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6篇
  3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162.
α-银环蛇毒素基因的克隆及其非融合型原核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文献报道α-银环蛇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推导出其DNA序列,设计并人工合成两两互补的14条寡核苷酸片段。经片段延伸、PCR、克隆,成功构建α-银环蛇毒素基因克隆质粒;质粒经XbaI和EcoRI双酶切回收后连接于表达载体pET28a(+)中,分别转化BL21(DE3)、BL21(DE3)Codonplus、BL21(DE3)plysS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Tris/tricine系统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已在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中进行了非融合表达,其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11.98%,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同时对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其表达量可达16.28%。经Westernblot分析,在大约8kDa处出现明显的目的带,与预计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说明表达产物与天然α-银环蛇毒素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表达产物纯化、复性后经动物毒性试验表明:表达的α-银环蛇毒素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小鼠腹腔注射其LD50约为1.28μg/g。  相似文献   
163.
骨肉瘤即原发于骨的恶性肿瘤,易发生早期肺转移且预后差,恶性程度高.本研究小组前期研究发现,IEX-1在骨肉瘤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阐明其作用机制,本研究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其相互作用蛋白,共鉴定出12个IEX-1相互作用蛋白,包括生物氧化相关酶类、分子伴侣、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等.并首次证实clusterin(CLU,又名载脂蛋白J)与IEX-1存在相互作用,两者在细胞中具有很好的共定位.采用RNAi干扰减低骨肉瘤细胞中内源性CLU表达水平,显著抑制了细胞增殖与细胞侵袭能力.为阐明IEX-1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为骨肉瘤的早期诊治及预后监测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4.
为了建立同时测定全血中微量元素铬、锰、砷、镉、铅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法,采用压力罐消解技术对全血样品进行消化,使用ICP-MS法对全血中的五种微量元素铬、锰、砷、镉、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全血样品中所测定的5种微量元素浓度为0~0.20μ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n=6),加标回收率为88.4%~107.6%,本法对铬、锰、砷、镉、铅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60、1.4、0.70、0.048、0.18μg·L-1。表明运用ICP-MS同时检测全血中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元素之间的干扰少,方法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5.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immune-related pancytopenia,IRP)是临床多个学科易见的疾病,也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关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Th17)对IRP发病作用的研究更是热点。通过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中Th17细胞数量及功能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IRP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发现,IRP患者(IL-23R)+CD4+/CD4+细胞比率及其骨髓上清液IL-6、IL-17、IL-23水平增高,提示IL-23介导的Th17细胞分化亢进可能是IRP发病原因之一。免疫干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Th17细胞比率及IL-23R,抑制Th17细胞分化亢进可能是治疗IRP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66.
摘要目的:观察四种不同的静脉放血方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不同疗法所用的时间及管道填塞率,从 而探讨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09 年5 月至2012 年5 月我院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50 名,随机 采取密闭式放血袋法、注射器法、胃肠减压器法和球形负压引流袋法对上述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管道的填塞率及操作时间。结果:密闭式放血袋法在放血过程中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管道的填塞率低。结论:密闭式 放血袋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无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7.
利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pH、盐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19)和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marina NJ-016)光合作用的影响。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19)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100~1600μmo·lm-2·s-1,光饱和点在500μmo·lm-2·s-1附近;适宜温度范围为25~42.5℃,最适温度为37.5℃;适宜pH值范围为6.5~9.0,最适pH值为7.0;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0~0.6mol/L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净光合放氧速率有下降趋势。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marina NJ-016)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400~1600μmol·m-2·s-1,光饱和点在1400μmo·lm-2.s-1附近;适宜温度范围为25~42.5℃,最适温度为37.5℃;适宜pH值范围为5.0~9.0,最适pH值为8.0;对盐度有很好的适应性,在0~0.6mol/L范围内,随着盐度升高,净光合放氧速率明显上升。小球藻和海洋小球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随光照强度、温度、pH值和盐度变化的规律,表明了两种小球藻的基本生理生态学特性:能适应较强的光照强度、较高的温度、中性偏碱的环境和较高的盐度。研究结果有助于小球藻培养条件的优化。两种小球藻对光照强度、温度、pH值和盐度变化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与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19)相比,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marina NJ-016)对光照强度有更好的适应性,对pH值变化有更宽的适应范围,适当提高盐度对其光合作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marina NJ-016)在快速生长繁殖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这一研究结果为筛选适合于大量培养的优良藻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8.
随着DNA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表达数据分析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基因表达聚类技术类型、算法分类与特点、结果可视化与注释;阐述一些流行的和新型的算法;介绍17个最新相关软件包和在线web服务工具;并说明软件工具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69.
高分子人工血管材料大鼠肌肉内的急性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临床常用的几种人造血管生物材料在大鼠体内引起的急性期组织反应,并与自主研发的丝素蛋白改性聚氨酯(Silk fibroin-polyurethane(1:1),SF-PU(1:1))材料相比较,以期找出组织相容性最佳的材料。将涤纶(Dacron)材料、膨化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rafluoroethylene,e-PTFE)材料、聚氨酯(Polyurethane,PU)材料、以及丝素蛋白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SF-PU(1:1))埋植入大鼠肌肉内,通过大鼠急性毒性实验、肌肉植入局部组织反应实验、局部组织切片染色、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探讨几种材料对大鼠的局部及全身影响,研究比较各组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结果表明:涤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较差;其余各组材料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较轻,且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故认为涤纶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人造血管材料组织相容性最差,所研发的SF-PU(1:1)材料及另两种临床上常用的e-PTFE材料和PU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较好,尤以SF-PU(1:1)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最好,结合SF-PU(1:1)优异的物理性能,在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研制方面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0.
为了解种群内水平上影响植物的适应机制与空间格局关系的因素,对鼎湖山2个演替阶段林分锥(Castanopsis chinensis)种群通过DNA甲基敏感扩增片段多态性进行表观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微生境对表观遗传变异的贡献由成熟林的20.2%降低为过熟林的15.7%,但地形因素的影响却增大,同时微生境中具体起显著作用的环境因素在两个林分也不同。因此,微生境特征对种群适应机制和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对演替阶段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