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40篇
  7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3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研究组予以依托咪酯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皮质醇水平、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时,研究组ACTH浓度较麻醉诱导前上升,醛固酮、皮质醇浓度相应下降,对照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较麻醉诱导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对照组HR、DBP、SBP均上升,研究组变化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即刻,两组Ramsay评分较麻醉诱导前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82.
甘蓝幼苗受桃蚜危害后叶片中部分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危害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幼苗叶中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桃蚜危害时间延长,处理叶片PPO、PAL和POD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均表现出升高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POD同工酶的部分谱带随危害时间而发生变化,但EST同工酶在接虫前后则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8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来自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和丽江玉龙雪山的6个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来自德钦地区三个地方的8个阔孢虫草C.crassisporaZang,YangetLi以及来自云南昆明的一个蛹虫草C.militaris(Vuill)Fr.进行分析。18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冬虫夏草/阔孢虫草与蛹虫草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冬虫夏草与阔孢虫草之间的遗传差异较为明显。在同种虫草个体中,来自同一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小,不同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大。说明云南虫草的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应用UPGMA和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将来自不同地方的冬虫夏草及阔孢虫草分别聚在一起,提示RAPD标记在虫草群体中有显著的地区特异性。RAPD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虫草属的遗传分化、起源和系统演化等。  相似文献   
684.
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实验站研究了粘土、沙壤土、轻壤土等土壤中的藻类组成、分布和营养需求。结果表明共有56个种,其中分离纯化了33个种。藻类物种多样性随土壤中有机肥料或无机N.P.K肥的增多而增加。相同的种类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可以据此阐明土壤藻类群落组成变化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5.
摘要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104例晚期胃癌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清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5.38%,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1.15%,高于对照组的34.6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更低(P<0.05)。CD3+、CD4+、CD4+/CD8+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低于对照组的15.38%,但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1年中位生存期为6.16个月,短于观察组的8.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 4.219,P=0.040)。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可有效阻止肿瘤进展,提高临床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86.
目的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推进,大鼠干细胞的研究日趋迫切。本研究旨在为活体荧光影像系统、干细胞归巢、细胞移植体内示踪研究,提供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大鼠模型。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方式获得EGFP转基因大鼠,采用活体荧光影像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EGFP转基因大鼠各个组织的荧光表达水平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基因大鼠血液和骨髓细胞、骨髓干细胞的荧光标记率,筛选骨髓干细胞高效标记绿色荧光的转基因大鼠。结果建立了心脏、肝脏、肌肉、肺、胰腺、脑、膀胱、胃、肾脏、肠和脾脏组织中,系统性表达EGFP的SD-TgN(ACT-EGFP-1)ZLFILAS转基因大鼠;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该品系血液细胞绿色荧光标记率为94.4%,骨髓干细胞绿色荧光标记率为97.8%。结论建立了多组织系统性高表达绿色荧光,骨髓干细胞荧光标记率高达95%以上的转基因大鼠,为影像分析,造血干细胞的归巢等研究提供了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68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诊断、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50例和健康体检者15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统计学分析HbA1c与FPG、2hPG的相关性;分析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HbA1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中HbA1c水平对2型糖尿病诊断、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8.
目的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二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手术切除的5例CRCC和2例Oncocytoma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 CRCC以实体结构为主、胞质半透明或嗜酸性颗粒状、核皱缩且核周有空晕;Oncocytoma以巢状结构为主,胞质嗜酸颗粒状、核圆形、核仁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者均呈E-cadherin、EMA、CK20、vimentin阳性;CRCC瘤细胞CD10和CK7强阳性而S-100蛋白阴性,5名患者随访8~32个月,其中1例手术12个月后由于转移死亡;Oncocytoma瘤细胞S-100蛋白强阳性、CD10和CK7阴性,2名患者随访41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CRCC和oncocytoma二者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二者鉴别诊断主要在于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综上所述:CRCC为惰性肿瘤,Oncocytoma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极少发生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689.
为了明确连续施用缓/控释尿素肥料对潮棕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对持续6年施用不同种缓/控释尿素肥料种植玉米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6年施用缓/控释尿素肥料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全钾、碱解氮及pH值下降;持续施用缓/控释尿素可以减缓土壤pH的下降,缓释尿素肥料的pH显著高于包膜尿素的pH;施用缓/控释肥料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施用普通尿素肥料,长期施用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结合及包膜的尿素肥料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且激活了土壤硝化作用潜势,包膜尿素肥料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添加硝化抑制剂类肥料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总体来说,持续6年施用NBPT+DMPP+U和PCU肥料土壤生物活性高于其他处理,考虑到肥料成本和经济效应,NBPT和DMPP配施的尿素肥料更适用于潮棕壤上连续施用。  相似文献   
690.
雌性藏羚迁徙对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分布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永华 《兽类学报》2007,27(3):298-307
藏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雌性有季节性的生殖迁徙行为。产仔前,分布在各地的雌性藏羚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向青藏高原西北部可可西里的太阳湖、卓乃湖、阿尔金山保护区的慕孜塔格峰等产羔地迁徙,产羔后一段时间又返回原栖息地。对这种特殊的迁徙现象,已有一些假说用来解释,但都没有得到普遍认可。青藏高原由于其海拔高,常年温度低,在藏羚分布区降水主要以固态形式为主,并且青藏高原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结合青藏高原地质历史时期植被演变的特点和藏羚迁徙的方向,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假设,以此来解释藏羚迁徙的原因。我们的假设是:藏羚迁往产羔地产羔是为了躲避固态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以保证新生羚羊有高的存活率;藏羚迁往的产羔地曾是它们的故乡。笔者主要分析了提出这个假设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