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广东地区两种兰花病毒病害的分子鉴定及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在其cp基因上下游设计PCR引物。CyMV预计扩增产物784bp,ORSV预计扩增产物604bp。以采集自广东省顺德的墨兰和文心兰表现病毒病症状的病株叶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对预期大小的5个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兰种或同一兰种不同兰场的病样CyMV引物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存在少量差异,但均与世界各地的CyMV分离物cp基因高度同源;而来源于不同兰种的病样ORSV引物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与世界各地的ORSV分离物cp基因高度同源。因此可将侵染广东兰花的两种病毒鉴定为CyMV和ORSV。混合上述两种病毒的PCR引物,采用双重RT—PCR扩增,对采自广东顺德23个兰场共153份样品进行病毒检测,76份(49.7%)检出CyMV,52份(34.0%)检出ORSV,2份(1.3%)同时检出CyMV和ORSV。  相似文献   
82.
用PCR方法扩增短芽孢杆菌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引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20中,得到重组质粒pALDl。pALDl中的ALD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每毫升发酵液产酶80单位以下,比原始菌株提高200余倍。SDS-PAGE蛋白质分析表明,大肠杆菌DH5α(pALDl)表达的ALDC占细胞总蛋白量的40%以上。研究了重组质粒稳定性,大肠杆菌DH5α(PALDl)和HB101(pALDl)分别在无选择压力下30℃连续培养50代以上,41℃诱导不同时间,DH5α(pALDl)在热诱导5h后,未发现质粒不稳定性,HB101(pALDl)在热诱导3h后,质粒基本稳定,但热诱导5h后,丢失质粒的细胞约占70%。  相似文献   
83.
通过三亲本杂交把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llO的基因文库转移至Tn5诱变的不结瘤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321,338中,用链霉素和四环素平板选择大量接合子,接种大豆,通过结瘤基因功能互补,获得7个根瘤,从中分离出的每个菌株都仍具有链霉素和四环素抗性。分离其质粒,发现每个菌株都多了一条较载体质粒pLAFRl分子量大的质粒。将这些质粒转移至大肠杆菌HBl01中,分离其质粒,用32P标记的ncd探针进行DNA—DNA分子杂交,除载体质粒pLAFRl为阴性反应外,其他重组质粒均为阳性反应,即所获得pLAFRl克隆的DNA片段上确有nod结构基因。回收重组质粒pLAFRl::nod,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进行酶切,从其琼脂糖凝胶电泳图上估计pLAFRl上克隆的DNA片段分子量为32kb。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植物的白粉菌和锈菌进行形态分类鉴定研究,报道该地区白粉菌22种,隶属于5族6属,其中白粉菌新记录寄主植物18种;报道锈菌23种,隶属于2科4属,其中锈菌新记录寄主植物1种。文中提供了真菌名录,包括寄主、采集地点和标本号。  相似文献   
85.
淀粉水解酶广泛用于淀粉加工业中,何秉旺等在选育产耐热β-淀粉酶菌株中得到一株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firmus)725,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自然菌株产生的淀粉酶往往是多种淀粉酶的混合,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的性质和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分离了三个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1]。其中重组质粒pBA150产生的淀粉酶的淀粉水解产物主要是麦芽糖[1]。Β-淀粉酶(EC.3.2.1.2)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是麦芽糖,工业上可用于生产高麦芽糖浆,近年来又有β-淀粉酶用于啤酒工业的报道[2]。本文报道重组质粒pBA150的β-淀粉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己知β-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比较。  相似文献   
86.
中国多孔菌科分类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孔菌分类的研究虽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尚未有比较完善的分类系统。作者经过多年对多孔菌分类的研究与实践,证明除以孢子外,用于实体的菌丝类型作为分属分种的依据是可靠的,而且是稳定的,有助于解决这一类群分类上的困难,特别是对鉴定菌肉白色的种类帮助较大。本文提出的分类系统纲要即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建立的。  相似文献   
87.
微生物β-淀粉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β-淀粉酶研究进展王惠权,何秉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β-淀粉酶(EC.3.2.1.2)不仅存在于高等植物中,近几年还发现微生物能够产生β-淀粉酶。自1974年Higashihara ̄[1]首次确定Bacillusmegat...  相似文献   
88.
基于1991—2020年林芝冬小麦生育期及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Pettitt法、相关分析法和优势分析方法等,在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藏东南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藏东南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0年藏东南冬小麦营养生长期(VGP)、生殖生长期(RGP)和全生育期(WGP)的热量资源表现为升高趋势,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均趋于下降;藏东南冬小麦三叶、分蘖和孕穗日期推迟0.16~4.12 d·10 a-1,其他生育期日期提前0.41~4.42 d·10 a-1,以开花期提前的最多;在生育期长度上,分蘖-返青、孕穗-抽穗、抽穗-开花、乳熟-成熟4个生育期长度缩短0.71~6.12 d·10 a-1,其余生育期长度延长0.34~4.02 d·10 a-1;VGP和WGP长度均呈缩短趋势,RGP长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明显;冬小麦67%的生育期日期和70%的生育期长度出现了显著的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主要发生在21世纪初;≥0℃积温显著增...  相似文献   
89.
中国羽蛛属1新纪录种:蜘蛛目:蟹蛛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河北省围场县塞罕坝林场采到蟹蛛科Thomisidae羽蛛属Ozyptila 1雄蛛:巴尔卡羽蛛Ozyp-tila balkarica Ovtsharenko,1979,系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90.
2002年是我会力倡导生态文明而努力工作的一年.我会在省科协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落实省科协“六大”精神,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