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研究一种由鼠李糖乳杆菌DM9054和植物乳杆菌86066构成的降脂益生菌组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雄性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益生菌干预组。高脂饮食(HFD)15周建立小鼠NAFLD模型,造模同时干预组给予鼠李糖乳杆菌DM9054联合植物乳杆菌86066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水平差异。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使用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肠道内法尼脂受体(FXR)mRNA、顶端膜钠依赖的胆汁酸转运体(ASBT)mRNA、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mRNA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ABCG-5)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FX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清道夫受体BI(SR-BI)、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胆盐输出泵(ABCB-11)、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降脂益生菌干预组小鼠体重减轻(P0.05);小鼠血清TC、TG、LDL水平降低,HDL水平升高(P0.05);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显著减少;小鼠肠道ASBT mRNA和ABCG-5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s0.05),FGF-1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XR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SREBP-2和HMGC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s0.05),FXR、CYP7A1、SR-BI、ABCG-8和ABCB-1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降脂益生菌可能通过激活FXR-FGF15通路调节胆汁酸代谢;通过下调SREBP-2表达水平,抑制HMGCR表达,减少胆固醇的生成,从而起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益生菌在标准四联疗法的不同阶段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补救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首次根除失败因病情需要接受H.pylori补救根除治疗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四联疗法(每次服用埃索美拉唑钠肠溶片20mg+枸橼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1 000mg+呋喃唑酮100mg)进行治疗。其中A组为单纯四联治疗,不加服金双歧;B组为四联治疗前2周服用金双歧2 000mg/次;C组为标准四联治疗同时服用金双歧2 000mg/次;D组为四联治疗结束后开始加用金双歧2 000mg/次。疗程均为2周,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4周,记录其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症状。疗程结束4周后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ylori是否根除。结果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78.0%(38/50)、80.0%(40/50)、74.0%(37/50)和72.0%(3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P=0.778);4组患者PP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81.3%(39/48)、85.1%(40/47)、78.7%(37/47)和78.3%(3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828)。4组患者7d、14d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0d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根除率较高(80%),可作为首次根除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方案,在补救治疗的不同时期加用益生菌并不能明显提高根除率,但能降低7d、14d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MAFLD是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表现,其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依旧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密切相关,胆汁酸可靶向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信号通路负反馈调控肠道菌群,同时肠道菌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影响胆汁酸代谢。大量研究发现MAFLD的免疫应答受损及全身低度慢性炎症可导致胆汁酸代谢紊乱。此外,MAFLD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调。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在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探寻治疗MAFLD潜在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将120例合并IGR的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及益生菌力存颗粒,对照组仅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ALT、AST、GGT、TC、TG、LDL、HDL、FBG、2hPG、HbA1c)、身高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脂代谢紊乱情况(ALT、AST、GGT、TC、TG、LDL、HDL)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0.05),但观察组肝功及脂代谢紊乱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BMI与HOMA-IR水平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单药保肝治疗,益生菌联合治疗可更加显著的改善脂代谢及肝功能,同时可明显改善NAFLD合并IGR患者的糖代谢,加用益生菌治疗此类患者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