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21.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at1,线性化稳定转染人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检测其细胞内脂肪酸含量变化。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人工合成利于真核表达的Fat-1基因,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at-1,用脂质体转染真核细胞的方法转染人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用气相色谱仪检测脂肪酸的变化情况。结果:测序及酶切鉴定成功合成真核偏好表达的Fat-1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转染Fat-1基因的口腔癌细胞的n-3脂肪酸明显增多,n-6/n-3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at1,并对口腔鳞癌细胞内脂肪酸含量产生明显影响,为进一步研究Fat-1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2.
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腹地, 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位置。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 有助于解决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目前国内尚缺乏对哈萨克斯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状况的了解。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从地理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状况、保护成效和需求等维度对哈萨克斯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哈萨克斯坦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但也存在着较严重的丧失问题; 哈萨克斯坦政府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积极承担相关国际履约义务; 在保护管理方面实行多级管理体制, 并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 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23.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室内查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藤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湖南黄桑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湖南黄桑自然保护区共有藤本植物45科113属250种,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21.13%、13.33%、12.32%,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42科110属247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藤本具有明显的优势,有37科105属223种,单子叶藤本处于次要地位,仅有5科5属24种。(2)该保护区的区系藤本植物中,含10个种以下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的82.22%和97.35%,优势科主要有葡萄科、毛茛科、蝶形花科、蔷薇科、卫矛科、旋花科、薯蓣科、葫芦科等,优势属主要有铁线莲属、悬钩子属、猕猴桃属、葡萄属、菝葜属、薯蓣属等。(3)在观赏特性方面,该保护区的大部分藤本植物都具有2种以上的观赏特性,其中以观叶的最多,占总种数的92.80%,观茎的最少,仅占总种数的2.00%。(4)在攀援方式方面,该保护区的缠绕藤本植物具有优势,占总种数的46.40%,搭靠类、卷曲类和吸固类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24.40%、18.00%和11.20%。(5)在生活型方面,以高位芽藤本植物为主导,占总种数的80.80%,一年生、地下芽和地上芽藤本植物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10.80%、7.60%和0.80%。(6)在繁育系统方面,以两性花为主,单性花中雌雄异株种数多于雌雄同株,两性花、单性花和杂性花分别占70.40%、28.40%和1.20%。(7)湖南黄桑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以热带分布类型为主,热带分布属共有72属,占总属数的63.72%。  相似文献   
224.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kocyteantigen.G,HLA—G)属于非经典的HLAI类分子,是机体内一个重要的免疫耐受分子。HLA—G分子可通过与受体结合直接抑制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或通过诱导产生免疫调节细胞间接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研究显示,HLA-G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表达在母胎免疫、器官移植、肿瘤的发生发展、感染和自身免疫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5.
A组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肠胃炎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目前已建立的轮状病毒检测方法有电镜检测、酶免疫法、反转录PCR法、实时定量PCR法。实时定量PCR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可以分型、定量准确等优势。本文就实时定量(Real-time)PCR技术应用于A组RV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226.
为探究杜比亚蟑螂体内共生真菌种类,测定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筛选出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菌株,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杜比亚蟑螂体内的共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共生真菌进行鉴定;分别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和DPPH法测定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细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杜比亚蟑螂体内共分离鉴定得到5种不同的共生真菌,主要分布于青霉属(1株)、曲霉属(3株)和聚孢霉属(1株)。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菌株Bdf-2、Bdf-4和Bdf-5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且菌液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要强于菌丝。Bdf-1,Bdf-2和Bdf-3菌液次生代谢产物表现出抗氧化活性,IC 50值分别为0.26 mg/mL、2.20 mg/mL和0.75 mg/mL。杜比亚蟑螂共生真菌以青霉属和曲霉属为主,且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布于菌液中。  相似文献   
227.
本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缘5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比较,以探讨该地区植物的不同萌发对策及其生态适应意义。结果发现:萌发率80%以上的有11种,小于20%的有22种,7种未萌发;萌发开始时间为1-3d的有37种,大于10d的有2种;萌发持续时间为1-7d的有10种,大于22d的有14种;达50%萌发率的时间为1-7d的有17种。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种植物可划分为4种萌发类型: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和低萌型,这可能与生境土壤中水分存在差异有关;木本植物的萌发率显著高于非木本植物,暗示木本植物的高萌发率保证植物能够快速占领空间和资源,增加竞争优势,而非木本植物,尤其是一年生植物表现低的萌发率,是植物生存的一种风险分摊策略。  相似文献   
228.
盐肤木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改进及AFLP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种提取高质量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改良的4×CTAB法.以盐肤木叶片为实验材料,提取到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建立了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的AFLP反应体系.通过两种引物组合"E+3/M+3"和"E+2/M+3"策略筛选出8对条带分辨率高、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优化了盐肤木的AFLP银染反应...  相似文献   
229.
报道荨麻科16种植物在中国12个省(区)分布的新记录,其中河南省和福建省分布新记录种有粗齿冷水花(Pilea sinofasciata),陕西省和安徽省分布新记录种有假楼梯草(Lecanthus peduncularis),甘肃省分布新记录种有糯米团(Gonostegia hirta)和假楼梯草,青海省分布新记录种有亚高山冷水花(Pilea racemosa),广东省分布新记录种有隆脉冷水花(P.lomatogramma),海南省分布新记录种有锐齿楼梯草(Elatostema cyrtandrifolium),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新记录种有西畴楼梯草(E.xichouense),贵州省分布新记录种有隐脉楼梯草(E.obscurinerve)和红花冷水花(Pilea rubriflora),云南省分布新记录的种有星序楼梯草(Elatostema asterocephalum)、深绿楼梯草(E.at-roviride)、褐脉楼梯草(E.brunneinerve)、多枝楼梯草(E.ramosum)、翅茎赤车(Pellionia caulialata)和光果赤车(P.leiocarpa),西藏自治区分布新记录种有念珠冷水花(Pilea monilifera).  相似文献   
230.
建立新型的常见腹泻相关病毒的多重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enomeLab(tm)GeXP遗传分析系统建立一种同时检测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I、GII型、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人博卡病毒II型7种常见腹泻相关病毒的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非同日三次重复实验表明至少在104拷贝/μL水平可同时特异地检测出7种病毒,对Enterovirus71、Human Parechovirus、Picobir-navirusII阳性标本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高通量、快速的常见腹泻相关病毒的检测方法,为腹泻病原的分子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