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肌苷产生菌枯草杆菌GMI-741(Ade~(--))为出发菌株,通过多因子诱变选育出具有黄嘌呤、鸟嘌呤双重营养缺陷型、丧失腺嘌呤脱氨酶的腺苷产生菌Xn151。以Xn151为发酵菌株,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其发酵基础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配方。利用此培养及配方摇瓶发酵72h,腺苷产量可达12.3g/L。  相似文献   
52.
广州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初步探讨了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生境、生长特性、危害以及来源.结果表明:广州市现有外来人侵植物73种,隶属于27科59属,其中菊科(19种)、禾本科(8种)、豆科(7种)和苋科(7种)植物占了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6.2%.生活型分析发现,在广州有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中,陆生草本植物最多(58种),其次为灌木(10种)、水生草本(3种),乔木种类最少(2种),它们主要生长在人类干扰比较频繁的低海拔地区.另外,基于对外来入侵植物目前在野外的生长和分布状况等生态学特性进行分析,可大致将它们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危害程度分为3级,其中危害严重的有11种,危害中等的有25种,危害较轻的有37种.从原产地分析来看,61种来自于热带美洲地区,占广州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83.6%.与国内其他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比较发现,广州和广西共有种数最多,有62种,然而,对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种类,在数量上广州与香港、深圳和广西相同种类较多,分别有8种、7种和6种.对广州市目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潜在威胁)的评估结果表明,对一些在其它地区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应当加强监控,防止入侵扩散并造成重大生态灾难.还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途径及防治策略做了简要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53.
Rad17是细胞应答DNA损伤和复制叉阻滞信号转导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检控蛋白,在DNA损伤和DNA复制检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对Radl7在DNA损伤检控、DNA复制检控、端粒结构稳定以及减数分裂细胞周期检控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Radl7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血液史话     
欧阳 《生命世界》2008,(8):70-73
人血和动物的血,几千年来都伴有神秘和恐怖的色彩,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已经揭开了它们的秘密。  相似文献   
55.
鼎湖山森林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鼎湖山10 m×1 200 m的植物固定样带调查,沿海拔梯度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生物多样性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固定样带有3个森林类型,5个群落类型,构成一演替序列,但在垂直梯度上有交错现象。生物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中生性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阳生性阔叶林;草本层,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阳性草本植物为主的草本群大部分生长在阳性树种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但是林下微环境变化对草本层植物优势度的影响也较大,以耐荫植物为主的草本群在阳性树种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也有分布,表明相同群落类型林下小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6.
57.
长臀姬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姬蜂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分布于中国的长臀姬蜂属Coleocentrus Gravenhorst,1829种类,其中含1新种:褐长臀姬蜂Coleocentrus fulvus sp.nov..描述了新种的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做了比较,编制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标本保存在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相似文献   
58.
新疆紫草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新疆紫草作为一种多用途的植物,它的提取物紫草宁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等方面。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解决新疆紫草资源短缺和保护环境所作的努力,详细介绍了新疆紫草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反应器发酵培养等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9.
通过扫描电镜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柏科4个属(Fokienia、Cupressus、Chamaecyparis和Juniperus)植物雌球果中胚珠的发育及苞片的结构变化。在所有研究的种类中,可育苞片腋部最先观察到的结构是一扁平的突起,并在其上分化出发育为胚珠的胚珠原基。在雌球果的发育过程中,未观察到独立的珠鳞发育。不同的种中,胚珠的数量和发育顺序有所不同,但苞片的发育是相似的。传粉前,苞片的结构与叶相似。传粉后,由于剧烈的居间生长,苞片发育为盾形,形成球形的球果。另外,在发育后期,苞片内维管系统变得复杂,并且在近轴面有反向的维管束发育。我们还对柏科植物雌球果的形态学特性及其可能的演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越南篦齿苏铁小孢子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结合显微荧光技术对越南篦齿苏铁Cycas elongata 小孢子发生和花粉个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小孢子叶球5月中下旬开始萌动,小孢子囊着生在小孢子叶远轴面,且3-5小孢子囊以辐射状排列方式聚生成聚合囊。小孢子囊壁由6-7层细胞组成,包括表皮、中层及绒毡层。绒毡层来源于成熟造孢组织的外围细胞,其退化形式为分泌型。6月中旬,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I,至6月下旬形成四分体。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的方式与其他苏铁类植物不同,具有连续型与同时型两种类型。7月中旬,小孢子经过2次有丝分裂后,形成3细胞的成熟花粉粒。7月下旬进入散粉状态。在花粉发育过程中,母细胞内淀粉粒的积累及其壁上胼胝质的沉积均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