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全球变暖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现象,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森林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的积累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许多研究普遍发现短期增温减少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但尚不清楚这种负效应在长期增温下是否仍存在和有机碳组分是否变化。以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辐射模拟增温,探究长期增温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2017—2021年的连续增温观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表层土壤中,增温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4.5%,其中土壤重组有机碳库显著降低9.1%,轻组有机碳库显著增加9.8%,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5.8%,但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惰性有机碳和络合态碳含量不变。增温持续时间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库、重组有机碳库、惰性有机碳和络合态碳。增温处理与增温持续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库,但对土壤有机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惰性有机碳、络合态碳和轻组有机碳库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长期增温背景下南亚热带季风林的土壤有机碳因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增加而增加,使总有机碳增加的生物调控作用可能比矿物保护作用强,但减少的惰性碳组分和增加的活性碳组分可能会使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下降。本研究结果探讨了南亚热带森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对长期增温的响应,与大多数研究所发现的短期增温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形成对比,结果可为预测未来该地区土壤碳库的变化特征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32.
珠江三角洲马尾松年轮重金属含量年代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树木年轮化学分析手段,探讨了肇庆鼎湖山(相对清洁区)和南海西樵山(污染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不同时期木质部6种重金属(Cu、Zn、Ni、Cd、Cr和Pb)含量的年代变化。结果表明:西樵山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Cu、Zn、Cd和Pb含量均超过其在广东省表层土壤环境背景值,鼎湖山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除Cd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在背景值范围内;鼎湖山和西樵山马尾松木质部中Cu、Zn、Cr和Pb含量均呈现从心材到边材上升的分布格局,反映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中可供植物利用的重金属在过去有了增加。Cu、Zn、Ni,特别是Cr和Pb的最大含量出现在1990年后形成的木质部中,两地环境(土壤和大气)中重金属含量增加是导致马尾松木质部重金属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在相同时期形成的木质部中,西樵山马尾松木质部Cu、Cr和Pb的含量大于鼎湖山,Zn、Ni和Cd含量则小于鼎湖山,这与环境重金属含量差异有关,也与马尾松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马尾松年轮化学分析的结果能够提供珠三角地区重金属的历史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533.
海水养殖场沉积物中硝酸盐还原菌种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建省沿海海水养殖场沉积物中参与氮循环的各生理群细菌数量分析 ,发现氨化和硝酸盐还原细菌是优势生理菌群 ,同时 ,表层泥样中的硝酸盐还原菌数量明显高于深层泥样。从该环境中分离获得 106株细菌 ,其中 58株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 ,初步鉴定表明它们主要为芽孢杆菌属 (Bacillus)、盐芽孢杆菌属 (Halo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 (Brevibacil lus)、动性球菌属 (Planococcus)和动性杆菌属 (Plano  相似文献   
534.
趋磁细菌培养及用于吸附分离贵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吸附是有效处理含较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廉价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富集和培养, 经过分离、纯化活性污泥中的细菌, 最终得到了趋磁细菌MTB-11s。通过16S rDNA鉴定, 菌株MTB-11s属于代尔夫特菌属。对趋磁细菌的生物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趋磁细菌MTB-11s对不同金属离子具有选择吸附特性, 其对银离子的吸附表现为快速过程, 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小, pH值为4?8时吸附率较高; 随着干菌浓度的增加, 吸附率不断升高, 最终趋于平稳; 随着银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 吸附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菌量充足或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 铜、钴离子的存在能促进银离子的吸附, 其他范围则表现为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535.
田间温室控制条件下研究入侵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在不同光照(高、中、低光照)和土壤水分(高、中、低水分含量)交互作用下, 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脯氨酸(Pro)、谷胱甘肽(GSH)以及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探讨两种杂草对不同光照和土壤水分交互作用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 高光下低水处理的两种杂草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全水处理, 表现出明显的胁迫。此胁迫条件下薇甘菊通过迅速提高SOD和CAT活性, 提高Pro和GSH含量来清除活性氧, 维持代谢平衡, 但不能在干旱条件下维持较长时间; 飞机草的SOD活性、Pro和GSH含量也迅速提高, 在高光缺水的适应性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 CAT则未能发挥保护作用。相对于其他光照, 低光显著降低了薇甘菊的SOD、CAT活性和MDA含量, 而对飞机草上述指标的影响较小, 说明低光降低了两种杂草尤其是薇甘菊的抗氧化物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536.
将含脊髓灰质炎病毒(PV)RNA聚合酶的不同长度基因片段克隆到载体pSG5质粒上,分别构建了4个表达RNA聚合酶的质粒。体外转录实验证明,pSG5-POL1.99和pSG5-POL2.03质粒转染细胞的提取物促进了特异的RNA转录,表明两质闰可表达RNA聚合酶。将PV的5’NCR序列插在载体pGREEN LANTERN-1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pGREEN LANTERN-1-5’NCR质粒;  相似文献   
537.
采用猫肾传代细胞FK增殖华东地区分离的貂传染性肠炎病毒(mink infectious enteritis virus,MEV-S_1)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浓缩的病毒液经Sepharose-4B柱层析提纯处理后置电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的病毒粒子。经蛋白酶K、SDS裂解病毒,用苯酚-氯仿法抽提病毒核酸,二苯胺试验和酶消化试验表明该病毒核酸为DNA类型。吖啶橙染色试验表明该DNA为单链。甲酰胺法进行核酸分子展层,病毒核酸呈线状,长度为1.5~2.0/μm。  相似文献   
538.
Smad通路是TGF—β信号转导的主要通路。Smad是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胞液递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它由配体结合的跨膜受体激活,随机通过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作为转录因子激活TGF-β靶基因的表达。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UPP)是一种细胞胞质和核内蛋白ATP依赖性的非溶酶体降解机制.具有高度选择性地进行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该文重点介绍Smad通路的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依赖性的蛋白质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539.
目的构建能沉默MSTN基因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并鉴定它沉默肌母细胞MSTN基因的效率。方法合成3对发夹小干扰RNA模板寡核苷酸链,退火后插入pSileneer载体.构建成可沉默MSTN基因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将小干扰RNA表达载体转染肌母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的肌母细胞myostatin的表达水平。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3个小干扰RNA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实时荧光定量RT—PCR显示所构建的3个小干扰RNA表达载体对肌母细胞MSTN基因的干扰率分别为43.6%、47.7%和81.6%,它们的干扰效果被Western印迹所证实。结论干扰率为81.6%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为构建成功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岜可用作MSTN基因的功能研究和肌病治疗的分子研究。  相似文献   
540.
目的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红-苏木素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分析肺组织病理损伤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H7N9病毒感染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轻,存活率较高。H1N1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重,感染后9 d全部死亡;两种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H1N1病毒感染后肺及脾脏中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强于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炎症反应。结论 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后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及程度均不同,病毒复制是小鼠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宿主针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