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植物抗冻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作物的抗冻性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冷诱导基因、CBF、ICE、抗冻蛋白基因、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脯氨酸基因、SOD基因与抗冻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对这些抗冻相关基因进行转基因,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冻性。而一些抗冻基因应用到作物上,也可以提高作物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72.
早三叠世生物与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三叠世的生物和环境是古生代生态系统向中-新生代(现代型)生态系统重大转变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代表了显生宙地球演化史上一种十分特殊的状态,其不仅是全面揭示古、中生代之交突变事件的关键,而且是探索当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出发点.中国南方具有研究古、中生代之交海洋生物和环境突变事件和过程的最佳条件,也是当前国际上相关研究中取得成果最多的地区之一.文中重点总结近年来在中国南方早三叠世地层、古生物和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关键进展,并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初步提炼该重大突变期的生命和环境过程.提出一些当前亟待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总结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和生态系统从大灭绝-残存-复苏-辐射演化的4个重要阶段,并论证早三叠世生物复苏-辐射过程的多期次性.  相似文献   
73.
谈地球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生物学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的一级学科,它研究作为地球系统三大基本过程之一的生命过程,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地球影响生物圈.而且生物圈也影响地球系统.这种相互作用或影响,从地球历史早期到现在,是一直在协同、耦合地进行着.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协同演化是地球生物学的核心.当前地球生物学发展的重点是地球微生物学.宏体生物能反映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但除植物外,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有限.了解生物圈与地圈双向的相互作用必须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都在向微观方向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古生物学不能停留在以古动、植物学为主的阶段,而要与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保持同步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微生物与地质研究相结合问题的途径.微生物功能群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是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的突破口.地球生物学是古生物学的继承和超越.分类系统学将仍然是研究的基础,但是包含了传统古生物学的地球生物学在学科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将更多地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融合.其结果将使古生物学在时间上更前溯,在空间上更开拓,为古生物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中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4.
对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CVS株糖蛋白、核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与测序,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后采用Gamier-Robson方法和Chou-Fasman方法预测了蛋白的二级结构,用Kyte-Doolittle方法对蛋白的亲水性进行了分析,用Emi-ni方法预测了蛋白的表面可能性,以Jameson-Wolf方法预测了蛋白的抗原指数;综合分析预测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表明,糖蛋白在序列的121-126、133-137、161-165、191-193、201-204、214-216、221-225、264-267区域,核蛋白在序列的143-152、166-172、263-273、411-427区域或其附近最有可能是B细胞抗原表位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寻找甘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激素浓度的最佳组合.方法:以甘草种子为外植体,以无菌苗下胚轴及胚根诱导的初代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数学模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激素浓度组合寻优;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进行愈伤组织生长动力学研究.结果: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161;甘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激素浓度的最佳组合为6-BA 1.514 mg/L+NAA 2.059 mg/L+2,4-D 2.137 mg/L;愈伤组织的继代周期为10~12 d.  相似文献   
76.
海甘蓝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宏波  王幼平  罗鹏   《广西植物》1998,18(1):58-61
海甘蓝种子在附加有2~5mg/L6-BA+01mg/LNAA的MS培养基上,幼苗生长健壮。幼苗的下胚轴和子叶柄在MS+1mg/L2,4-D+05mg/L6-BA的培养基上可以获得较好的愈伤组织。将来源于下胚轴的愈伤组织培养于含有05mg/LNAA,2mg/L6-BA的MS培养基上分化出的丛生芽状态最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BA。  相似文献   
77.
本文记述云南省种蟋属1新种:云南钟蟋Homoeogryllus yunnanensis Yin,sp.nov.,列出此属在我国及邻近国家种的名录和分种检索素。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78.
江鲽在卵和卵黄囊期仔鱼发育阶段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  SM 殷名称 《动物学报》1993,39(3):272-279
本文研究和测定了江鲽( Platichthys flesus L.)在卵和卵黄囊期仔鱼发育阶段水分、钠、钾、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含水量在卵和仔鱼发育期基本保持在90—92%,在仔鱼进入初次摄食期时可降到89%左右。初孵仔鱼具一大卵黄囊,含水量高达93.3%,起“浮力器官”(buoyancy organ)的作用。钠、钾离子含量在卵受精和仔鱼出膜后波动剧烈,呈“上升—下降—再上升”式型。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在卵和仔鱼早期发育和饥饿期均呈明显线性下降。同时,本文还就生化成分变化和海洋浮性鱼卵及其仔鱼的生态习性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9.
方家沟遗址主文化层出土了大量石制品,以石片石器工业为特征,年代约在距今5~3万年前。遗址周边是一个石料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可以通过原料分布、质量和可获性了解当时人类为何选择特定原料。遗址的原料既包括石英砂岩、石英岩和脉石英砾石,又包括脉石英岩块。石料调查显示,遗址附近丘岗顶部的中更新世砾石层可能是砾石原料的来源;西北距遗址约7~11 km处的嵩山东南麓元古宙地层中多见脉石英出露,最有可能是脉石英岩块的采集地。遗址周边区域并不缺乏燧石等质量更好的原料,但极少被当时人类所利用,这说明当地石片石器工业的长期延续不能用缺乏优质原料来解释。  相似文献   
80.
以手术刀片代替传统的切片刀,通过肝、肾、脾、肺、心肌、气管等器官所作的对比性切片试验表明,该切片刀不仅达到了原有切片刀的性能,还能做1—3微米半薄切片。染色后在10×10、10×40显微镜下,整个切片完整无损,厚度均匀,各类细胞结构清晰易辨。该切片刀不需磨鐾,省时省力,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特别适合基层实验室的组织及病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