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靶控瑞芬太尼输注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择期小儿眼科手术80例,随机均分为(A组)BIS反馈调控瑞芬太尼组,(B组)根据经验用药组,比较两组中瑞芬太尼的用量,血流动力学以及苏醒时间。结果:A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B组血流动力学,BIS值波动明显大于A组(P<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小儿眼科手术中,BIS反馈调控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技术可降低瑞芬太尼用量,有助于判断全麻深度,指导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92.
皇家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皇家爱丁堡植物园保存活植物名录数据库的查询,详细整理了近100年来该园从中国引种植物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的多样性、来源省份及不同阶段引种人(队)、引种主要类群、种类数量等。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初到现阶段,爱丁堡植物园在持续不断地引种中国植物,上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个人收集为主,每年收集成活几种到几十种,到90年代开始有专业考察队参与收集,每年收集成活种类数量有所增加,在90年初收集成活数量最多的一年达500多种,引种地区涉及我国的20余个省(市、地区),其引种较多的地区为云南、四川、西藏和台湾。本文还探讨了在与生物资源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在生物资源保护方面面临问题、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93.
【目的】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上MazF同源蛋白基因与其上游基因是否组成毒素-抗毒素系统,阐明毒素蛋白的作用机理,并初步探讨毒素-抗毒素系统在营养缺乏时的表达调控。【方法】在大肠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将MazF同源蛋白单独表达或与其对应的抗毒素蛋白共同表达,鉴定MazF同源蛋白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对应的抗毒素蛋白能否消除这种生长抑制;通过体外RNA切割实验,检测MazF同源蛋白是否具有RNA切割活性;检测正常生长条件下和饥饿条件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启动子活性,探讨其在应激条件下的表达调控。【结果】结核分枝杆菌MazF同源蛋白中,Rv0659c、Rv1495和Rv1942c不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毒素蛋白活性,Rv1991c、Rv2801c、Rv1102c和mtPemK能够抑制细菌生长,而且它们的抑制作用可以分别被其对应的抗毒素Rv1991a、Rv2801a、Rv1103c和mtPemI解除。Rv1991c、Rv2801c和Rv1102c具有RNA切割活性,mtPemK则不能切割RNA。Rv1991a-1991c和Rv2801a-2801c系统的启动子在饥饿条件下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上Rv1991a-1991c、Rv2801a-2801c、Rv1103c-1102c和mtPemI-mtPemK是毒素-抗毒素系统。毒素蛋白Rv1991c、Rv2801c和Rv1102c通过切割RNA发挥抑菌或杀菌活性,mtPemK具体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清楚。Rv1991a-1991c和Rv2801a-2801c系统可能参与结核分枝杆菌在营养匮乏条件下的生长调控。  相似文献   
94.
利用植被光合模型模拟了藏北高原3个海拔高度(4300,4500 m和4700 m)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效率.海拔4500 m的光能利用效率均值(0.47 g C/MJ)显著高于海拔4300 m(0.38 g C/MJ)和4700 m(0.35 g C/MJ),而海拔4300 m和4700 m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每个海拔光能利用效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地表水分指数,这3个因子共同解释了99%以上的光能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其中空气温度的贡献最大,相对湿度的贡献次之,地表水分指数的贡献最小,这说明在3个海拔的任何一个海拔高度,温度对光能利用效率季节变化的胁迫作用大于水分对光能利用效率季节变化的胁迫作用.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生长季节均土壤含水量是决定生长季节均光能利用效率沿海拔高度分布的主导因子.单因子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地表水分指数可以定量化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水分状况,它同时可以反应土壤水分、近地表空气湿度以及生态系统植被含水量状态.因此,在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用地表水分指数反应生态系统尺度水分对光能利用效率的胁迫作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
鲁春霞  刘铭  冯跃  武建双  冷允发 《生态学报》2011,31(24):7370-7378
随着羌塘草原野生动物种群规模的扩大,草食性野生动物与家畜争夺草场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生态补偿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进行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是建立生态补偿标准的基础.通过羌塘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现状调查和人群支付意愿调查,并采用直接市场法和虚拟市场法,对西藏自治区羌塘地区草食性野生动物藏羚羊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把藏羚羊的生态经济价值分为利用价值包括商业价值、游憩娱乐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教育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非利用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两大类.对野生动物生态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羌塘地区藏羚羊的生态服务价值高达7.51亿元/a.其中,藏羚羊的利用价值为6.35亿元/a,非利用价值为1.16亿元/a.也就是说,羌塘地区15万只藏羚羊每年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远高于羌塘自然保护区涉及的6个县域2007年的总产值4.79亿元.  相似文献   
96.
从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云南真藓和细叶真藓的区别,通过对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研究,对二者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对包括真藓属及相关属的6种植物的ITS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使用DNAMAN和MEGA3.0软件对获得的ITS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真藓和细叶真藓的ITS-1和ITS-2区在序列长度,...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微柱凝胶技术(MGT)与肥达反应法(WR)在诊断伤寒及副伤寒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及肥达反应法分别检测317例疑似伤寒及副伤寒患者.结果 317例疑似患者中,通过对已被临床确诊或得到血培养和(或)粪便培养阳性报告的患者血清标本检测,微柱凝胶法要比肥达反应法平均提高1~2个滴度.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检测伤寒杆菌抗体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便于观察,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快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游牧的尽头     
易华  额博 《生命世界》2005,(6):40-51
这些相继或同时出现于内蒙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像鹰一样从历史上掠过,最大多数飞得无影无踪,留下来的是一些历史遗迹或遗物,零落于荒烟蔓草之间,诉说他们过去的繁荣。———翦伯赞  相似文献   
99.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并发症的严重性日趋明显,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和丧失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是必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而细胞凋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细胞凋亡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由于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糖尿病视网膜细胞凋亡能否得到抑制和逆转的问题上。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凋亡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VEGF水平增高等因素有关。当前对葛根素的研究表明,葛根素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对于缺血、缺氧等因素引起的损害有很强的改善作用,葛根素还可以降低糖尿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甚至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葛根素可能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新策略。本文就近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细胞凋亡的有关研究和葛根素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做一综述,提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葛根素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重度脑出血患者,根据自愿原则,40例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进行抢救治疗为观察组,其余4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疤痕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短、颈部伤疤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抢救重症脑出血合并呼吸道梗阻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且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