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411篇
  139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住院患儿166例,分为细菌感染组72例,病毒感染组9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水平,并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SAA和CRP浓度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病毒感染组S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中重症组SAA和CRP浓度显著高于轻症组,轻症组SAA和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A和CRP单独检测阳性率较低,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检出率。结论 SAA和CRP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疗效动态观察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从129S1小鼠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分离、培养类胚胎样细胞,经反复传代,成功地建立了129S1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命名为NM-2细胞系。形态学鉴定具有胚胎干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正常核型率为80%;呈碱性磷酸酶阳性、表达胚胎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CT-4;体内分化后可形成源于三胚层的组织结构;经囊胚腔显微注射后所获得的子代个体中79%具有毛色嵌合表型;雄性嵌合个体中31%发生生殖腺嵌合;同时,通过育种观察到所有生殖腺嵌合体的子代小鼠表型正常。以上结果证实NM-2细胞系为一株具高生殖腺嵌合能力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43.
刈割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研究了不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根系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抑制紫花苜蓿主根的纵向(垂直)生长,而促进其横向(直径)生长,并使紫花苜蓿侧根发生总数减少和垂直分布的总体格局向表层集中,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侧根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的比例也增加;刈割使根系生物量和体积总量减少,并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这种减少趋势更加明显,同时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变浅。  相似文献   
44.
磷(P)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营造混交林能更好地维持人工林的生产力。了解混交林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磷组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意义重大。本文采用Tiessen改良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比较了不同林龄(幼龄林15a,中龄林26 a)和凋落物处理(原状CK,去除凋落物NL,加倍凋落物DL,去除根系和凋落物NRL)下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针阔混交林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15 a和26 a土壤磷组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与15 a混交林相比,26 a混交林土壤活性磷(Resin-Pi、NaHCO3-Pi、NaHCO3-Po)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提高; NaOH-Po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CK相比,DL能显著增加土壤活性磷(Resin-Pi、NaHCO3-Pi、NaHCO3-Po)和中活性磷(NaOH-Pi和NaOH-Po)含量,NL和NRL显著降低土壤(Resin-Pi、NaHCO3-Pi、NaHCO3-Po)和中活性磷(NaOH-Pi和NaOH-Po)含量(P 0. 05);稳定态磷(稀HCl-Pi、浓HCl-Pi和浓HCl-Po)和残留态磷(Residual-P)在不同林龄和凋落物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酸性磷酸酶活性、植物生长(平均胸高断面积)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磷组分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5.
GGB是抗旱负调控基因。为了获得拟南芥ggb突变体材料,构建了以拟南芥U6启动子驱动GGB sgRNA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将构建好的编辑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对转基因后代GGB基因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在靶位点处有缺失4个碱基和增加1个T碱基的2种突变体产生。分别对野生型拟南芥和上述2种ggb突变体进行半定量RT PCR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材料中几乎检测不到GGB基因表达,说明获得了GGB基因敲除突变体。对野生型和ggb突变体叶片失水率、耐旱表型及单株种子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拟南芥GGB基因突变后,叶片失水率显著减少,抗旱性明显增强,而单株种子量却并没有改变。研究表明,GGB是一种理想的作物分子育种的候选靶基因,获得的突变体为今后从农作物中克隆的GGB同源基因进行功能互补验证提供了有用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46.
宁夏枸杞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宁夏枸杞各药用部位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遗传多样性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研究枸杞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遗传多样性,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从各药用组织器官中分离出内生细菌34株,隶属于7科11属,内生细菌的数量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数量表现为根皮>叶>花>果实,而多样性则表现为花>根皮>叶>果实。芽孢杆菌属为枸杞优势内生菌群,分布于所有组织中;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有76.5%的内生菌对一种或多种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芽孢杆菌属菌株R2、R7、L3和短波单胞菌属的R3拮抗番茄炭疽杆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能力较强,而多数菌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较弱。【结论】枸杞可培养内生细菌遗传多样性丰富,对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报告了采自云南横断山区玉龙雪山多氏老鹳草 Geranium donianum 上的柄锈菌属一新种,即多氏老鹳草柄锈菌Puccinia geranii-doniani。文中对新种作了拉丁文描述并附了孢子形态的线条图,讨论了新种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48.
正常草原兔尾鼠的血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草原兔尾鼠是一种新开发的实验动物。本文首次报道了在人工驯养和繁殖条件下,测定了119只该鼠正常血象值及血细胞大小。血象结果,性别间、不同采血时间亦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仅血小板值有显著性差异,高年龄组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雌性小鼠饲喂异黄酮后对其后代雌鼠生殖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在雌鼠从断奶到妊娠前和妊娠期间两个不同阶段的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0、50、400 mg/kg)。记录F1代的出生窝产仔数、出生窝重、雌鼠的阴道最早开张时间和最早见栓时间,以及后代雌鼠性成熟期和体成熟期生殖器官重量、血清雌激素的含量。结果雌鼠妊娠期饲喂含50、400 mg/kg大豆异黄酮的饲料后F1代的窝产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雌鼠妊娠期采食400 mg/kg大豆异黄酮饲料,其后代雌鼠初次配种时间明显延迟(P〈0.05);45、65日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65日龄子宫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卵巢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中雌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间采食50 mg/kg大豆异黄酮饲料,其F1代雌鼠仅窝产仔数和45日龄时血清中雌激素含量受到影响;而雌鼠从断奶到怀孕期间饲喂含大豆异黄酮饲料的F1代在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雌鼠妊娠期间饲喂含400 mg/kg大豆异黄酮的饲料会显著影响其雌性后代的初情期、生殖器官发育、血清雌激素含量等生殖生理性状,而在非妊娠期饲喂含大豆异黄酮饲料对F1代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0.
总酚和缩合单宁作为重要组分参与并调控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其可能受到林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该研究以川西亚高山6种常见植物(包括方枝柏(Juniperus saltuaria)、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 faxoniana)、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在林窗内外不同位置(林窗中心、林冠林窗、扩展林窗、郁闭林下)进行为期3年的原位分解实验,探究凋落叶总酚和缩合单宁在3年分解过程中冬季和生长季节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凋落叶总酚和缩合单宁均在分解第一年具有较高的损失速率,分别为10.76和8.5mg·d–1;林窗对酚类物质降解的影响随分解进程逐渐减弱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6种凋落叶总酚含量均在生长季降低较快,且初始缩合单宁含量较高的凋落叶在第一年冬季有较高的缩合单宁损失速率。研究表明森林林窗内的凋落叶在长期分解过程中,其酚类物质的降解受凋落叶质量和季节差异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