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我国西北春麦区小麦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我国西北春麦区56份小麦育成品种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morphics,简称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用24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每对引物组合的平均多态性条带为14.7,多态性百分率为24.4,而多态性信息指数PIC范围为0.11~0.44,平均0.22。结合品种的系谱亲缘关系分析,得知依据AFLP数据的类群划分结果与品种的亲缘系谱关系基本一致,表明AFLP技术用于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有效的、可取的;同时。对如何合理应用AFLP数据中的多态性带和共有带进行聚类分析,及如何正确对待小麦核心种质构建中的形态和农艺性状数据与分子数据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仅用多态性谱带产生的相似系数矩阵与用所有扩增谱带产生的相似系数矩阵之间的相关系数r=0.86,表明在利用AFLP进行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时,利用所有扩增产物的信息是必要的;如果仅仅是为了鉴剐品种或压缩样品,完全可以只考虑多态性扩增产物。利用AFLP分子数据和田间数据对56份材料进行主成分分析(PCO),发现用田间数据产生的PCO图,材料之间分散,遗传关系不很明了,进一步压缩样品难度较大;而分子数据产生的PCO图,可将材料分成明显的五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基本相吻合,为进一步压缩样品提供了科学依据。形态数据与分子数据聚类的结果差异较大,相关系数仅为0.310因此,在利用田间数据的基础上,必须兼顾和利用DNA数据,才能保证所建立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这也是一条比较科学、经济和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2.
五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室内网室接虫,以感虫株率、株平均虫瘿数、单株最多虫瘿数和感虫速度4个指标,评价了5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的抗性.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16 d、22 d和25 d后,DH201-2、GL9和邓恩桉分别出现明显的虫瘿,DH32-29和JGI在接种后的40 d内均未出现感虫症状.经方差分析表明,供试的5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有显著差异,其抗性序列由大到小为:DH32-29=JG1>邓恩桉>GL9>DH201-2.  相似文献   
123.
长期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农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2008年9月和2009年2月,采用改良干漏斗方法(Modified Tullgren)对黄淮海地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下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试验包括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有机肥(OM)、1∶1化学氮肥与有机氮肥(OMNPK)和不施肥(CK)7个处理。结果表明:OM和OMNPK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丰富度和多样性;NK处理不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缺磷影响了土壤动物数量的增长;从优势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来看,OM和OMNPK处理对弹尾目等节跳科、棘跳科和球角跳科的生长有利,而圆跳科在NPK处理下具有更高的数量;OMNPK处理对蜱螨目中气门亚目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前气门亚目和甲螨亚目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氮肥对弹尾目没有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蜱螨目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4.
鲟形目鱼类是一类在鱼类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古老濒危鱼类 ,长期悬而未决的系统演化关系为世人瞩目 .采用DNA测序技术首次测定了包括中国特有鲟形目鱼类在内的 1 2种鲟形目鱼类的mtDNA ND4L和ND4基因 ( 70 3bp)的序列 ,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 .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得出了如下结论 :( 1 )鳇属可以归并到鲟属 ;( 2 )达氏鲟与中华鲟的亲缘关系最近 ,很有可能为中华鲟的一陆封类型 ;( 3)环太平洋地区的鲟科鱼类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 4)ND4L和ND4基因是进行鲟形目鱼类系统演化研究很好的遗传标记 .  相似文献   
125.
为了解供氮水平对不同时期盐胁迫下水稻(Oryza sativa)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以2个北方常规粳稻(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品种为材料, 在5个氮水平下进行培养, 于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进行盐胁迫处理, 测定分析了水稻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盐胁迫下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表观叶肉导度(AMC)均显著降低, 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以2N、1N和1/2N水平下降低的百分率最小; 气孔限制值(Ls)则显著增加, 分别以2N、1N和1/2N水平下增加的百分率最大。盐胁迫下, 与对照相比, PSII的实际光合效率(ΦPSII)、表观光合量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淬灭(qP)均显著降低, 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以2N、1N和1/2N水平下降低的百分率最小; 非光化学淬灭(NPQ)呈增加的变化趋势, 与对照相比, 分别以2N、1N和1/2N水平下增加的百分率最小。以上结果说明盐胁迫下水稻孕穗后, 供氮水平适量降低有利于减缓叶片光合作用的下降, 提高其抵御盐害能力。  相似文献   
126.
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与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有效判定土壤健康状态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问题。在现有的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中,很少考虑土壤生物在维持土壤健康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土壤健康的内涵,从土壤生物健康的角度,总结了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指标,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微食物网及蚯蚓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基于上述生物指标,从作物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健康状况的调控途径,并对土壤生物健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增强科学家和决策者对维护土壤生物健康的认识,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益生菌通过调整正常菌群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临床试验表明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会引起肠道菌群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减少,革兰氏阴性菌大量繁殖,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增加肠道通透性,使细菌来源的内毒素大量释放出来,引起血液内毒素增加,并在肝脏中累积,超出肝脏的清除能力,导致肝损伤。本文主要综述益生菌通过调整正常菌群这一机制来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而深入了解酒精引起肠道菌群变化(酒精的摄入会导致肠道中拟杆菌、厚壁菌数量减少,革兰氏阴性变形菌、革兰氏阳性放线菌数量增加,同时肠道内细菌来源的内毒素水平增加)导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以及益生菌如何通过调整肠道正常菌群改善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8.
结合东北地区气候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拟南芥生长的室内栽培方法。采用土壤育苗法和基质育苗法培养拟南芥,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在温度、光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适当管理,能培养出生长健壮、满足实验要求的拟南芥植株,为拟南芥在东北地区种植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应用骨搬运、自体腓骨瓣移植辅助皮瓣移植等技术治疗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3例男性、20例女性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分别应用骨搬运技术和自体腓骨瓣移植技术进行骨缺损的同期修复。其中,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28例,采用腓骨瓣移植技术治疗35例,包括单纯腓骨瓣14例、腓骨皮瓣移植9例、腓骨瓣+股前外侧皮瓣移植12例。结果:63例患者术后获6~26个月(平均17.2个月)的随访。除3例感染未能控制外,其余60例患者下肢畸形或残缺均得到矫正,负重力线、肢体外观及功能基本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参照Johner-wruhs疗效评定标准:优28例,良23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为81.0%。结论: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往往涉及骨、肌肉、皮肤软组织等诸多环节,应根据病情需要采用综合的治疗方式,以保存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和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0.
广西Lia人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