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讨论一类非线性脉冲中立型时滞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利用一阶脉冲中立型微分不等式给出了该类方程组在Robin,Dirichlet边界条件下所有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所得结果充分反映了脉冲和时滞在振动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2.
γ-聚谷氨酸发酵培养基的Plackett-Burman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菌——地衣芽孢杆菌GIM-P10为试验菌株,采用逐因子实验法确定γ-聚谷氨酸合成考察因素的参考范围,再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进行培养基的优化,10个实验因子中筛选到四个显著影响因子:柠檬酸、谷氨酸、K2HPO4和MgSO4·7H2O。另外,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γ-聚谷氨酸的产量与多糖含量呈负向关系,与细胞干重呈正向关系。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发酵产γ-聚谷氨酸可高达21.27g/L,为基础培养基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3.
吸烟可以引起糖脂代谢紊乱及导致胰岛素抵抗等,而戒烟可以增加体重,但吸烟影响机体代谢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该文对香烟主要成分尼古丁通过AMPK信号通路、炎症及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等影响机体代谢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尼古丁在代谢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4.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循环肿瘤细胞(CTC)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在宫颈癌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行机器人辅助下宫颈癌根治术的病例共82例,术前术后分别行CTC检测,分析CTC阳性率及CTC水平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及术后CTC阳性率及C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宫颈癌浸润深度≥5 mm时,CTC的阳性率及CTC水平明显升高,CTC阳性率的差异仅在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C水平的差异在术前及术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的阳性表达及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检测宫颈癌患者CTC水平可为宫颈癌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构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ATCC17902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的重组大肠杆菌菌株、纯化重组酶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比较。【方法】以A.calcoaceticus ATCC17902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两段磷脂酶C基因(PLC1、PLC2),构建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PLC1、PLC2基因的表达。IPTG诱导表达后,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两株产磷脂酶C的重组大肠杆菌并纯化,样品经SDS-PAGE分析在80 kDa附近均出现显著的特异性条带。NPPC法测得PLC1、PLC2酶活分别为31160±418 U/mg、13640±354 U/mg,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65、50℃,最适pH值分别为8、7.5。在低于30℃时,pH值7-8时,PLC1、PLC2重组酶较稳定,40℃处理30min,PLC1酶活稳定而PLC2残余酶活低于25%。Mg2+、Ca2+增强PLC1、PLC2的活性,Zn2+增强PLC1酶活性却抑制PLC2酶活。底物特异性分析表明PLC1、PLC2均水解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对其他种类磷脂不能水解或水解程度很低。【结论】本文首次实现了A.calcoaceticus ATCC17902来源的磷脂酶C的重组表达与功能验证,为其它食品安全性微生物来源的磷脂酶C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6.
新型胞质DNA感受通路:cGAS-STING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胞质中存在的游离DNA一直被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当做潜在的危险信号,但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这些危险信号的机制还不明确.近几年有研究发现,DNA感受器(DNA sensor)是宿主感受DNA和免疫防御的桥梁,目前已经有超过10种DNA感受器被发现,而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也称为TMEM173、MPYS、MITA和ERIS)作为一种DNA感受通路下游关键的接头分子,在感受胞质DNA和免疫防御方面起着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胞质中的DNA可通过DNA感受器激活STING,再激活Ⅰ型干扰素和其他细胞因子,进而启动机体的免疫反应.近些年,胞质中游离DNA如何激活STING,进而如何在体内启动免疫反应以产生抗病毒或抗菌作用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最近,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核酸转移酶cGAS(cyclic GMP-AMPsynthase),它能识别DNA并能产生一种内源性的环化二核苷酸cGAMP(cyclic GMP-AMP)激活STING.本文将最近关于cGAS的发现、胞质DNA通过cGAS激活STING及STING活化后激活机体免疫反应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7.
γ-聚谷氨酸产生菌BLN-2的分离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豆制品中分离得到一株γ-聚谷氨酸(γ-PGA)产生茵BLN-2,通过对BLN-2的生理生化和16S rRNA系统发育特征进行分析鉴定,明确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以黄豆为基本培养物,对BLN-2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葡萄糖、果糖和NaNO3、KNO3分别为BLN-2的较适碳、氮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向黄豆中添加的果糖终浓度为0.5%,葡萄糖、NaNO3及KNO3终浓度均为2.0%时,γ-PGA产量最高,为89.05 g/kg,比相同条件下基本对照黄豆培养物的产量(60 g/kg)高48.42%.  相似文献   
198.
昆虫脑内胆碱能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与昆虫的复杂行为密切相关.本文选取有复杂行为的膜翅目社会性昆虫拟黑多刺蚁为研究材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毒蕈碱Ⅱ型乙酰胆碱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工蚁、雌蚁和雄蚁脑中进行定位检测.结果表明,毒蕈碱Ⅱ型乙酰胆碱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前脑蕈形体、中央体和中腩嗅叶中普遍存在,但不同品级表达区域和强弱存在差异.这意味着毒蕈碱Ⅱ型乙酰胆碱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视觉信息、嗅觉信息的整合输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9.
鼎湖山不同自然植被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2001年10月~2002年8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鼎湖山鼎湖山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河岸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和灌木草丛6种自然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蜱螨目(A carina)和弹尾目(Co llem bo la)为6种自然植被常年优势类群,缨翅目(T hysanoptera)、鞘翅目(Co leoptera)、膜翅目(Hym enoptera)和双翅目(D iptera)幼虫则为常年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和个体数量的消长规律分别是:10月=6月=8月>4月>2月=12月和4月>10月>6月>8月>2月>12月。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总数依次为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河岸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沟谷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草丛;不同月份、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月份和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具有较大变化,组成差异极显著(F=5.63,α=0.0001;F=11.08,α=0.0001;F=2.97,α=0.0001),不同类群之间个体数量差异极显著(F=102.38,α=0.0001),但月份间类群数差异不显著(F=0.50,α>0.05)。多样性分析表明,类群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除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12月最高外,其它则2月最高,优势度指数则相反;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大,针阔混交林则最小。  相似文献   
200.
mRNA 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的喉癌相关基因 LCRG1 ,对不表达该基因的喉癌细胞系 (Hep-2) 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软件分析推测, LCRG1 可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 . 为进一步地研究 LCRG1 的功能,应用 RT-PCR 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经多次传代的 Hep-2/LCRG1 细胞,仍表达 LCRG1 ,且 LCRG1 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 . 抽提 Hep-2/LCRG1 和 Hep-2/pcDNA3.1(+) 细胞系总蛋白质,应用固相 pH 梯度 (IPG) 双向凝胶电泳 (2DGE) ,结合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的免疫印迹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MS) ,鉴定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 . 得到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 Hep-2/LCRG1 和 Hep-2/pcDNA3.1(+) 细胞系的总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合免疫印迹反应、软件分析和质谱技术识别并鉴定了 13 个差异反应的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 . 这些蛋白质参与了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等过程 . 推测 LCRG1 可能是通过调节这些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去磷酸化状态,参与细胞增殖、代谢和凋亡等过程的调控,而发挥抑瘤作用 . 这为全面、真实地揭示 LCRG1 抑瘤作用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