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植物天然更新过程中种子和幼苗死亡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植物天然更新包括有种子搬运、种子库动态、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等过程。从种子生产到幼苗定居的更新是植物生活史中最为敏感的阶段之一 ,多种因素的影响种子和幼苗的命运。其中包括 :( 1 )动物取食或病原体侵袭。种子在扩散和搬运过程中 ,易被小哺乳动物或无脊椎动物取食。蛀虫也可以使种子失去萌芽能力。病原体感染种子和幼苗 ,容易引起种子和幼苗的死亡。 ( 2 )异质生境的影响。在不同生境中 ,光照条件、土壤水分和化学成分等因子的组合严重影响种子和幼苗的命运。 ( 3 )干扰的影响。小尺度和大尺度的干扰都可以影响到植物更新时种子和幼苗的命运。林窗作为特殊的干扰体系 ,为不同种类植物提供了更新的机会。 ( 4 )繁殖体特征。种子大小、质量和保护色等特征影响种子和幼苗在更新过程中的生存。种子休眠期间 ,由于生理衰老和腐烂的原因使种子失去活力而不能萌发。 ( 5 )密度和距离制约。母株附近由于密度竞争的影响 ,种子和幼苗死亡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132.
ZNF403和LCRG1是人类基因ZNF403的2个不同转录剪切本.以往的研究表明LCRG1在喉癌细胞株Hep-2中具有抑瘤特性.本研究旨在探明ZNF403和LCRG1不同剪切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肿瘤细胞中对ZNF403的功能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这2个转录本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NF403表达水平在不同细胞株中明显高于LCRG1(>10倍),为该基因的主要转录表达产物.随后分别采用MTT细胞生长分析法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在体外和体内对ZNF403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ZNF403的基因沉默可以同时在体内和体外抑制喉癌细胞Hep-2细胞的生长.为了探明其作用机制,本研究还采用细胞信息学、流式细胞周期分析术和高通量PCR点阵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ZNF403的基因沉默可显著抑制细胞DNA的复制并延缓细胞周期进入到有丝分裂期.同时发现ZNF403可调节一系列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如MCM2、p21、ATM、MRE11A等.综上研究提示ZNF403为一新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其功能的缺失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在产聚γ-谷氨酸(γ- PGA)的地衣芽孢杆菌ATCC9945a中的表达及对其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穿梭表达载体pUBC19为骨架,构建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组成型启动子P43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结构基因的穿梭表达载体pUBC19 - PV,并通过电击转化得到重组的产γ-PGA的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一氧化碳差光谱验证重组B.licheniformis 中是否表达了有活性的血红蛋白.摇瓶发酵试验研究重组菌株和对照菌株生物量和发酵产物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重组菌株的生长明显比对照菌株快,但是γ - PGA的产量却比原始菌株低:在正常供氧时,其产量12.8g/L,比亲株产量21.7g/L下降了41%,贫氧环境下产量8.8g/L,比亲株产量12.8g/L降低了31%.结论:vgb 在重组菌株中表达了有活性的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并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但聚谷氨酸的产量却有所下降.文章针对聚γ-谷氨酸产量的下降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4.
肌生成抑制素是1997年发现的骨骼肌生长发育负调控因子,肌生成抑制素基因缺失鼠肌肉增大,骨骼肌肌群分布更广泛,基因缺失鼠体重较野生鼠大2~3倍。进一步研究表明,肌生成抑制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35.
鲤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含量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蟾蜍离体卵巢跌卵的方法来研究鲤鱼脑垂体里的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年周期变化情况,以解决我国鲩、青、鲢、鳙人工繁殖工作中应用鲤鱼脑垂体作为催产剂的质量问题。实验是在1962—1963年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鲤鱼脑垂体对蟾蜍离体卵巢有明显的跌卵效果;鲤鱼脑垂体里的促性腺激素是常年存在的,但随季节的不同而含量亦有所不同。全年中以2—3月份的脑垂体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最高,10月份为最低,其他月份则是逐渐递升与递减的关系,因而呈现出一明显的年周期变化规律,这对指导收集鲤鱼脑垂体的最适季节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对鱼类脑垂体的生理探讨方面也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6.
苯丙氨酸酶(phenylalanine enzyme,PAL)是催化苯丙烷次级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对植物生长发育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探讨水稻OsPAL基因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水稻全基因组水平上对OsPAL基因家族进行了进化树、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等方面的分析。数据表明,水稻基因组中共存在9个PAL基因,命名为OsPAL1~Os PAL9,编码681~719个氨基酸,都含有一个保守性很高的Lyase aromatic结构域,集中分布于第2、4、5、11和12号染色体上。进化树的分析表明,9个Os PAL基因可分为三类亚家族:Ⅰ类(Os PAL2-4,OsPAL6-7),Ⅱ类(OsPAL8-9)和Ⅲ类(OsPAL1,OsPAL5),3类比较明显的区别是蛋白N端的前30个氨基酸。荧光定量q RT-PCR分析表明,除Os PAL8外,其它8个基因的表达至少受干旱、低温、Na Cl和ABA等4种胁迫中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137.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模拟得到了肝细胞生长因子4个Kringle域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HGFKringle与纤溶酶原Kringle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功能区附近的序列比较保守。HGF的Kringlel和3与其它具有Lys结合功能的Kringle相比,功能区的残基发生了变化,可能丧失了结合Lys的功能,而2和4仍具有一定的该功能。根据Kringle 1的模建结构,推测该Kringle功能区的结构为一个通道,该通道的底部和一侧有部分疏水残基,同时两侧还分布着少量酸性或碱性残基,该通道可能具有结合特定肽链的功能,从而与Kringle 2一起实现HGF与受体结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通过人工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对受到细菌侵染的鲤鱼两个品种松浦鲤和德国镜鲤的病生理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采用DDRT-PCR方法对两种鲤的明显的抗感病个体基因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对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记数,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糖(GLU)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人工接种试验表明,松浦鲤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而德国镜鲤抗病性很差而感病性很强。DDRT-PCR结果表明,抗性基因在不同的鲤鱼群体之间及同种鲤鱼群体的不同抗感病个体之间表达水平不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反映出这两种鲤的抗性差异,在外来致病菌的刺激下,实验鲤体内的生理生化水平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些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和总蛋白大幅度下降,其它生理指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总之松浦鲤在面对致病菌的侵染时从表型到生理生化水平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9.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与细胞识别关系密切。细胞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和异种细胞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和异己物质的识别。在细胞膜上有许多识别位点,包括膜受体和膜抗原,细胞之间的识別主要通过这些识别位点的作用实现的,现在知道膜上的识别位点大多是糖蛋白。糖蛋白在细胞识别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粘合与受精作用、细胞分化、酵母菌的有性生殖、粘菌凝聚、海绵细胞的再团聚等等有关。其粘合机制依赖于膜上的糖蛋白。现已从细胞表面分离出促进  相似文献   
140.
中国星盾炱属分类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产于中国的星盾炱属Asterina L(?)v.的15个种,其中2个新种和5个国内新记录种。新种是沉香星盾炱Asterina aquilariae Y.S.Ouyang et B.Song和藤黄生星盾炱Asterina garciniicola Y.S.Ouyang et B.Song.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GD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