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外源NO对缺镁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离子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缺镁胁迫下,外源NO对缺镁玉米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和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镁胁迫使玉米幼苗株高、根长和干鲜重下降,根系活力降低,N元素在地上部和根部分配失调,新叶和老叶中Mg2+、Cu2+、Fe3+、Mn2+等离子含量下降,Ca2+、K+、Zn2+等离子含量上升。根中Mg2+离子含量下降,Ca2+、K+、Zn2+、Cu2+、Fe3+、Mn2+等离子含量上升。用100μmol·L-1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后,玉米幼苗株高、根长、干重和鲜重均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改善了N代谢,新叶中Ca2+、K+和Zn2+等离子含量下降,Mg2+、Cu2+、Fe3+和Mn2+等离子含量提高,老叶中Mg2+、Ca2+、K+和Zn2+等离子含量下降,Cu2+、Fe3+和Mn2+等离子含量提高,根中Mg2+、Ca2+、K+、Cu2+、Zn2+、Fe3+和Mn2+离子含量均下降。实验结果表明,NO保护玉米幼苗免受缺镁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RS)的表达模式和转录调控特征,该研究以刺葡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进行RS1基因克隆,分析RS1基因在8种不同光质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并对靶向RS1的转录因子进行预测分析和筛选验证。结果表明:(1)成功从刺葡萄中克隆获得RS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OM339527);RS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179 bp,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编码392个氨基酸,为亲水性无信号肽的细胞质定位蛋白,磷酸化修饰主要发生于苏氨酸和丝氨酸位点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组成。(2)RS1启动子具有多个光响应和转录因子识别与结合元件,还涉及激素调控、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响应。(3)转录调控预测发现,靶向RS1的转录因子来自9个家族,共有23个成员,其中MYB和Dof基因家族具有多个成员和RS1启动子结合位点。(4)共线性分析表明,葡萄与毛果杨的共线性最高,MYB-DIV和Dof5.1具有多个共线基因。(5)转录水平分析显示,长波光促进RS1的表达,在不同光质和培养阶段下MYB-DIV与靶基因RS1具有相同的表达模式,而Dof5.1...  相似文献   
13.
ALA-PDT:新型光动力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肿瘤光动力疗法是利用集聚在肿瘤中的外源光敏剂吸收激发光后启动光动力反应 ,产生活性产物扑杀肿瘤组织。氨乙酸丙酸 (ALA)是人体生理过程中血红素合成中的基本原料 ,是原卟啉的前体。在正常组织中ALA转变成原卟啉后 ,在亚螯合物酶的作用下 ,再与Fe+ + 结合成血红素。而在肿瘤组织中亚螯合物酶活性低 ,如有原卟啉产生 ,则不能有效的将之转变为血红素 ,将导致原卟啉集聚。因此如外源输入原卟啉前体ALA ,则可在肿瘤中内源生成原卟啉 ,作为内源光敏剂原卟啉应同样可启动光动力反应。本文以离体培养的肿瘤细胞为样品 ,探讨A…  相似文献   
14.
小牛胸腺新胸腺活性因子(TAF-Ⅰ)的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牛胸腺为原料 ,通过匀浆、冻融、超滤、SephadexG 15凝胶过滤、DEAE SephadexA 2 5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步骤 ,分离得到了胸腺活性因子Ⅰ (thymusactivityfactorⅠ ,TAF Ⅰ ) .5 0 0g小牛胸腺组织中纯化得到了 0 92mg胸腺活性因子Ⅰ .经ESI MS质谱鉴定 ,结果显示其分子量为 6 18 8.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它由Ala、Gly、Glu、Gln、Lys、Ser 6种氨基酸残基组成 .体外生物学活性实验证明 ,TAF Ⅰ能显著促进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E 玫瑰花结的形成率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摘心对‘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 L. × V. labrusca L. cv. Kyoho)生长发育、蔗糖和淀粉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采用不同留叶摘心,研究‘巨峰’葡萄叶片和茎段表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淀粉积累特征,以及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摘心抑制‘巨峰’葡萄叶片生长和茎段增粗,但是促进花序早期的快速增长,提高单果重、果穗重、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叶摘心提高生长发育后期叶片蔗糖、茎段蔗糖和淀粉的含量;2叶摘心促进蔗糖代谢基因SPS、NI、CWI的高表达,同时抑制淀粉代谢中AMY的表达。因此,2叶摘心能够调控SPS、NI、CWI和AMY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蔗糖合成和淀粉积累,为果实成熟、新梢萌芽和开花奠定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生物学实验课的范围更加广泛。初中教材和高中选修课本中,都出现了制备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实验。实验用具、用材的无菌是微生物学实验成败的关键所在。在有条件的学校,一般都采用高压灭菌锅进行培养基灭菌。但在一些农村中学,由于缺乏相关设备,培养基的消毒灭菌就很难进行。于是,我们设想用家用高压锅代替高压灭菌锅来消毒培养基,并对其效果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抗寒性较强的福州野生蕉为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扩增得到铁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家族基因(FeSOD)的2个成员共4条转录本,分别命名为MuFSD1A(登录号JX844026)、MuFSD1B(登录号KJ786318)、MuFSD1B-variant1(登录号KJ786319)和MuFSD1B-variant2(登录号KJ786320)。MuFSD1A基因cDNA全长为1 277bp,编码300个氨基酸;MuFSD1B基因cDNA全长为1 378bp,编码260个氨基酸。基因结构分析表明MuFSD1B-variant1和MuFSD1B-variant2为MuFSD1B的可变剪接转录本。生物信息学和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MuFSD1A和MuFSD1B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但他们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蛋白结构等存在差异。序列比对分析发现MuFSD1A和MuFSD1B相似性仅为33.33%,但都具有保守的金属结合位点和FeSOD的特征氨基酸。进化树分析显示,MuFSD1A和MuFSD1B聚在不同的分支中。qRT-PCR分析表明,低温诱导MuFSD1A基因的表达而抑制MuFSD1B基因的表达,且MuFSD1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说明该成员可能在香蕉抗寒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引领后基因组时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蛋白质组学是建立在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方法学,用于研究细胞功能网络模块中蛋白相互作用及在疾病或病变中蛋白和蛋白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系统动态的差异变化;其研究技术奠基于双向凝胶电泳。及至世纪之交,随着质谱及蛋白质芯片的引进,蛋白质组学已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旨在发现疾病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或其蛋白质纹印,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也作为早期诊断、分子分型、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依据,并找出可能成为新药物设计的分子靶点,为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随着人类基因序列的完成,蛋白质组学热浪掀起了后基因组年代的序幕,人类将更深入地了解疾病和生命的本源。现就蛋白质组学10年来的发展历程、研究技术、在人类疾病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等作出精简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 H5N1 DNA 疫苗对小鼠和鸡的保护效率,用 H5N1 禽流感病毒 HA DNA 疫苗免疫 BALB/c 小鼠和 SPF 鸡 . 小鼠和鸡分别经电穿孔和肌肉注射免疫两次,间隔为 3 周 . 二次免疫后,用致死量的同源病毒进行攻毒实验 . 空白对照组在攻毒后全部死亡,而经电穿孔免疫的小鼠和鸡均获得了完全的保护,并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在小鼠肺脏和鸡泄殖腔的繁殖 . 同时,电穿孔免疫的小鼠和鸡均产生了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 . 经电穿孔免疫的小鼠攻毒后 CTL 反应明显加强 . 这些结果表明, HA DNA 疫苗能有效地保护小鼠和鸡对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同时也表明电穿孔免疫是 DNA 疫苗免疫的有效途径之一 .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讨前期报道的新型人雌激素受体ERα30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EdU法研究新型人雌激素受体ERα30过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Rα相关靶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ERα30过表达促进了MDA-MB-231细胞的增殖,同时上调了c-jun及EGFR基因的表达,提示ERα30可能通过非经典机制发挥作用。本研究为后续深入研究ERα30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