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1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52.
研究固气界面上花菁染料J-聚集体的光学性质、形貌特点和形成机制。以花菁染料为研究对象,在云母基底表面制备花菁染料的超分子J-聚集体,根据J-聚集体独特的光学性能,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等对云母界面上的花菁染料聚集体进行光谱测量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云母/空气界面上的花菁染料聚集体在580nm处出现相对于染料单体红移且狭窄的强吸收峰,而在583nm处出现一个伴随微弱Stokes位移的荧光峰,这些结果符合吸附在基质上的J-聚集体的光学特征,同时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云母基底上分散分布着2~4μm微晶棒状的聚集体。结果证明:花菁染料能够在云母/空气界面生成超分子J-聚集体,其形成机制是通过带正电荷的花菁染料分子与云母基底表面带负电荷的空穴通过外延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浓度IFN-α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移行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并进行干细胞表面抗原、成骨和成脂鉴定.向P3代hucMSCs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αt,24小时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9d、CD54、CD58、CD62p、CD62L、CD102及CD106等八种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生理状态下,CD106、CD62P、CD62L和CD102阳性表达率极低(均<1%),CD54表达最高,为41.58%,经FN-α干预后,CD102、CD106、CD62L、CD62p阳性表达率略有升高,但总体变化不明显(均<5%).②CD49d、CD54、CD58阳性表达率与IFN-α呈浓度依赖性,最高达(66.36± 2.48)%、(76.26±1.85)%、(47.78±0.44)%;CD44在浓度为3x 103U/ml时阳性表达率最高,为(49.81±3.25)%,且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FN-α可显著提高hucMSCs表面CD54、CD58、CD44、CD49d的阳性表达率,但对CD102、CD106、CD62P和CD62L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4.
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的3万多种天然物质中有80%来源于高等植物。美国每年从植物中提取的药品总价值和全世界从植物中提取的香料品总价值分别为90和15亿美元。同天然栽培法相比,利用植物细胞培养(PTC)技术生产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工业用重要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55.
目的:表达和纯化两种小鼠RHOX5蛋白的截短型突变体,确定完整的RHOX5蛋白及其两种截短型突变体与MDFIC蛋白结合的能力。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小鼠同源异型框蛋白RHOX5的cDNA序列,分别对RHOX5的两种截短型片段RHOX5 N和RHOX5 C进行PCR、分别扩增RHOX5的两种截短型片段RHOX5 N和RHOX5 C并将其克隆至pGEX4T3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重组表达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TM2(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使用Glutathione-Sepherase 4B颗粒对融合蛋白进行小批量亲和纯化,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目标蛋白,确定融合蛋白的表达。进行GST-pull down实验,检测完整的RHOX5蛋白及其两种截短型突变体与MDFIC蛋白结合的能力。 结果:在大肠杆菌RosettaTM2(DE3)中有效地实现了GST-RHOX5、GST-RHOX5 N和GST-RHOX5-C-3种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经Glutathione Sepherase 4B颗粒亲和纯化后,获得了纯化后GST融合蛋白;GST-pull down实验证实,含有homeodomain的RHOX5蛋白和RHOX5C截短型突变体可以与MDFIC蛋白相结合,而RHOX5N截短型突变体则丧失了与MDFIC蛋白结合的能力。 结论:实现了RHOX5及其两种截短型突变体的原核表达和纯化,证实RHOX5蛋白的homeodomain结构域是其与MDFIC结合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56.
以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odified-T lymphocytes,CAR-T)为基础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近年来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模式。CAR-T细胞赋予T细胞靶向杀伤活性,并可克服肿瘤免疫抑制和打破宿主免疫耐受。尽管目前CAR-T的临床应用还存在诸如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插入突变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样损伤等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对CAR-T细胞的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将会大幅度提高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CAR-T细胞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前生、今世和将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58.
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人类低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的代谢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HRMAS ^1H NM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了39例人体脑肿瘤组织的代谢组特征.39例肿瘤样本分别来自39个脑肿瘤患者,包括15例低级星形细胞瘤,13例纤维型脑膜瘤和11例过渡型脑膜瘤.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表明,脑肿瘤组织的代谢组中丰要含有脂肪酸、乳酸、胆碱代谢物(如胆碱、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氯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谷氮酰胺、牛磺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谷胱甘肽等代谢物.通过对核磁共振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低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的代谢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过渡型和纤维型两个亚类脑膜瘤之间该差别相对较小.与脑膜瘤相比,低级星形细胞瘤中甘油磷酸胆碱、磷酸胆碱、肌醇与肌酸的含量较高,而丙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谷胱甘肽和牛磺酸的含量较低.NAA的含量在低级星形细胞瘤中尽管较低但能观察到,而脑膜瘤中却未发现NAA的信号.结果衷明,HRMAS ^1H NMR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组织代谢组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脑肿瘤,而且还可以为脑肿瘤提供丰富的代谢组信息,这些信息对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为深入了解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氮、磷、硫等代谢循环中的功能特点,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从物种注释与丰度、群落功能及多样性指数等角度,分析红树林淤泥和水体生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的特异性。结果显示,在淤泥中检测到53个门、909个属的微生物类群,有3个占比超过1%的优势门类,其中变形杆菌门为83.78%,处于绝对优势,其下的12个优势属全部来自变形杆菌门;不动杆菌属是聚磷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其在淤泥中含量是水体的107.7倍,硫氧化单胞菌属、脱硫杆菌属是硫化物代谢的主要菌属,主要存在于淤泥生境当中。在水体中检测到64个门、1 522个属,包括13个优势门类、7个优势属;Nitrospinae和硝化螺旋菌门是亚硝酸盐氧化代谢的关键类群,两者在水体中占比分别是淤泥中的28.1倍和6.8倍。多样性评估得知,水体样品中的Shannon 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淤泥样品,两样品在属分类学单元上的Simpson指数趋近于1,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微生物多样性,水体生境的微生物多样性高于淤泥;亚硝酸盐的微生物代谢循环主要发生在水体生境中,微生物对磷的富集作用和硫化合物的氧化还原代谢主要发生在淤泥生境中。本研究有助于认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境中的微生物资源状况,为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和开发利用其中的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