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利用KCN、H_2O2和SDS的选择性反应引起的SOD同工酶谱带变化即可鉴别粗抽提液中的SOD同工酶类型;用这种方法对五株不同种根霉的鉴别实验表明,它们均不同程度地含有Cu,Zn型和Mn型两种SOD,前者约占80%左右,后者只占20%左右。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样品中SOD活性测定结果与在同工酶谱上的鉴别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对L-脯氨酸发酵液的脱色过程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了具有脱色效果好,解吸容易,脯氨酸损失小等特点的XD型树脂并对有关脱色条件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试验、分析,求得其最佳值;从解脱曲线的多峰型表明为非单—性色素。  相似文献   
13.
白化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瑶琴  邵常顺 《遗传学报》1994,21(3):169-172
本文应用分离分析和血缘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00余万人群遗传病调查中发现的37个白化病核心家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化病存在遗传异质性,为多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小基因数为8,平均基因频率为0.0023,群体中致病基因携带者频率为0.0383;近亲结婚大大提高白化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鲸类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文章克隆了不同低氧耐受能力的3个鲸类物种,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白鲸(Delphinapterus leucas)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s asiaeorientalis)的脯氨酸羟化酶2(PHD2)。通过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发现3个物种PHD2的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通过对这3个物种的PHD2的功能进行探究发现:3个物种的PHD2在常氧情况下均可以降解3个物种的HIF-α(包括HIF-1α和HIF-2α)蛋白,而在低氧(O2浓度小于2%)情况下,PHD2则无法明显降解HIF-α蛋白。在常氧下,鲸类的PHD2降解HIF-α是依赖于识别鲸类的HIF-1α上LTLLAP和LEMLAP,HIF-2α的LAQLAP和LETLAP氨基酸片段,推测PHD2是通过对HIF-α序列中的脯氨酸位点进行羟基化修饰后,被VHL-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所识别,发生泛素化降解。而在低氧条件下,PHD2的活性受到抑制HIF-α不能被VHL-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识别,发生降解。研究对3种不同低氧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雪白白僵菌FIM-1809菌株进行诱变,得到一株遗传稳定性较高的突变高产菌FIM-1809-7,其产环孢菌素A能力较初始菌株提高约39%。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为:玉米浆粉6%、可溶性淀粉12%、葡萄糖1.2%、蛋白胨2%,pH 5.6,菌种菌龄为72 h,接种量10%,装液量70 m L/500 m L,发酵时间8 d,最终突变菌株产环孢菌素A效价较出发菌种增加了约53%。结果表明,采用ARTP技术结合发酵条件优化能够有效提高雪白白僵菌产环孢菌素A的能力,为该菌株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发病机制。检索GEO数据库中AML相关芯片数据集GSE142698、GSE142699和GSE96535。利用GEO2R分析得到差异mRNAs、miRNAs以及差异lncRNAs。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DAVID对差异mRNAs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miRWalk数据库预测AML相关miRNAs的靶向mRNAs,利用Spongescan数据库预测AML相关miRNAs的靶向lncRNAs,构建lncRNA-miRNA-mRNA竞争性内源RNA (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网络。共筛选出29个显著差异mRNAs、70个显著差异miRNAs和20 005个显著差异lncRNAs。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蛋白磷酸化、细胞分裂、细胞增殖的负调控、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周期蛋白依赖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调节等生物过程以及细胞周期、细胞衰老、癌症通路、PI3K-Akt通路等信号通路。将miRWalk数据库预测的靶向mRNAs与差异mRNAs取交集,Spongescan数据库预测的靶向lncRNAs与差异lncRNAs取交集,分别确定了25个mRNAs、6个lncRNAs参与AML相关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结果表明,lncRNAs可能作为关键的ceRNA,通过调控miRNA和相关靶基因参与AML的发生与发展,研究结果为AML诊断和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sTim-3)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行TACE治疗2个月,采用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疗效,根据不同疗效分为疗效不良组(n=32)和疗效良好组(n=62)。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治疗前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联合血清AFP、VEGFR-2、sTim-3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经TACE治疗,62例患者疗效良好、32例患者疗效不良,治疗有效率为65.96%。疗效良好组术前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等增强开始时间显著长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术前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显著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血清AFP、VEGFR-2、sTim-3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疗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灵敏度为84.85%,特异度为82.12%,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可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的疗效,且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8.
山楂粉蝶NPV的形态发生及其宿主细胞器的超微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三龄幼虫后,该病毒在体内的形态发生过程及其宿主细胞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等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72~168h后,山楂粉蝶幼虫中肠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发生基质、核衣壳、套膜、丝状纤维或称前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病毒束,以及病毒束嵌入多角体蛋白,装配成完全的病毒多角体。在相应的中肠上皮细胞内,细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等均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同时还应指出的是内质网呈指纹图谱型,板层体与示髓样小体等膜状结构的病理变化比较特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乌桕品种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报道对我国16省82县乌桕主产区进行乌桕品种资源调查的结果。通过性状比较研究划分为44个农家品种和11个无性系品种,并描述了这些品种的分布和性状。  相似文献   
20.
By means of dropping GA3 (50 ppm) and NAA (40 ppm) on the hybrid boll-embryo culture in vitro, one F1 plant of G. hirsutum G. bickii was obtained; when F1 branches were grafted on upland cotton and then back-crossed with upland cotton under short-day and cooler-night condition, some BC1 seeds could be harvested. The characteristic segregation was very violent in early generation. Through 3 times of back-crossing and selecting, ten stable hybrid lines with the character of both male parent (viz. red petal-purple spot and strong fibre) and female par-ent (plant type, earliness, white fibre, lint length, etc. ) were established. These lines were assigned as HB red flow-er lines (HBRL). Transference of character of G. bickii to upland cotton was proved to be successful for the first time. These new germplasm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the genetic research and new cotton variety br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