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 乙型肝炎(HB)的病原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HB感染时,病毒在肝脏内繁殖,但比病毒颗粒多得多的HBV表面抗原(HBs)存在于血液中。这就是1965年Blumberg等在发现HBV以前发现的澳大利亚抗原。以后大河内和Prince等相继证明该抗原和血清型肝炎有密切关系。现已确定将检查HBs抗原作为筛选输血用血液制度,从而大大减少了输血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肺炎支原体     
<正>前言 一般认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ce,M·P)引起发病及产生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宿主,而与M·P的致病性程度无关。因此,在M·P感染的DNA诊断中,关键是采用对M·P有高度特异性的DNA探针,而不必对病原性因子进行DNA诊断。以前有关在感染初期起重要作用的细胞粘着蛋白(PI蛋白)等的DNA的特异性探针曾有过报导,但在菌种鉴定时,如果用核糖体RNA(rRNA)的互补DNA作为探针,则可在很短的碱基链上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故甚有实用价值。本文对以M·P 16S rRNA互补的单链DNA作探针,通过RNk-DNA杂交检测M·P的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3.
马铃薯Y病毒普通系外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将马铃薯Y病毒普通系(PVY0)的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MAL-c2中,构建这一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载体pMAL-c2-PVY0CP.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这一表达栽体在E.coli DH5α中经IPTG诱导可表达分子量为71.8kDa的特异性融合蛋白.以amylose resin亲合柱层析纯化这一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效价为1:1024的特异性抗血清.用该抗血清可通过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双扩散及Western blotting对PVY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44.
运用样方重叠和树干解析法测定了浙江天童木荷-米槠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 结果表明, 群落总生物量为(225.3±30.1) t/hm2, 其中地上部分占72.0%, 地下部分占28.0%, 87.2%分配于乔木层; 萌枝生物量较小, 其中95.0%以上分布于灌木层. 群落地上部分生产力为(386.8±98.9) g·m−2·a−1, 其中96.0%以上分配于乔木层, 树干对生产力的贡献最大, 叶的贡献率最小.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量与林龄差异较大, 本研究的52年生木荷-米槠群落生物量低于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的平均水平, 也较低于世界其他常绿阔叶林生物量水平, 而且其生产力低于模型估算结果, 表明该群落在没有干扰的影响下, 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5.
近自然森林作为城市植被恢复的重要模式,已在我国多地开展了实践,并衍生了新的造林模式。为评估不同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的群落恢复进程,本研究以上海城市裸地上重建的近自然森林为对象,通过长期监测两处分别应用原"宫胁法"与新"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种植模式的近自然森林重建过程,从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生活型组成和目标恢复物种4个方面解析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两种造林模式恢复的近自然森林,随恢复进程其物种组成逐渐趋同,在十多年内已形成了落叶—常绿垂直混交结构;"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造林模式可更好地促进常绿阔叶树种的恢复,尤其是常绿建群种红楠与小叶青冈。本研究证实了近自然森林恢复技术可以缩短亚热森林群落向演替后期发展的时间,以及新造林模式的有效性,为近自然森林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产于奄美本岛、德之岛及冲绳本岛上的毒蛇,黄绿烙铁头(Trimercsurus flavoviridis)的蛇毒中,其碱基性蛋白域在园盘电泳分析的特性上各有不同的表现,再通过 Bio Rcx70离子交换色谱层析法进行分析亦表明有较大的差异.奄美本岛的黄绿烙铁头毒素有较强的吸着性,其蛋白组分有四个犄角.而德之岛的黄绿烙铁头蛇毒的蛋白组分为二个犄角.但冲绳本岛的黄绿烙铁头蛇毒的蛋白组分则出现犄角欠损.这三个岛所产的烙铁头蛇毒组分的 TAME水解活性,凝固活性组分的位置基本一致,而出血活性组分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7.
上海环城林带景观美学评价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凯旋  凌焕然  达良俊 《生态学报》2012,32(17):5521-5531
选取上海环城林带7种植物群落,采用美景度评判法,从林内景观和林外景观2个空间层次和春、夏、秋、冬4个季节,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美景度和各景观因子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与预测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季相特征对林内景观以及外貌特征对林外景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1)群落结构特征对林内景观的影响主要因子为胸径(平均胸径和胸径变异系数)、郁闭度和疏透度。在春季,林内美景度随着树木胸径增大而增加;在夏季,郁闭度增大会提升林内美景度;在秋季,胸径变异小的群落具有更高的林内观赏性;在冬季,疏透度对林内景观美景度影响最大。(2)群落季相特征对林内景观的影响,在各季节表现亦不同。在春季,黄色、紫色等明度较高的色相和开花量适中的群落美景度最佳;在夏季,生长势好、林冠层变化小以及树干清晰度高的群落具较高的美景度,且观花可显著提高夏季林内美景度;在秋季,色彩越纯美景度越高;而在冬季,树皮颜色深的群落美景度高。(3)群落外貌特征对林外景观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冠线对林外景观美景度影响最大,其次为林缘线。具有起伏不大林冠线和自然流畅林缘线的植物群落美景度高。旨在通过对典型植被群落不同季相的美景度评价,对上海环城林带的群落景观进行定量的评价,进而为不同情景下的群落结构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城市森林的群落建构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为了研究日本人群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方法:采用PCR- RFLP技术,对35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日本大学生的70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等位基因B_1频率为0.4715,等位基因B_2频率为0.5287,杂合度H=0.5429,期望杂合度h=0.4986,多态信息量PIC=0.7635;B_1、B_2的传递规律和理论上预计的完全符合,认为日本人群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也具有遗传多态性,表明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具有适合信息,并且与国外报道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这对遗传制图、基因分离、疾病的关联研究,法医学个体识别和双生子的卵性鉴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及MTT法(MTT assay)对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的果实香椿子的石油醚提取物组成成分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从香椿子石油醚提取物的甲酯化与非甲酯化样品中共检测出108种成分,这些成分类型以萜类、烃类以及有机酸为主,从甲酯化样品中检测鉴定了67种,非甲酯化样品中检测鉴定了65种,24种为两个样品中的共有成分。在这些成分中,γ-谷甾醇、豆甾-4-烯-3-酮、亚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均在8.0%以上。提取物对HepG2、THP-1、Hela、MCF-7均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THP-1细胞在最大考察浓度的抑制率为(60.64±1.37)%。  相似文献   
50.
【目的】揭示盐碱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河西走廊不同盐碱程度的11个样点在春季进行采样,研究了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和理化性质,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河西地区原生盐碱地、次生盐碱地与农田土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方面均有差异;河西地区土壤较贫瘠,土壤微生物数量较低,且分布有规律性,即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农田土;放线菌、真菌、碱性磷酸酶、脲酶和有效磷5个因子是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理化因子之间相关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结果证实河西地区盐碱土壤中磷的循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