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吴陶红  龙翠玲  熊玲  李娟  刘奇 《广西植物》2023,42(3):463-472
植物如何改变功能性状来适应环境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征点。为探究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适应策略,该文以茂兰自然保护区5个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灌木、灌乔、乔木和顶极群落阶段)优势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全氮(STN)含量、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土壤含水量(SWC)逐渐增加,土壤全磷(STP)含量和土壤全钾(STK)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土壤pH值整体呈减小的趋势。(2)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叶片碳含量(LCC)逐渐上升,比叶面积(SLA)与叶片钾含量(LKC)则与之相反,叶片氮含量(LNC)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片磷含量(LPC)呈先降后升的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演替初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pH值高而STK、STP、SWC、SOM、STN相对低的环境中,群落内植物叶片采取高SLA、LNC、LPC,低LA、LDMC、LT、LWC的性状组合,演替晚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较高的环境,LDMC、LT、LA、LWC与演替初期相比呈上升...  相似文献   
592.
DNA条形码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的鉴定工作,随着鉴定工作的不断进行和新序列的不断发现,利用ITS2序列进行鉴定已成为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鉴定技术。本文根据ITS2序列的特点和性质,介绍ITS2序列鉴定的一般过程,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问题,以期为植物鉴定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3.
云南巍山鸟道雄关2003年度鸟类环志研究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3年9月17日至10月22日,在云南省巍山县鸟道雄关开展了秋季鸟类环志研究工作,累计环志鸟类5603只,计103种,分别隶属于10目20科。  相似文献   
594.
龙淑珍 《蛇志》2004,16(3):49-50
断肢再植术不仅需要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还需要熟练的护理技术的配合才能获得成功。我院从1996年开展这项再植术以来,手术成功率一直很高。现将我们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5.
应用流感病毒通用引物[4]和H5N1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型特异性引物,成功的扩增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dong/093/2004株(简称A/D/SD/04)的全基因序列(包括5′和3′端的非编码区序列)。A/D/SD/04的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与18株网上公布的禽流感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4株鸭源H5N1的5~7个基因具99%以上的同源性;与14株H5N1有至少一个以上内部基因同源性在95%以上。与H9亚型AIV代表株A/Quail/Hongkong/G1/97(简称G1株)和A/Chicken/Beijing/1/94(简称BJ94)比较,除了非结构基因(Nonstructural gene, NS)与G1株的同源性为95.3%外,其余基因均在36.6%~92.1%之间。说明A/D/SD/04没有H9N2基因的直接整合,是H5N1毒株在自然界的重组株。推导的HA氨基酸序列分析,A/D/SD/04 的血凝素(Heamgglutinin,HA)裂解位点与比较的16株AIV的序列一致,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分子特征(PQRERRRKKR/G),第226位氨基酸是对禽类和哺乳细胞均具有亲嗜性的蛋氨酸(Met)。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在第48位氨基酸(颈部)后有20个氨基酸的缺失,但非结构蛋白(NS)没有在79~84氨基酸发生缺失。碱性聚合酶2(PB2)的627位氨基酸是亲禽类细胞的谷氨酸(Glu, E)。结合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A/D/SD/04对小鼠的致病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其可能是一株对鸡高度致病,并逐渐获得对哺乳动物致病能力的中间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596.
给疑患犬瘟热病的动物采用睑结膜采样涂片染色镜检病毒包涵体以诊断犬瘟热的方法在兽医临床上已有实施。用此睑结膜拭片法检测大熊猫疑患犬瘟热病时出现的多核巨细胞合胞体尚未见报导。1病例回顾1997年,某动物园的大熊猫相继患上疑为犬瘟热的疾病。检查了仍然活着的大熊猫睑结膜鳞状上皮细胞中的犬温热病毒诱导的合胞体。用灭菌脱脂棉签(棉拭)浸蘸生理盐水,在患病大熊猫的眼睑结合膜上稍用力擦拭。将此已取样的棉拭在清洁载玻片上轻轻涂抹一下。玻片自然干燥后,用瑞特氏法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观察,发现了很多个清楚而典型的多核巨…  相似文献   
597.
为研究不同温度驯化条件下大绒鼠体重、体温和能量代谢水平的可塑性变化,本实验测定了热驯化(30℃ ;12L∶ 12D)转脱热驯化(5℃ ;12L∶ 12D)和冷驯化(5℃ ;12L∶ 2D) 转脱冷驯化(30℃ ;12L∶ 12D)条件下,大绒鼠体重、体温、能量收支、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绒鼠在热驯化转脱热驯化过程中,随着热驯化时间的延长,大绒鼠体重和体温增加,摄入能、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逐渐降低,在28 d 时降到最低;转到脱热驯化条件下,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冷驯化转入脱冷驯化过程中,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大绒鼠的体重和体温降低,摄入能、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逐渐升高,28 d 时达到最高;转移到脱冷驯化条件时,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以上结果说明大绒鼠在不同温度驯化条件下,其体重、能量代谢和产热具有可塑性变化,即通过调节体重、体温和能量代谢来适应不同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598.
为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乳鼠脑II型纯化疫苗侯选病毒株R22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PCR方法克隆了R22株的全S基因,并测序分析比较,结果R22株的S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1774个核苷酸,编码429个氨基酸,与汉坦病毒I型76-118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率分为73.7%,83.3%,而与同型的SR-11株则高达95.6%,97.9%,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R22在1701-1709有一个ACCTCCTA7个碱基的插入,1756-1760处有一5个碱基的缺失,应用DNASTAR软件,绘出了R22株病毒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599.
弯蕊开口箭中的多羟基甾体皂甙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弯蕊开口箭(Tupistra wattii Hook.f.)的新鲜根茎中分离出2个新的多羟基甾体皂甙元,分别命名为弯蕊皂甙元B(wattigenin B)(1)和弯蕊皂甙元C(wattigenin C)(2),同时分离到2个已知的甾体皂甙元——凯替皂甙元kitigenin(3)和铃兰皂甙元B(convallagenin B)(4)。通过波谱解析鉴定了这4个皂甙元的结构,并测定了它们在体外对肿瘤细胞K562和A2780a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00.
根据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2基因的缺失信息,设计了3条特异性引物,以含高致病性PRRSV Nsp2基因的质粒pMDNSP2及普通PRRSV VR2332株RNA为模板,建立了快速诊断高致病性PRRSV RT-PCR方法.通过对临床组织病料的总RNA进行不同稀释倍数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0.265 pg的总RNA中检测到PRRSV的基因,说明敏感性高.用该方法对猪瘟病毒(CSFV)、Ⅱ型圆环病毒(PCV-2)、伪狂犬病病毒(PRV),链球菌(Streptococcus)、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同条件检测,结果都为阴性.进一步对36份疑似高致病性PRRSV临床组织病料细胞培养物、2株PRRSV商品活疫苗以及52个猪场所送检的184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应用,结果36份疑似高致病性PRRSV临床组织病料的细胞培养物有5份样品为阳性且都为高致病性PRRSV,2株PRRSV商品活疫苗为普通PRRSV,52个猪场中有42个猪场(123份样品)呈阳性,其中只有1份为普通PRRSV.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别诊断高致病性PRRSV和普通PRRSV,且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特点,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