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本文研究了饮用水塘底质污染与居民肝癌死亡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肝癌高发区水塘底质中存在致染色体畸变物质,这类物质所诱发的紫露草微核率在各采样点的变化趋势与居民11年的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相一致,从而为肝癌的饮水病因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52.
将鹅源新城疫病毒ZJI株全基因组cDNA克隆通过酶切切下包含T7启动子区域和转录载体的片段,将其自身环化后获得约6.5kb的质粒。设计引物,利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在此质粒上T7启动子与NDV Leader序列之间突变插入额外的3个G碱基,将此突变最终引入到原基因组cDNA克隆中。应用RT-PCR技术从尿囊液中扩增NDV基因组F/HN基因区域部分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将扩增片段连接,最终将原cDNA克隆中相应片段替换下。测序结果表明,原基因组cDNA克隆中特定位置碱基  相似文献   
653.
2003-2018年米仓山地区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周玲  周文佐  李凤  周新尧  杨帆 《生态学报》2021,41(9):3701-3712
植被物候直接反映了植被对环境变化响应的动态过程,对研究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植被时序数据,探讨秦巴山区典型山地-米仓山地区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利用MODIS NDVI时序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米仓山地区植被物候参数;借助于Theil Sen斜率、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结合植被类型数据分析研究区物候时空变化;采用偏相关方法分析物候变化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米仓山地区植被生长季始期(SOS)主要集中在第80-110d,海拔每上升100m,SOS大约推迟0.6d;生长季末期(EOS)主要集中在第250-300d;生长季长度(LOS)主要集中在130-210d。除低海拔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物候波动较大外,EOS和LOS随海拔变化存在2000m分界线,其下物候随海拔升高物候明显推迟或缩短,其上物候变化趋于平缓。(2)16a来植被SOS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为0.47d/a,提前的像元占74.03%,其中,达到显著提前的像元占12.21%(P<0.1);EOS整体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为0.22d/a;LOS略有延长,延长幅度为0.26d/a。(3)区域常绿型森林植被SOS晚于同垂直带的落叶型森林植被;草地、常绿阔叶灌木林SOS提前趋势最明显,变化率分别为-0.80、-0.71d/a;EOS提前趋势最明显的是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4) SOS主要受3月平均气温和4月降水的影响,3月平均气温升高以及4月降水增加导致SOS提前;EOS主要受10月降水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54.
利用叠皿夹层培养法从新疆油田采出水中筛选到8株反硝化菌株T1、D1、D44、D46、D15、S1、S2、S6,经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分析,这8株菌分别与施氏假单胞菌(T1、D1、D44)、恶臭假单胞菌(D46、D15)和铜绿假单胞菌(S1、S2、S6)相似,相似度均达到100%。通过室内批次培养试验,评价了这8株菌利用不同碳源的反硝化产气作用(N2O)及对原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以蔗糖为碳源时,产气量最大,以甘油为碳源时,产N2O气浓度最高;菌株反硝化代谢过程导致原油体积膨胀和粘度降低,膨胀率与N2O气体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3,但与产气体积无相关性;铜绿假单胞菌株S1、S2、S6在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产生少量表面活性剂(530~730 mg·L-1),可降低表面张力并具有乳化原油的作用,但其产气量较少,对原油的膨胀与降粘作用低于其他反硝化菌株。研究提示,在筛选采油功能菌时,菌株反硝化产N2O气体的能力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55.
亚低温及钾肥对温室番茄光合作用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棚10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温度与钾肥交互作用对温室盆栽番茄光合作用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钾肥提高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抵抗亚低温乃至低温耐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与常温下正常栽培相比,亚低温使番茄植株生长发育迟缓,花序数、叶片数、节间距、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单果重及品质显著下降,气孔限制值升高。(2)增施一定量的钾肥能够显著提高亚低温下温室番茄的花序数、叶片数、节间距、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番茄单果重和品质,缓解了亚低温胁迫对温室番茄的伤害。(3)亚低温胁迫下,单株钾肥用量为18.54g时对番茄植株受到亚低温胁迫伤害的缓解效果最佳,少施或者多施都不利于亚低温下番茄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研究表明,亚低温条件下,增施适量的钾肥能有效提高番茄抵抗亚低温胁迫能力,有利于番茄植株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56.
基因芯片是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大量基因在同一组织中表达情况的有力工具.利用前期工作筛选的2210个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和Biocarta信号通路资源库,构建了一个基于信号通路的基因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统计学分析,进一步筛选出一批对该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具有重大影响的基因(特别是RAN、CEL、RELA).随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候选基因在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发现RAN和CEL基因在高达80%的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进一步将网络分析结果和ArrayXPath软件分析的结果比较,共计有40%(32/80)基因结果吻合,这验证了网络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探索建立了新的分析基因芯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7.
以7-ACA为底物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头孢菌素C乙酰水解酶的微生物,初步鉴定为红酵母.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静息细胞CAH的最适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25 ℃;在温度低于40℃保存静息细胞时CAH的稳定性很好,在pH 5.5~8.0的范围内保存静息细胞时CAH比较稳定.产酶条件优化结果为:葡萄糖30g/L,国产酵母...  相似文献   
658.
双歧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应用实体显微镜观察整段大肠的粘膜改变情况;普通粪便涂片观察小鼠粪便中细菌的变化,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双歧杆菌 DSS组相比,血便不明显,镜下组织病理改变轻微,肠道菌群无明显紊乱。结论: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有预防作用,并能减轻症状和病变。  相似文献   
659.
为了解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该研究对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三种地形(坡地、槽谷、漏斗)进行了群落调查,并计算三种地形部位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形部位的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Bi和Ba值的排列顺序虽稍有差异,但总体上是一致的。轮叶木姜子(Litsea verticillata)在坡地、槽谷地形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Bi/Ba分别为0.782 4/0.415 7、0.891 3/0.703 0;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在坡地、漏斗地形中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i/Ba分别为0.788 0/0. 518 3、0. 962 7/0. 826 0。生态位重叠值(Lhi)最大的是漏斗中的朴树(Celtis sinensis)和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0.138 2),最小的是坡地中的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和巴东荚蒾(Viburnum henryi)(0.001 5)、槽谷中的轮叶木姜子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0.001 5)。生态学特性和对生境需求相似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通常较大,反之则小;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则其生态位重叠值亦较大,反之则小。这说明三种地形中群落优势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小,茂兰喀斯特森林处于稳定的顶极群落阶段,但群落内种群因环境资源有限而产生的竞争较为激烈,在不同地形生境中的竞争激烈程度表现为漏斗>槽谷>坡地,光照的差异是影响各地形部位优势乔木种群天然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60.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的植物多样性与更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喀斯特森林是一类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林隙和非林隙林分中主要树种的数量特征以及不同发育阶段林隙物种多样性和生活型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1)林隙中的树种组成主要有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朴树(Celtis sinensis)等。非林隙林分中的树种组成主要有青冈(Quercus glauca)、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轮叶木姜子(Litsea verticillata)、椤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狭叶润楠(Machilus rehderi)等。依照它们在林隙内外重要值的差异可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一是对林隙更新反应不显著的物种,一般选择在林下更新,多数常绿大乔木树种属于此类型;二是对林隙有显著的正更新反应的物种,一般需依靠林隙繁殖更新,多数落叶大乔木和灌木树种属于此类型;三是对林隙反应不敏感的物种,在林隙和林下均能更新,多数林下小乔木种类属于此类型。(2)林隙各阶段物种多样性的顺序为:中期林隙(15-30年)>早期林隙(小于15年)>晚期林隙(30年以上)>非林隙,其中中期林隙阶段是物种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时期。(3)早期林隙阶段常绿树种的物种数少于落叶树种;中期林隙阶段两类树种的丰富度都有大幅度增加,但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增幅更大;晚期林隙阶段常绿树种继续增多,而落叶树种则有明显下降趋势。(4)早期和中期林隙阶段,以灌木种类占优势,乔木所占比例介于灌木和草本之间;晚期林隙阶段,灌木种类迅速减少,而乔木的比例则增加。随着林隙的发育, 草本植物减少,而藤本植物则增加。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林隙的存在提高了茂兰喀斯特森林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林隙的发育,群落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