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应用三系配套途径产生遗传上全雄莫桑比克罗非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性别三系配套可获得100%莫桑比克罗非雄鱼XY鱼,并指出生产上的应用技术关键就是实现原系XX♀、雄性纯合系YY和雄性纯合转化系YY♀之间的三系配套。对遗传上全雄鱼与生理上雄鱼人工控制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莫桑比克罗非鱼性别生理遗传控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利用雌、雄鱼之间生长的差异性提高鱼产量,以莫桑比克罗非鱼作材料,对鱼类性别进行了人工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雌性激素(BE_(50))和雄性激素(ML_(30))能有效地控制当代鱼类生理上性别的相互转化;同时以生理遗传学的原理,通过遗传上♀×♀、♂×♂的特殊配种和“三系”配套的途径进一步控制了鱼类遗传上的性别,并证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性别遗传确定为XX♀-XY♂型。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症(AD)即老年痴呆症,是以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发病素、多种通路和分子机制的相互参与,例如信号异常、炎症和免疫系统、脂质转运、细胞内吞作用、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和应激反应、tau 病理学、神经元和突触的损失、能量代谢等.目前没有一种 AD 治疗方法能从根本上停止其病理的退行性改变,但仍有多种治疗策略.我们从生物标志物、遗传、神经影像、药物治疗、β淀粉样蛋白免疫治疗方面,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赵勇  李羽  伍静  张彩勤  白冰  毛峰峰  师长宏  张海 《生物磁学》2013,(24):4601-4604
目的:通过克隆LC3.I基因,体外原核表达LC3-I蛋白后制备抗LC3单克隆抗体,作为自噬研究中的标记分子检测自噬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方法:RT.PCR方法从RAW264.7细胞基因组中克隆LC3基因,亚克隆至pQE80L原核表达载体后转化E.cobDH5a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及Westemblot鉴定表达蛋白。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LC3.I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制备mAb,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辛酸一硫酸铵沉淀法及亲和层析法纯化mAb。结果:成功克隆了LC3一I基因,并对其在E.coilDH5a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量Mr为20×10^3有特异条带,Westernblot验证表达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LC3-ImAb的杂交瘤细胞株,诱导产生的腹水获得的抗体效价在10^5-10^7之间,结论:在E.coli中对LC3-I进行表达,并制备特异性较强抗LC3-I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自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标记分子,可对自噬形成和发展进行有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杂草稻是一类重要的稻属种质资源,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优良特性.本文以88份中国北方杂草稻资源和4份栽培稻为材料,研究了中国北方杂草稻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与水分生理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北方杂草稻资源的光合和水分生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杂草稻的光合速率变化范围在12.47~28.67 μmol CO2·m-2·s-1,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范围在1.39~3.40 mg·g-1.光合参数中,胞间CO2浓度的变异系数最小,气孔导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的直线关系,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可用杂草稻材料的优越性能对栽培稻进行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有机肥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精制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与减量20%化肥配施对烤烟根际微生物、青枯病防效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化肥(CF)相比,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OF)或生物有机肥(BIO)均显著提高了烤烟根际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配施生物有机肥还显著提高了烤烟根际放线菌的数量,比OF增加44.3%,且真菌数量呈下降趋势.与CF处理相比,OF或BIO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烤烟根际微生物利用碳底物的能力,BIO还显著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利用酚类碳源的能力.OF和BIO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烤烟青枯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与CF相比,OF处理的烤烟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了4%和8%,BIO处理的烤烟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了23%和15.9%.OF和BIO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烤烟的上等烟比例,比CF分别增加了10.5%和9.7%.BIO处理的产量和产值比OF分别提高17.1%和18.9%.  相似文献   
18.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以2年生盆栽山杏为材料,应用CIRAS-2型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8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山杏光合作用的CO2响应过程,并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CO2响应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了山杏光合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山杏CO2响应过程对土壤水分有明显的阈值响应特征.维持山杏叶片较高的光合速率(Pn)和羧化效率(CE)的土壤相对含水量(RWC)在46.3%~81.9%,在此水分范围内,光合作用没有发生明显的CO2饱和抑制现象;当RWC超出此范围,土壤水分升高或降低均明显降低山杏叶片的光合能力(Pn max)、CE和CO2饱和点(CSP).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3个模型对山杏CO2响应数据的模拟效果有明显差别.在46.3%~81.9%土壤水分范围内,3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山杏CO2响应过程及其特征参数CE、CO2补偿点(Γ)和光呼吸速率(Rp),其拟合精度均表现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指数方程>直角双曲线模型;当土壤水分含量过高(RWC>81.9%)或过低(RWC<46.3%)时,只有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山杏CO2响应过程及其特征参数.RWC在46.3%~81.9%范围内,山杏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与传统直角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方程相比,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张萌  郑平  季军远 《生态学杂志》2013,24(8):2377-2382
厌氧铁氧化菌(AFOM)是微生物学、地质学和环境学领域的重大发现.研究AFOM对于认识铁地质层形成,促进铁、氮、碳等元素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丰富微生物学内容,开发厌氧铁氧化工艺,以及探索原始地球环境和外星生命现象,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AFOM的研究进展,介绍了AFOM的存在生境,探讨了AFOM的物种多样性及其营养特性和代谢特性,阐述了AFOM在地质学、微生物学和环境学领域的潜在作用,并展望了AFOM在新物种发掘、代谢机理揭示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川西理县毕棚沟不同海拔梯度(3600 m、3300 m和3000 m)森林群落土壤活性氮库及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 研究区森林土壤活性氮库(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及净氮矿化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不同形态土壤活性氮库的季节动态有一定差异.4个采样时期(非生长季与生长季初期、中期及末期)各海拔土壤硝态氮浓度(8.38~89.60 mg·kg-1)均显著高于铵态氮浓度(0.44~8.43 mg·kg-1).生长季初期各海拔梯度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均表现为负值(-0.77~-0.56 mg·kg-1·d-1),而非生长季、生长季中期和末期均为正值.除硝态氮外,不同海拔的土壤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浓度的差异极显著,海拔对它们的影响与季节变化有关.该区土壤净氮矿化以硝化为主,且氮矿化过程不受海拔梯度的影响.冬季土壤净氮矿化明显(0.42~099 mg·kg-1·d-1),早春高的土壤无机氮可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养分,也可能通过淋溶方式从系统中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