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63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蓝藻毒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20年来有关藻毒素检测技术、脱毒降毒方法、微囊藻毒素(MC)与环境因子关系、MC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合成机理、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06专题及其他相关研究的进展。国内在此领域上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且更多集中在宏观层面上。  相似文献   
992.
用扫描电镜对唇鳃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人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鲋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μm,内径2.330μm,精子直径1.567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人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人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s,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相似文献   
993.
脂肪酶菌种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筛选耐热脂肪酶产生菌并研究其酶学特性.方法:以固体平板法筛选产酶菌株,单因紊和分子进化树分析确定产酶条件、酶学性质及分类地位.结果:产酶条件初步确定为2%糊精、3%酵母膏、MgSO4·7ddH2O 0.1%、K2HPO4 0.1%、CaCl20.1%、三丁酸甘油酯乳化液0.1%,起始pH 7.0,装量为50mL/250mL摇瓶,发酵温度及周期为35℃,22h.酶学性质表明:较适作用温度,pH分别为45℃,10.0,在pH 5.0~11.0范围内稳定;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60℃下温浴30min仍保留77%的活性;可水解长链油脂(C18:0);0.01%的SDS及10mmol/L的Pb2+、Ba2+抑制该酶的活性,0.05%的EDTA没有影响,0.01%的TritonX-100、Tween80及10mmol/L的K+有促进作用;16S rDNA的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菌株与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最紧密的亲缘关系.结论:获得了一株耐热脂肪酶产生菌FL-12,并初步鉴定为Staphylococcus aureus.  相似文献   
994.
福建兰科一新记录属—兜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福建兰科植物一新记录属-兜兰属 Paphiopedilum Pfitz..  相似文献   
995.
广藿香大极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e)Benth.)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2)、3,5-二羟基_4',7-二甲氧基黄酮(3)、Apigenin 7-galacturonide(4)、Apigenin 7-(O-methylghacuronide)(5),Luteolin 7-O-(6-O-methyl-β-D-glucuronopyranoside)(6),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7)、Quercetha-7-β-D-ghcoside(8),3,23-D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9)、Syringaresinol-β-D-glucoside(10),毛蕊花糖苷(11)、列当苷(12)、紫葳新苷(13),化合物2~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6.
研制和优化寡核苷酸芯片以初步实现对多种常见HPV(Human papillomavirus)病毒的分型检测.应用生物学软件对四型常见HPV病毒(6、11、16、18型)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设计具有型特异性、熔解温度(Tm)相近的~60 mer寡核苷酸探针,对玻片片基进行优化处理后,点样制备成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将含HPV全长基因序列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利用梯度限制性荧光标记技术对其进行荧光标记,标记好的样品与芯片杂交.结果显示HPV样品与相应的型特异性探针杂交有明显的荧光信号,而与阴性对照探针和空白对照探针没有杂交信号.通过对芯片片基处理和样品荧光标记方法的优化,可以提高芯片检测的杂交特异性和荧光信号强度.  相似文献   
997.
复合固定化光合细菌及其处理养鱼水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藻酸钠和沸石,将含有球形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万尼氏红微菌等菌体的复合光合细菌固定化,研究其对养鱼水的氮磷去除效果.比较了两种不同包埋材料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养鱼废水的效果,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中氮磷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生物反应器连续处理养鱼水分析了处理后水质的效果.通过2 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2 %沸石+2 %海藻酸钠(CA )的凝胶剂组合作为固定材料,其颗粒内生物活性最高.复合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养鱼水的最佳条件为:厌氧光照条件下,颗粒粒径3 mm ,包埋比1 :5 ,颗粒投加量5 mg·L-1 ,4d 后养鱼水中NH4+-N 、PO43-和CODMn 的去除率分别为74.4%、84.26%、78.92%.此外,通过连续试验可以看出,固定化光合细菌具有明显的去除氨氮、磷酸盐的作用,其在净化养鱼水质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8.
功能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糖是世界新兴的朝阳产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所谓功能糖,是指以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糖醇、功能性膳食纤维为主要代表的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糖类。它们不但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有益于肠道健康。而且具有低热值、稳定、安全无毒、黏度大、吸湿性强等理化特性以及具有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含量、改善血糖含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等生理功能。最近,研究人员又发现功能糖还具有提高人体和动物的免疫机能的功效,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99.
蜘蛛丝是一种高分子蛋白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弹性等许多重要的优良特性,在军事、医学、工业、建筑、纺织等领域具有广泛而巨大的应用。然而蜘蛛的产丝量小,且无法高密度养殖以获取大量的蜘蛛丝,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于是人们只能着眼于生物工程方法,即将蜘蛛丝蛋白基因转入其它生物体来表达生产蜘蛛丝蛋白,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取得很多重要的进展。对蜘蛛丝蛋白在微生物、植物、哺乳动物及家蚕等不同生物载体中表达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阐述,并探讨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展望,为进一步探索和研发蜘蛛丝的规模化生产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古尼虫草胞内多糖高产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胞内多糖产量为目标,利用单因素法筛选古尼虫草产胞内多糖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运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培养基组合,用最佳培养基研究古尼虫草产胞内多糖的发酵动力学。结果表明:古尼虫草产胞内多糖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5g/L、蛋白胨15g/L、硫酸锌1g/L、KH2PO4 1g/L、K2HPO4 0.5g/L,用最佳培养基获得胞内多糖(5.169±0.274)g/L,产量是优化前的1.81倍;动力学研究表明,144h是古尼虫草胞内多糖最佳培养时间,此时产量最高为(6.794±0.221)g/L,是目前报道古尼虫草胞内多糖的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