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千粒重是大麦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青藏高原强辐射、低温、干旱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现代农业所急需的大麦种质资源,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青藏高原栽培大麦WTS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系统性研究报道。为了揭示青藏高原栽培大麦千粒重的空间分布规律,探明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千粒重(WTS)积累的影响程度,利用83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WT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WTS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形成了以西藏曲水、堆龙德庆、白朗、乃东、日喀则、扎囊、贡嘎、加查、达孜、谢通门、拉孜、定日为中心的青藏高原西南部和青海海晏、门源、刚察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等2个栽培大麦WTS高值区;(2)在地理垂直方向上,栽培大麦WTS的变化呈现出"N"型分布格局,即在海拔3600.0—3900.0m和4500.0m以上形成2个WTS高值区,这2个海拔区间栽培大麦WTS分别为(49.6815±10.0764)g和(47.9500±0.1732)g;(3)影响栽培大麦WTS的环境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分蘖-拔节期日照时数抽穗-成熟其平均气温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拔节-抽穗平均气温日较差地理经度。  相似文献   
52.
53.
屏边三七根茎中的两个新的齐墩果酸皂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屏边三七(Panax stipuleanatus Tsai et Feng)根茎中分离到二个齐墩果烷型新皂甙,命名为屏边三七甙(stipuleanoside)R_1和R_2,其化学结构经光谱分析和化学降解反应,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醛酸甙(1)和齐墩果酸[28-O-β-D-葡萄吡喃糖基]-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醛酸甙(3)。  相似文献   
54.
神经嵴(neural crest,NC)是一种具有高度迁移能力的多功能细胞群,它形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上皮和上皮细胞前体之间的交界处。神经嵴细胞在经历了横贯整个胚胎的迁移之后,会固定下来并分化发育成多种组织和器官。神经嵴细胞在迁移过程中表现出趋化性(chemotaxis)和趋电性(electrotaxis)。神经嵴细胞能够沿着胞外可溶性因子浓度梯度产生定向迁移,这些趋化性因子包括SDF-1、VEGE、FGF、PDGF等;神经嵴细胞也能在生理电场(endogenous electric fields)或适当外源电场(exogenous electric fields)中沿电场方向,向正极或负极迁移。一些重要的与趋电性相关的分子已经被发现,如EGFR、Rac1、V-ATPase H+pump、PI3 kinase/Pten。本综述详细介绍了神经嵴细胞趋化性和趋电性迁移中的可能机理和实验证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赤麻鸭越冬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在全冰封的水库,赤麻鸭白天整日集群停栖在冰面上,未见取食活动。傍晚鸭群飞离冰面去取食,夜间冰上无鸭。停栖鸭群在冰上留丰粪迹和足迹,日匀粪堆沉入冰面下,被冰包埋。在有活水面的水库,冬日白天可见鸭群取食活动,夜是冰上有停栖的鸭群。冬日的赤麻鸭仍保健配偶关系。  相似文献   
56.
本文就我们多年的研究,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团花锦蛇的形态、生态习性等进行了综合报道。团花锦蛇成体褐色,背中央及两侧有三行数多的镶细黑边、深褐色椭圆形斑,中央一行大,约有两侧的2倍或2倍以上;食鼠、鸟、亦食卵和蛇;卵生;繁殖期7-9月。  相似文献   
57.
脱卤酶化学修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卤酶是催化α-卤酸转化为α-羟基酸的酶。本文用各种化学修饰剂对脱卤酶YL、109和H-2进行化学修饰。实验结果表明作用于丝氨酸、赖氨酸、色氨酸残基的试剂对酶活无明显影响,而作用于组氨酸、精氨酸和带羧基氨基酸残基的试剂使酶活降低。底物对化学修饰剂有保护作用。组氨酸、精氨酸和带羧基氨基酸(答氨酸或天冬氨酸)残基为脱卤酶活力所必需。  相似文献   
58.
吴纪华  孙希达 《四川动物》1996,15(3):98-99,117
本文报告长白山地区杜拉属蚯蚓一新种,长白山杜拉蚓Drawidachangbaisha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存于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59.
锁阳和肉苁蓉都是中医药里重要的补益类药材,但由于过度采挖和采挖方式不当,目前它们的野生资源已濒临枯竭。肉苁蓉和锁阳分别是我国濒危和易危珍稀植物,研究二者寄生方式的特点与区别不仅可以促进锁阳和肉苁蓉的人工栽培,从而使野生药材得到一定的保护,而且对了解寄生植物在荒漠地区等极端严酷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该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常规石蜡切片法,对锁阳和肉苁蓉分别在各自寄主植物上的寄生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锁阳的营养繁殖体在寄主植物根部呈串状分布,与寄主植物的连接方式属于非末端寄生;锁阳的吸器侵入寄主根系韧皮部和木质部的一部分区域,但是韧皮部和木质部大部分区域未被锁阳吸器占据,即有部分营养物质被锁阳“截取”。(2)肉苁蓉在其肉质茎基部长出新的芽体,与寄主植物的连接方式属于末端寄生;肉苁蓉的吸器侵入寄主根韧皮部和木质部全部区域。因此,锁阳寄生后,被寄生的寄主根依然能够向前生长,具有正常的功能;肉苁蓉寄生后,寄生点的寄主根失去根系的正常功能,成为一个为肉苁蓉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输送通道( Transport channel)”。  相似文献   
60.
采用形态、解剖及化学等传统分类方法,对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山脉采集的伊氏叶属地衣标本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7个分类单位,其中假杯点伊氏叶(Melanelixia subaurifera)为新疆新记录种,同时提供了地衣名录、分布地区和新记录种的描述。研究结果为新疆的地衣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