-BA 2.5 mg·L~(-1)(单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