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1.
广州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初步探讨了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生境、生长特性、危害以及来源.结果表明:广州市现有外来人侵植物73种,隶属于27科59属,其中菊科(19种)、禾本科(8种)、豆科(7种)和苋科(7种)植物占了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6.2%.生活型分析发现,在广州有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中,陆生草本植物最多(58种),其次为灌木(10种)、水生草本(3种),乔木种类最少(2种),它们主要生长在人类干扰比较频繁的低海拔地区.另外,基于对外来入侵植物目前在野外的生长和分布状况等生态学特性进行分析,可大致将它们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危害程度分为3级,其中危害严重的有11种,危害中等的有25种,危害较轻的有37种.从原产地分析来看,61种来自于热带美洲地区,占广州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83.6%.与国内其他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比较发现,广州和广西共有种数最多,有62种,然而,对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种类,在数量上广州与香港、深圳和广西相同种类较多,分别有8种、7种和6种.对广州市目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潜在威胁)的评估结果表明,对一些在其它地区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应当加强监控,防止入侵扩散并造成重大生态灾难.还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途径及防治策略做了简要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92.
Rad17是细胞应答DNA损伤和复制叉阻滞信号转导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检控蛋白,在DNA损伤和DNA复制检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对Radl7在DNA损伤检控、DNA复制检控、端粒结构稳定以及减数分裂细胞周期检控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Radl7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血液史话     
欧阳 《生命世界》2008,(8):70-73
人血和动物的血,几千年来都伴有神秘和恐怖的色彩,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已经揭开了它们的秘密。  相似文献   
94.
鼎湖山森林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鼎湖山10 m×1 200 m的植物固定样带调查,沿海拔梯度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生物多样性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固定样带有3个森林类型,5个群落类型,构成一演替序列,但在垂直梯度上有交错现象。生物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中生性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阳生性阔叶林;草本层,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阳性草本植物为主的草本群大部分生长在阳性树种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但是林下微环境变化对草本层植物优势度的影响也较大,以耐荫植物为主的草本群在阳性树种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也有分布,表明相同群落类型林下小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
96.
研究了浙江哩铺铜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矿区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微生物呼吸速率减弱,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降低,微生物生理生态参数Cmic/Corg下降、qCO2值明显升高,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有明显的影响.Biolog结果显示,矿区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异,对能源碳的消耗量和速度明显升高,改变了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种类,使微生物消耗更多的能源,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利用效率降低,明显不如对照土壤.由此可见,微生物生态特征是表征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灵敏、有效和可靠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7.
四川西部阳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炎  杨世斌  范维都 《四川动物》2004,23(4):319-321
报道采自四川西部蝇科中的阳蝇属Helina Robineau-Desvoidy,1830的2个新种:映山红阳蝇Helina azaleella sp.nov,黑褐阳蝇Helina atereta sp.nov.。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98.
对生长在不同磷营养水平条件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var.Zhongyou 9507)叶片中光合膜脂含量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生长在不同磷营养水平条件下9 d龄和16 d龄小麦叶片中光合膜脂含量的分析,发现在磷缺失培养条件下,小麦光合膜脂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与小麦叶龄密切相关。在16 d龄小麦植株中,第一片叶为老叶,第二片叶为较老叶,而第三片叶为新叶,PG和MGDG在叶片中的相对含量从新叶到老叶逐渐下降,而DGDG和SQDG含量逐渐上升;在磷缺失条件下,16 d龄小麦第一叶片中PG的含量(2.5%)远远低于其在9 d龄第一叶片中的含量(5.5%)。以上结果说明,磷缺失引起小麦叶片中脂含量的变化不仅与脂合成有关,而且与PG的降解有关;新生叶片中PG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磷供应不足,从而影响了PG的合成;而PG的降解则是老叶中PG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越南篦齿苏铁小孢子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结合显微荧光技术对越南篦齿苏铁Cycas elongata 小孢子发生和花粉个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小孢子叶球5月中下旬开始萌动,小孢子囊着生在小孢子叶远轴面,且3-5小孢子囊以辐射状排列方式聚生成聚合囊。小孢子囊壁由6-7层细胞组成,包括表皮、中层及绒毡层。绒毡层来源于成熟造孢组织的外围细胞,其退化形式为分泌型。6月中旬,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I,至6月下旬形成四分体。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的方式与其他苏铁类植物不同,具有连续型与同时型两种类型。7月中旬,小孢子经过2次有丝分裂后,形成3细胞的成熟花粉粒。7月下旬进入散粉状态。在花粉发育过程中,母细胞内淀粉粒的积累及其壁上胼胝质的沉积均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0.
 应用KMnO4氧化法测定分析了六盘山林区天然次生林(杂灌林、山杨(Populus davidanda)和辽东栎(Querces liaotungensis)林)、农田、草地和人工林(13、18和25年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分配比例的差异。结果表明:农田和草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比天然次生林分别低60%和36%,差异主要在0~70 cm土层;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分别高129%和29%,差异主要在0~50 cm土层。农田和草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比天然次生林分别低11%和4%以上, 差异主要在0~20 cm与70~110 cm土层;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分别高13.3%和5.3%,差异主要在0~11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其中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比农田和草地中大,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幅度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比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的差异大,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比分配比例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大。这可能由土壤有机碳的输入、稳定性、质量和根系分布等差异所致。结果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随天然次生林变成农田或草地而降低,随农田或草地中造林而增加,且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幅度比分配比例大。另外,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在土壤剖面的分布也随土地利用变化而改变,其中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幅度比分配比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