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重的QTLs和互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绿豆Berken/ACC41重组自交系在北京种植得到的121个F10家系和79个RFLP分子标记,采用改进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检测到与发芽势有关的QTL 3个,与发芽率有关的QTL 4个,分别位于第1、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8.17%~12.14%和4.34%~12.69%.检测到与百粒重有关的QTL 5个,分别位于第2、8、9、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4.58%~10.36%.增加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基因效应均来自母本Berken.分别检测到发芽势、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8、9、9对,对这3个性状的总表型贡献率分别达到66.58%、47.91%、39.90%.本文初步分析了休眠性和百粒重的关系,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旨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度休眠的优良绿豆品种,进而解决绿豆收获前的荚上子粒发芽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产于印度的抗豆象栽培绿豆品种V2709与农艺性状优良的感豆象推广品种中绿1号(VC1973A)杂交,以杂交种F1、F2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室内人工接虫鉴定及多元相关分析等,研究V2709中所包含的抗豆象特性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V2709的抗豆象特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其抗虫性与植株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性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摄碘率、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DTC患者100例,均接受131I清甲治疗,根据放射剂量的不同分为小剂量组(100mci)和大剂量组(150mci),例数均为50例。比较两组患者摄碘率、甲状腺激素水平、肝肾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小剂量组2 h、6 h、24 h的摄碘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的清甲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下降(P<0.05);小剂量组治疗1个月后TSH、FT3、TG水平低于大剂量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组间、组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大剂量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131I清甲治疗对DTC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选用100mci剂量可提高DTC患者摄碘率,减轻对甲状腺功能的损害,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钙素(Osteocalcin)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月(DM1)组、糖尿病骨钙素干预(DM1+OCGY)组。尾静脉注射STZ建立DM模型,成模后DM1+OCGY组腹腔注射骨钙素(2.57mg·kg·1·d^-1),DMl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个月后处死动物。用伊文思蓝方法检测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结果:造模1月后大鼠视网膜血管渗透性显著增加,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红色荧光斑点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血管周围,给予骨钙素后,红色荧光斑点明显减少,进一步定量显示1M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伊文思蓝含量为57.4±8.7μg·g^-1,骨钙素能够改变这种变化,DM1+OCGY组伊文思蓝含量为26.1±3.8μg·g^-1。结论:骨钙素能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血管渗漏,对糖尿病引起的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分析中国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中5072份国内绿豆资源的地理分布,并对14个性状(6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豆种质资源分布在约28个纬度、60个经度内,其中29~41°N×107~123°E范围内分布最多,占总材料数的75.99%。6个质量性状中荚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而8个数量性状中百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35~37°N×111~115°E、37~39°N×111~115°E、39~41°N×115~119°E、41~43°N×115~119°E几个小区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可初步推断中国绿豆资源遗传多样性中心在35~43°N×111~119°E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正> 杏虎Rhynchites faldemanni Schoenherr,别名桃象甲,是我国北方果区核果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在吉林省普遍发生,为害杏和李子较重,已成为当前生产上一大威胁。该虫最大的危害是雌虫在幼果上蛀孔产卵,并造成大量幼果脱落而减产。发生重的年份减产达50%以上。为了摸清杏虎的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我们于1985~1986年以吉林农业大学杏园和吉林市果树场为基点,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绿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育种的目标性状大多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表现型受环境影响很大。为深入分析绿豆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本试验以绿豆Berken/ACC41 F10重组近交系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该群体已经构建的包含79个RFLP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对北京和广西2个种植环境下考察的11个绿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产量相关性状QTL 63个(其中北京25个,广西38个),分布于除第13连锁群以外的12条连锁群。大部分QTL只在单一环境下被检测到,说明产量相关QTLs与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2个环境均能检测到的QTL仅有6个,分别为控制荚长、百粒重、生育期的QTLs,这6个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同时发挥效应的QTLs对于绿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还发现2个QTLs富集区域和若干成束分布的QTLs,它们可能是发掘通用QTL的候选位点。  相似文献   
18.
参照国家“实验动物资源共性描述规范”的数据分类原则,以实验动物所包含的基本信息、遗传数据、生理数据、生化数据、解剖数据等五大生物学特性数据种类进行划分,采用层级结构探索了一套灵活性、可扩展的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数据动态分类编码方法,该方法对实验动物数据资源的科学保存、有效共享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对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3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接受弹力带抗阻运动,观察组接受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观察两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及1年内再住院率和1年内死亡率情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躯体领域评分、情绪领域评分、其他领域评分和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峰值摄氧量(VO2peak )及无氧阈值(AT)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1年内再住院率、1年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促进CHF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提高运动耐力,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同时还可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1年内死亡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坛紫菜叶状体的无菌化培养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坛紫菜叶状体的无菌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利用紫菜外生菌对无菌处理后的紫菜叶片进行了人工感染。经0.7%KI和0.1%(w/v)氨苄青霉素对紫菜叶片进行预处理后,利用氨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5种抗生素及其不同组合对紫菜叶片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佳抗生素组合、浓度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终浓度300μg/mL)、卡那霉素(终浓度100μg/mL)与庆大霉素(终浓度100μg/mL)3种抗生素组合对坛紫菜叶状体进行无菌处理18 h,对紫菜细胞的毒害较小,并且3种抗生素合用对89.5%紫菜外生细菌的抑菌率达80%以上;外生菌感染结果研究表明:用105/mL真菌孢子液和细菌菌液回染紫菜,培养22 d后,实验组紫菜生长状况较对照组好,对照组紫菜出现褪色。用108/mL真菌孢子液分别回染健康紫菜、穿刺紫菜(用灭菌刀片在紫菜表面划1~2 mm的伤口),分别在18℃、28℃和3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表明28℃和35℃高温和穿刺均会影响无菌紫菜健康生长,且加菌紫菜在高温和穿刺条件下,则会出现明显病斑,而18℃培养的加菌紫菜则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