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6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蒲公英糖蛋白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蒲公英糖蛋白(TMGP)体内外抗氧化活性,采用H2O2、Fe2+、DPPH.和总抗氧化能力反应体系,检测蒲公英糖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比较;同时建立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模型,测定并比较TMGP组与模型组的血清、肝脏和脑内MDA含量和SOD、CAT、GSH-Px活性。结果显示:(1)随着TMGP浓度增加,其Fe2+、H2O2和DPPH.清除率均有所增加,当TMGP浓度为1.72mg/mL时,对H2O2、Fe2+清除率分别达到76.8%和55%,接近VC水平;当TMGP浓度为1.5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77%,也与VC水平相当,说明TMGP具有一定的体外总体抗氧化能力。(2)将TMGP按低、中、高剂量分别给小白鼠灌胃,可显著增强小鼠体内血清、肝脏、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提高衰老小白鼠体内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TMGP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42.
白术根茎腐烂与栽培措施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术的根茎腐烂是白术生产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其发生面广,危害严重。据调查,此类病害的发生与栽培措施有直接关系。土壤重茬和移栽时修剪造成的伤口感染是病害流行的主要菌源;田间积水是病害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改进栽培技术可减少白术根茎腐烂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3.
汪沟遗址是豫中地区仰韶文化晚期一处高等级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2014-2016年三个季度的发掘中我们系统采集了植硅体土样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汪沟聚落仰韶文化晚期的农作物有粟、黍和水稻;黍粟比例较高,水稻的比例较低;稻作农业较旱作农业规模小,种植少,但水稻和粟黍的出土概率相差很小,说明水稻和粟黍一样都是汪沟先民日常食用的作物,是汪沟先民植物性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炭化植物遗存分析的结果推测,汪沟遗址的粟黍和水稻在不同的季节以连杆带穗的方式收割,然后在壕沟南部区域对谷物进行集中脱粒,脱粒后的粟黍和稻被共同储藏在房址周围,个体家庭需要食用的时候在房屋内或周围进行脱壳。大规模的谷物收割和在特定场所集中进行的脱粒加工活动说明,汪沟聚落有着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有较大型社会生产组织的存在,大家庭或家族公社是聚落生产与生活中的基本组成单位。  相似文献   
644.
目的:以携带水稻矮缩病毒(RDV)运动蛋白缺陷型(MP-)基因的转基因玉米种子T0为试验材料,通过分子分析、抗病鉴定及农艺性状筛选得到转基因纯合株系。方法:首先对转化种子进行潮霉素抗性筛选,其后对各代转基因材料进行PCR检测、农艺性状调查和抗病鉴定。结果:从645粒T0转化种子得到抗潮霉素植株246株,即T1转基因植株。T1、T2、T3、T4代材料的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9%、83.9%、94.6%和99.8%,证明RDVMP-基因已被导入玉米自交系中,且目的基因可以稳定遗传到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田间人工接种抗病鉴定结果表明,经过连续筛选,转基因后代植株(系)的抗病性不断提高,T1、T2、T3和T4代中的高抗病材料分别占总材料数的8.9%、31.5%、70.7%和100%;所选纯合系连续2年的发病率均为0,抗病性比相应对照株系提高4级。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株高比对照株系高15.0~33.4cm,穗位高提高13.4~20.2cm,;穗长增加2.0~3.8cm,穗粒数增加10.2~22.8粒。结论:根据分子检测、田间抗病鉴定及农艺性状鉴定结果,选育到96C0502、96C0507和96C0513等抗矮花叶病转基因玉米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645.
差异显示技术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组织、器官中基因结构和表达变异的手段之一,在巴西橡胶树研究中也已有应用。本文从DNA、RNA和蛋白质水平上介绍了近年来差异显示技术在橡胶树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进展,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6.
以中国荒漠特有植物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果实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分布于原产区的同一居群12个样株的果实进行形态特征比较研究。通过每株30粒果实的喙长、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形状、瘦果长度、瘦果宽度、瘦果形状、刺毛长度、头部刺毛长度、两肋间距、两刺间距11个性状指标的数值分析表明:在株内与株间均有变异,株间果实性状变异较株内果实性状变异大;代表果实和瘦果大小指标正相关性极显著(p<0.01);两肋间距与瘦果形状呈负相关(r=-0.297**,p<0.01)。研究结果证明:其果实形状和瘦果形状(长度、宽度及长宽比)较为稳定,可作为艾比湖沙拐枣的分种依据,而其它果实性状可塑性较大,只能作为分类的参考。该研究结果可供沙拐枣属其它种的准确分类参考。  相似文献   
647.
付镇益  段立新 《蛇志》2016,(2):221-22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0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7例中,出现术中及术后出血11例,膀胱痉挛19例,前列腺电切综合征6例,术后暂时性尿失禁16例,术后尿道狭窄4例,经对症处理及相应护理后均获治愈或缓解。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严格的手术指征和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正确处理,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48.
A组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应用安全而有效的疫苗是控制重症腹泻的首要措施.对当地A组轮状病毒流行株的主要中和抗原VP7的编码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可以为疫苗的应用和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利用ELISA方法对长春地区1999~2005年的腹泻患儿标本检测A组轮状病毒,RT-PCR方法对阳性标本进行G血清分型,发现长春地区2001年以后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3型血清为主.选取1999~2005年的G3型轮状病毒标本31份,对其VP7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经过计算机分析比对,31株G3型轮状病毒VP7基因核苷酸序列没有显著差异.同一流行季节的毒株具有较相似的遗传变异特征.在2003年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内,有6株G3型分离株的VP7基因在碱基1 038位置上出现一个碱基缺失.毒株发生在A、B、C三个高变区的碱基突变,位点相同或者位置临近.2002年以后毒株的基因突变增加,非高变区的碱基变异增加,这可能有助于维持G3型轮状病毒成为流行株.有规律的变异多发生在高变区,但是非高变区的非连续性变异的增加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49.
白腐菌木质素降解酶及其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质素是一类不易降解的生物物质,在自然界中,白腐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最强.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主要依靠分泌的三种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对白腐真菌分泌的三种木质素降解酶在性质、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境地介绍三种木质素降解酶的催化作用,并阐述其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50.
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V)是导致全世界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疾病负担严重,目前没有有效针对HuNV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HuNV引起的胃肠炎的病程通常只持续1~3 d,因此先天免疫应答在控制HuNV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的糖蛋白。IFN对控制诺如病毒(Norovirus,NV)的复制非常关键,本文主要对Ⅰ型IFNs和Ⅲ型IFNs的抗NV感染的免疫作用进行综述,希望为HuNV与IFN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机制及抗HuNV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