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马铃薯甲虫防治技术及其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世界上重要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国内外针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技术包括农业及物理防治(与非寄主作物合理倒茬轮作,诱集捕杀等)、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活性提取物防治,引进天敌控制)以及化学防治(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及其他新型杀虫剂防治)等。马铃薯甲虫对杀虫剂的抗性主要与体内代谢酶系、尤其是多功能氧化酶系活性升高有关;抗性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控制的不完全隐性遗传。抗性检测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测定法和基因检测法,后者主要包括固相微型测序、单链构象多态性、双向等位特异PCR扩增等,这些新技术在抗药性监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bar基因、PAT蛋白和草丁膦的特性与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转基因技术得到认同并且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目前在转基因作物中抗除草剂作物种植面积最大.本文对除草剂草丁膦及其抗性基因之一--bar基因及其产物PAT蛋白的一些特性和安全性作了阐述.bar基因及筛选剂草丁膦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ar基因无多效性,与食物中的DNA一样安全.PAT蛋白对小鼠无直接毒性,与已知毒素和过敏原无同源性、无糖基化位点,其热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无食物过敏原和毒素的特性,对人体和动物安全无毒性.草丁膦是一种生物除草剂,在土壤中易被快速分解,作物收获时未检出残留,对哺乳动物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离纯化黄鳝血清免疫球蛋白,制备其兔抗血清,并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方法 用Protein A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黄鳝血清免疫球蛋白,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的纯度,免疫大耳白兔制备抗血清,利用免疫双扩散检测抗血清的效价,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结果 纯化了黄鳝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兔抗黄鳝免疫球蛋白血清效价为1∶3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血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结论 成功纯化了黄鳝免疫球蛋白,制备了兔抗黄鳝IgM抗血清,为建立黄鳝的血清学检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索有效的纯化大雁卵黄抗体及高效价二抗的方法。方法 应用了PEG沉淀,阴离子交换柱,硫酸铵分级沉淀纯化,免疫制备二抗,免疫电泳和免疫双扩散法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效价的测定。结果 改良后的硫酸铵沉淀法的纯度远远高于PEG沉淀,相对于离子交换法而言更加简单方便,经济省时。从免疫电泳看已达到了电泳纯,大雁卵黄Ig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10^3,重链约为66×10^3,轻链约为24×103。免疫获得的二抗有较强的免疫活性。结论 用改良的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大雁卵黄抗体,效率和纯度显著提高,值得推广。本实验为大雁卵黄抗体及其二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雁形目其他种类卵黄抗体的纯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5.
【目的】几丁质酶和几丁质合成酶对昆虫的变态发育极其重要。本研究旨在阐明苦瓜素Ⅰ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几丁质酶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表达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RT-qPCR检测斜纹夜蛾几丁质酶基因(SlCht)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SlCHS-A)在斜纹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预蛹、蛹和成虫)和4-6龄幼虫不同组织(体壁、中肠、脂肪体、血细胞、头部和马氏管)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注射苦瓜素Ⅰ溶液(4 μg/头) 24, 48和72 h时斜纹夜蛾SlCht和SlCHS-A在6龄幼虫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在斜纹夜蛾4龄幼虫中注射不同浓度(31.25, 62.5, 125, 250和500 ng/头)的苦瓜素Ⅰ溶液对幼虫和蛹历期、幼虫增重、蛹重、蛹长度、化蛹率、羽化率和存活率的影响,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斜纹夜蛾幼虫的表型变化。【结果】SlCht和SlCHS-A在斜纹夜蛾中的表达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SlCht和SlCHS-A在卵期表达量最高,幼虫期和预蛹期的表达量较低;在各幼虫期又表现为6龄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在其他龄期的表达量低。SlCht和SlCHS-A在斜纹夜蛾6龄幼虫中也显示出组织特异性表达,在血细胞和体壁中高表达,在头部、中肠和脂肪体中低表达。在斜纹夜蛾6龄幼虫中注射苦瓜素Ⅰ能诱导SlCht和SlCHS-A在其各组织中表达量降低;在4龄幼虫中注射苦瓜素Ⅰ后,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幼虫增重延缓,发育历期延长,化蛹率下降甚至化蛹失败,幼虫及蛹出现较高的畸形率。【结论】苦瓜素Ⅰ可通过诱导SlCht和SlCHS-A表达量的降低来实现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苦瓜素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并为进一步应用苦瓜素Ⅰ进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以Sb33高粱非胚性、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为材料,用传统石蜡切片法对各组织材料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对高粱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以及体胚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高粱非胚性愈伤组织无淀粉粒积累,高粱胚性愈伤组织淀粉粒积累较多,而与胚性愈伤组织相比,高粱体胚淀粉粒积累更多,这说明淀粉粒的积累与高粱体细胞的胚胎发生密切相关。此外,高粱可通过鱼雷胚基部产生球形胚的方式实现体胚的增殖,高粱离体再生途径以体细胞胚发生为主,并同时存在少量器官发生途径。在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中,外起源和内起源同时存在。本研究为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提供细胞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
链霉菌ACCC40021是尹莘耘1953年分离筛选,用于农业生产的抗生菌肥。该菌株1979年经鉴定为泾阳链霉菌(Streptomyces jingyangensis),但该菌株名称一直没有在国际上得到有效发表。为了在分子水平上明确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对ACCC40021的菌株进行了16SrRNA和gyrB,recA,rpoB和trpB等基因的进化分析,将ACCC40021鉴定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采用siRNA、TGFβ-Smad3信号通路阻滞剂等处理细胞,经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PAI-1及磷酸化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GW501516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PAI-1表达,且此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siRNA沉默PPARδ的表达后,可阻抑GW501516对HUVEC细胞PAI-1表达的促进作用;TGFβ-Smad3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与SIS3均可降低HUVEC细胞pSmad3蛋白的表达,而细胞PAI-1表达也随之降低.结果提示,GW501516可促进HUVEC细胞PAI-1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
彭苗苗  陈发菊  张德春 《植物研究》2012,(3):266-269,274
TP-2是由水稻品种台北309自然突变的雄性半不育突变体。解剖小花后观察发现,突变体花药细长,干瘪,白色透明状,雌蕊正常。花粉活力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水稻平均花粉粒活力率为57.599%,1个花粉囊里的花粉粒平均有436粒;正常材料台北309水稻平均花粉活力率为94.177%,1个花粉囊里的花粉粒有798粒。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水稻从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到减数分裂结束,和正常株相比较在形态上无显著差异,小孢子形成初期出现异常,绒毡层快速消融,小孢子在其发育过程中因得不到营养不能正常发育,产生的小孢子干瘪,呈不规则状,同时部分小孢子产生破裂消融现象,绒毡层不能正常降解可能是导致TP-2水稻小孢子异常发育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观察,对进一步揭示TP-2突变体的不育机制提供了基本资料,对该材料的组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脓毒症组38例患儿(严重脓毒症组16例、非严重脓毒症组22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非脓毒症组的40例患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水平对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均显著高于CRP和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血清CRP水平及WBC计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CT可作为敏感性的鉴别诊断患儿脓毒症的血清学指标,其效果优于CRP和WBC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