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吴晓华  严明忠  周敏  曾波 《蛇志》2011,23(4):407-408
创伤后肾损害应及时处理、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肾脏功能恢复。现将我院收治的37例创伤后肾损害患者的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鞘内联合给予米诺环素和IL-6的中和抗体在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型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SNL模型,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鞘内给予米诺环素100 μg、在手术后鞘内给予IL-6的中和抗体0.03 μg、手术后鞘内联合给予两种药物,观察给药3天各组大鼠热刺激的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ies,PWL).结果:①SNL手术前后给予米诺环素都可以提高大鼠的PWL(P<0.05),但SNL手术前给药对大鼠PWL的提升明显高于手术后给药(P<0.05).②手术后给予IL-6的中和抗体可以有效提升SNL组的PWL(P<0.05),但是还是比给予生理盐水的假手术组大鼠的PWL明显减少(P<0.05).③手术后联合给予两种药物可以明显逆转SNL组的PWL(P<0.05).④联合给药对大鼠PWL的提高明显高于SNL手术后给予米诺环素组和给予IL-6的中和抗体组(P<0.05),但与手术前给予米诺环素组的PW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鞘内联合给予米诺环素和IL-6的中和抗体对SNL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3.
以2-溴丙酰溴封端的聚乙二醇(PEG2000)为大分子引发刺,溴化亚铜(CuBr)为催化剂,2,2'-联吡啶(bpy)为配体,碳酸乙烯酯(EC)为溶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Y)法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AN-b-PEG-b-PAN。通过FTIR、^1HNMR和GPC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运用TGA对PAN-b-PEG-b-PAN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N-b-PEG-b-PAN的热稳定性较纯PEG要高,且随着PAN-b-PEG-b-PAN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的增加,此嵌段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增强。它的起始的分解温度为275℃,在275℃-450℃失重较少,失重率约为15%,在400℃-450℃迅速分解,失重率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估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检测已知SNP的可行性,并与传统的PCR-RFLP方法比较。方法:高通量的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已被用来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321倒样本中,同时用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和PCR—RFLP方法检测GSTP1外显子5SNP。结果:2种方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野生型(AA)226例(70.4%),杂合子(AG)92例(28.7%),纯合突变型3例(O.9%)。结论: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是一种能快速、高度特异性、高度自动化检测SNP的方法。可用于大规模的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贵州从江侗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的GSTs基因多态性。方法:在隔离自然人群中,采用多重等住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PCR-RFLP的方法和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分析GSTP1(A1578G)基因多态性。结果:贵州从江侗族、成宁彝族、荔波瑶族的GSTM1和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6%~71.2%、39.4%~72.5%。其GSTP1(A1578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野生型(AA)为63.3%~75%、杂合子(AG)为23.2%~35.8%、纯合突变型(GG)为0~1.9%。等位基因频率:A为81.2%~86.6%,G为13.4%~18.8%。结论:贵州从江侗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的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在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P1(A1578G)基因型频率和等住基因频率在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但其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在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6.
青海湖四种繁殖水鸟活动区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4-9月,采用彩色标记、无线电遥测和卫星跟踪等方法,对青海湖四种繁殖水鸟斑头雁(Anser indicus)、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渔鸥(L.ichthyaetus)和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的活动区域进行了研究。采用“绳套法”捕捉了45只斑头雁,其中6只于4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6只于7月安装了卫星发射器;采用“拉网法”捕捉了104只棕头鸥,其中6只于4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采用“绳套法”捕捉了51只渔鸥,其中2只于4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采用“扣网法”捕捉了75只鸬鹚,其中6只于5月和6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4只于8月安装了卫星发射器。通过研究,获得了上述四种繁殖水鸟在青海湖的活动区域,即:斑头雁有3个主要的活动区域,棕头鸥有1个,渔鸥有4个,鸬鹚有2个。其中从鸬鹚岛、蛋岛、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至泉湾区域是上述四种繁殖水鸟共有的活动区域,该区域也是春秋迁徙季节众多水鸟的重要取食地和停歇地。  相似文献   
57.
禽流感发生后青海湖水鸟的种群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6年和2007年4~9月,在青海湖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迁徙水鸟的多样性呈季节性变化。春季迁徙期水鸟多样性较高,水鸟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为丰富;进入繁殖期以后,各地点的水鸟多样性趋于下降;随着秋季迁徙期的来临,水鸟多样性又再度升高,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接近或超过春季迁徙期。在春季迁徙期,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泉湾和尕日拉的斑头雁(Anser indicus)、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渔鸥(L.ichthyaetus)、普通鸬鹚(Phalacro coraxcarbo)和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5种水鸟的数量都较多,致使种间相遇几率也较高;进入繁殖期以后,尕日拉的种间相遇率降低,而蛋岛和黑马河的种间相遇率有所增加,其余如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和泉湾仍维持较高的水平;秋季迁徙期5种水鸟大多以集群的方式进行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地点,如布哈河口、泉湾和黑马河,因此这三处的种间相遇率随之增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禽流感监测和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8.
白杨派杂种无性系生根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的白杨无性系生根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无性系在最早生根时间、主侧根总数量、主侧根总长度等指标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各无性系的生根能力具有显著差异。主根平均根数和侧根平均根数两个性状的遗传方差均大于环境方差,其重复力分别可达95%和87%。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易生根的无性系根原基数量最多,平均每段插穗约14.7~7.3个.而较难生根的无性系平均每段插穗约5.5~6.8个,难生根的毛白杨根原基数量最少,平均每段插穗约3.3个。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无性系生根特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606、9603、9608、9607、9614、9610、9602等7个无性系生根能力均优于其亲本和毛白杨。  相似文献   
59.
微生物脂肽的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结构特征,将脂肽分为环状脂肽和线形脂肽;按脂肪酸链和肽链的连接方式不同,进一步将环状脂肽分为3类。在此基础上,对脂肽的产生菌和脂肽结构进行了综述,并对脂肽的活性、作用机理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 二、遗传力及其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两栖类染色体的研究,过去多使用以生殖 细胞和端蚌尾部上皮细胞为材料的水低渗压片 法[6]。然而,生殖细胞和峪蚌组织受季节的限 制颇大,所得的中期分裂相亦不甚多。随着 低等脊稚动物组织培养技术[1,2]与血液培养技 术[3]的发展,近年来已更多的使用离体培养的 细胞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